对孩子说话结结巴巴的现象大惊小怪,实际上会促使孩子加重口乞,因为口吃就是紧张的结果。有些言语专家观点相当极端,以致提出这样的论断:在人们这样称呼它之前,本没有口吃这回事。
父母真正确认孩子有了口吃的毛病时,他可能已经五六岁了。五六岁的孩子说话像两三岁那样,在同一个词上老重复,难以把下文表达出来,那么,孩子在语言表达方面肯定存在缺陷,
口吃是许多儿童爱犯的毛病。大多数孩子在父母耐心矫正下可以恢复正常。另一些孩子却因为父母粗心大意而变得说话越发吃力,说话表情古怪,使说话成为伴随他终身的痛苦经历。
有些专家认为,口吃是可以遗传的,但由于证据不足,我们宁愿相信口吃是后天形成的,这为父母提高矫正孩子口吃的信心提供了依据。
孩子口吃有时与父母有关:一些孩子习惯用左手,父母期望在短时期内改变孩子的习惯,强迫孩子用右手拿筷子,结果,大脑左半球在形成语言优势过程中出现混乱,形成语言障碍;父母在家里制造紧张气氛,对孩子提出苛刻的要求,让孩子在三岁时就得使用标准句子,不允许孩子用重复词,孩子没有能力达到,心里紧张,说话越来越不流利;孩子觉得父母的话有趣,便接口,父母不加以制止,造成孩子口吃;孩子有机会接触口吃的人,以为“结巴”说话好听,便跟着学,久而久之,自己也成了结巴。
父母应该明白,五六岁的孩子口吃,是一种言语缺陷,更重要的是一种心理状态。五六岁是矫治口吃的最佳时期。当孩子感到焦虑、为难或害羞时,他说话就结结巴巴,万分紧张。如果让孩子处于轻松状态下说话,他完全可以说得非常流利。实验表明,一个严重口吃的孩子,自言自语或者跟喜欢的宠物交谈时,可以没有一点口吃。当孩子情绪激动时,说起话来也会流利,是感情起了润滑作用。这一切都说明心理状态对语言表达起了很大作用。
可以使父母感到安慰的是,口吃的孩子极聪明,他们反应灵敏、思维活跃、分析能力强,擅长写作,他们也许会成为智力卓越的人。著名科学家达尔文就患过口吃。
因为口吃大多是由孩子心理状态导致的,父母不要在矫正孩子口吃时,称孩子为“结巴”。父母必须把“口吃”这个词忘掉,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对孩子说“你口吃”,这等于卸下孩子身上的大包袱。研究表明,父母在矫正孩子口吃的毛病时,不断地说“口吃”这个词,会让孩子口吃日趋严重。
要给孩子足够的说话机会,他说话时不要打断他,不要替他把要说的话说出来,不要请求孩子“你再说一遍”。
在家里创造一种轻松的氛围。孩子说话犹豫不决时,不要嘲笑和责骂他,也不应让他感到父母是在同情他。家庭出现分歧时,不要逼孩子表态站在哪一边。家中鸡毛蒜皮的小事都会让口吃的孩子感到心烦意乱。
父母必须保持高度的耐心,父母回答孩子的问题时,应尽可能简短,字正腔圆,一字一句慢慢说,让孩子学习你说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