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没有“叛逆期”,你不相信?

孩子没有“叛逆期”,你不相信?,第1张

孩子没有“叛逆期”,你不相信?

哪个孩子没有过叛逆的青春期,孩子没有“叛逆期”?你相信吗?有些家长表现得很头疼,被孩子的“叛逆”逼疯了。他们应该怎么做?

说到孩子的“叛逆”,家长的反应是这样的:

我不知道我生猥琐的气的时候流了多少眼泪。我是一个14岁的男孩,很难管理!

我觉得筋疲力尽。已经两年了。让我们熬过这一天吧!

每天面对高二的儿子,每天晚上失眠头疼。

儿子初三,不爱学习。他根本看不到入学考试。别担心,我好担心。

我儿子也是。我有自杀的心,我毫无节制的玩游戏。

我女儿十四岁了。她小学成绩很好,很听话。当她回到家,她的成绩下降了。当她回到家,她看起来没有什么可爱的。她经常回家哭,脾气也变了。我想我绝望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不知道有没有一种药,能让我沉睡三年,等她高中毕业,听话了,我就醒了。

每天都是这样的感觉。只要孩子在学校好好的,不要出事,哪怕考个垫底,我也承认。

我真的气的说不出话来。不知道下一刻会冒出什么样的飞蛾。我期待长大的那一天!

我也有同感。慢慢来!

-可怜的承风,陪着孩子长大真的太辛苦了。她逃不出这个深坑吗?

孩子到底有没有“叛逆期”?

自从做了父母,我就在想一件事:“孩子的叛逆期”——包括2-3岁的孩子的叛逆期、十几岁的孩子的叛逆期、青春的叛逆期——这让千千数百万华人家长谈起来都面无人色。他们真的在那里吗?

换句话说,我认为:孩子没有“叛逆期”!

什么?孩子任性,不听话,网瘾,早恋,手机成瘾,厌学,我好生气,好焦虑。我正遭受着头痛、失眠、疲惫甚至自杀的折磨。但是你说你的孩子没有“叛逆期”?!你有孩子吗?你是来搞笑的吗?

-不要生气,也不用担心会生气。真诚的父母是两个正处于青春期的男孩的父母。他们走过了自己的成长岁月,亲自陪伴了两个孩子十几年,也一直在学习如何做更好的父母。近年来,他们致力于家庭教育和父母成长的研究。我们的发现是:

关于孩子的“叛逆期”,中国父母可能犯了一个真正的错误。我们一起杜撰了“叛逆期”,一个听起来很专业的“育儿术语”,然后把它挖成了一个深坑,困住了自己和孩子,毁了亲子关系,育儿之路异常艰难。

“叛逆”现象有没有?有!“叛逆期”有没有?没有!

有没有爸爸妈妈描述的所谓“叛逆”现象?这是毫无疑问的。父母的焦虑,无奈,迷茫,无助,都是真的。

几乎是从孩子刚会走路说话,甚至七八个月大的时候,父母就开始发现,孩子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乖,那么听话。大人不让他去的地方,他非去不可,什么都不用动。

然后到了我两三岁的时候,就更难了。我不知道一天到晚要说多少个“我要”“我不要”,好像变成了一个专门和大人对抗的小恶魔。

然后就是七八岁,奶奶不疼,叔叔不爱,连狗都不喜欢。各种调皮任性,各种气人不听话。

好不容易到了十二三。爸爸妈妈觉得,你这么大了,是不是该知道点什么了?烦人的青春期又来了,各种任性,各种叛逆,各种担心……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想:你看,打脸了吗?“叛逆”都这样了,你还说孩子没有“叛逆期”?——然而,从各个角度来看,我们得到的答案依然是:是否存在“叛逆期”?不要!

孩子没有“叛逆期”原因之一:孩子会一直如此,只是我们不肯接受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的成长就是不断摆脱父母的依附,萌发自我意识,不断强化自我意识的过程,直到完全脱离父母的“管教”,实现完全的“自主”。

从这个意义上说,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是不断“叛逆”的,并不是到了某个阶段就突然“叛逆”了。之所以会有“儿童叛逆期”、“儿童叛逆期”、“青少年叛逆期”这样的说法,是因为一个孩子的“自我”在那些时期发展得更快,给父母带来的冲击更大,不适应感更强——我们无法接受。出生时,那个甜美柔软的婴儿慢慢成长为一个拒绝完全依赖和服从父母的大孩子。

并不是说孩子“叛逆”。而是父母成长的太慢,还没有学会接受孩子的成长,和孩子一起成长。

我们之所以特别欢迎各种“叛逆期”的说法,就是说孩子一不听话就“叛逆”——真诚的父母遇到的一个特别让人吃惊的案例是,母亲在孩子才十八个月的时候就用“叛逆”来抱怨孩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叛逆期”给了父母一个特别方便的借口。

父母责备孩子总是容易的,但反省自己却是需要勇气的,也常常是不愉快的。

孩子没有“叛逆期”原因之二:孩子要的是自主,而父母要的是听话

虽然每个父母都认为自己爱孩子,管教孩子,约束孩子,是“为孩子好”,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的需求和大多数父母是不一样的。

孩子要的是自主——我就是我自己,我做我想做的,我掌控自己的思维和行动。

孩子的这种需求,从一岁左右,甚至更早,就会明显表现出来,然后在青春期达到顶峰。青春期是孩子成年前的最后一个阶段。他们越来越寻求自主,确认自己是独立的个体,努力建立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感。所以对父母的控制会表现出更多的反抗。

正如著名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在其名著《儿童的人格培养》中所说:

“一旦到了青春期,随着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快速发展,这类在童年被管教过严的孩子会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像是摆脱了枷锁。反而说明他在快速成长,性格在稳步发展。”

这就是为什么童年越聪明的孩子到了青春期越“叛逆”的原因。

而父母,几乎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要求听话——父母双方都是为你好。你要服从父母的引导和管教,这样你才能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发展的好孩子,一个符合社会期望的好成人。

这样一来,孩子的需求和家长的需求必然会有冲突。而且,孩子寻求自主的欲望越强,与父母的矛盾就越激烈。对于父母来说,这是孩子的“叛逆”。

但且不说所有从小就听从父母的孩子,他们的“自我”和“自主”发展会非常不完善,成年后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就是这种“听话”的要求本身,其实并不完全是为了孩子,而是包含了很多家长自私的因素——因为听话的孩子,家长管理起来会更轻松,更省事,更少挑战。

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曾在她的《童年的秘密》中粗暴地批评了父母对孩子的“防御心态”:

“即使一个成年人很爱孩子,内心还是会有很强的防御本能。这是一种无意识的焦虑感,是缺乏理性和贪婪的结合,总是担心某些东西可能被弄脏或打碎。”

“孩子与成人环境不和谐的行为,必然会受到成人的控制。成年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防御心态,反而认为自己确实对孩子有无私的爱和奉献。”

所以,所谓的“叛逆期”并不是孩子对父母真正发起了什么“叛逆”行为,而是父母对彼此矛盾的需求所做出的单方面判断。

孩子没有“叛逆期”原因之三:认定孩子“叛逆”,源于父母的“家长制”

那么,为什么父母会单方面判断孩子“叛逆”,不能接受孩子对成长和自主的渴望呢?这源于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父母心态。

父母对待子女的态度有两种,一种是平等,一种是建立在不平等基础上的家长制。

前者将孩子视为独立的个体,尊重并认同孩子的需求和愿望,愿意以“合作”的方式配合孩子的成长。

后者坚信孩子是我的孩子,他是我的,所以一切都要听我的,服从我的意志。——中国父母,这种意识无疑更强。

虽然我们引进了无数儿童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的著作,而且其中有许多已经成为家庭教育领域的畅销书,其中对专制父母的严厉批判和对与孩子平等的倡导随处可见——但遗憾的是,情况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中国父母还是很热衷于“孩子叛逆期”这种说法,而不是考虑孩子各种“叛逆”的合理性,而是寻求各种——众所周知,你越压抑,孩子的反抗就越激烈,彼此就越难爬出所谓“叛逆期”的坑。

很多家长都很难认同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但是社会在进步。我们必须承认,传统的宗法制度已经落后了。

孩子没有“叛逆期”原因之四:不是“孩子叛逆”,而是“亲子冲突”

作为一个家庭教育和父母成长的研究者,真诚的父母们正在努力寻找我们如此广泛使用的“孩子叛逆期”这个概念,它的理论和学术来源,它在哪里。很抱歉,就我们目前有限的阅读量来看,还没有找到。

然而,我们遇到了另一个词——亲子冲突。

儿童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家、发展心理学家用它来概括孩子成长过程中双方可能遇到的大小矛盾、意见分歧、相处困难、交往困难。他们还认为,这样的冲突在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春期和成年期都会存在。

亲子冲突在描述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各种不和谐与紧张时,无疑比“孩子的叛逆”更准确,对孩子更公平。

这些冲突涉及双方,往往立场和观点不同,没有对错之分。而且既然是双方的冲突,也不是一方压制另一方,另一方无条件服从就能解决的。

如果你用“亲子冲突”来指代“孩子的叛逆”,你会发现整个视角都会发生变化。而不是一味地把问题归咎于孩子,你会把自己当成冲突的一方,反思自己导致这种冲突的想法和行为,思考:我该如何避免卷入频繁的冲突,或者我该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冲突?——当然,这种谦卑的态度还是要给出对孩子成长、孩子需求、家长地位的认知。

好了,说了这么多,我们总结一下:

我们认为,所谓的“儿童叛逆期”是对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的“亲子冲突”现象的误解。是父母基于不应该存在的亲权对孩子做出的单方面判断。父母坚信“叛逆期”的存在,不断和孩子对抗。其实他们是在往一个不存在的深坑里跳。

深陷“叛逆焦虑”的父母,不要想办法阻止孩子的“叛逆”,而要打破对孩子“叛逆”的执念,以平等尊重的态度陪伴孩子成长,以更理性的态度面对大大小小的“亲子冲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8783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08
下一篇2022-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