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是个孩子,不是培养熊孩子的借口!

他还是个孩子,不是培养熊孩子的借口!,第1张

他还是个孩子,不是培养熊孩子的借口!

熊海子是怎么养成的?爸爸,不要宠坏孩子。他还是个孩子,这不是培养熊海子的借口。这六个字足以毁掉一个孩子。

有一次坐高铁,旅途很长。在我半睡半醒的时候,突然《最炫民族风》在安静的车厢里响起。

伴随着音乐的声音,几乎所有人都惊呆了,甚至更多熟睡的人也被惊醒。

抬头一看,坐在前排的一位妈妈正拿着手机,脸上挂着斗鸡眼的笑容。她五六岁的儿子在车厢中间摆腰扭臀,随着音乐起舞。

母亲浑然不觉周围异样的目光,专注地盯着儿子,欢呼道:“宝宝真棒!多好的舞蹈啊!再来!”

其中一名乘客受不了了,剧烈咳嗽。

母亲突然不高兴了,皱着眉头站了起来:“你咳嗽什么?你第一眼就没带孩子!要体贴。怎么了?孩子还小!在车里这么小的地方动不了怎么办?不让我跳舞?”

车上乘客无言以对,母亲坐下继续唱歌。孩子跳起来,从车头跑到车尾,然后回来,踩在上面。

我看着坐在我旁边的一个老人,闭着眼睛,心有触动,脸色有点发白。

最后有乘客看不下去了,叫乘务员关掉音乐。我妈生气了,大声说:“我没有爱!”请坐。

我坐在车厢的角落里,突然想起在地铁上遇到的一对父女。

北京的地铁很挤,那天也是。坐在国茂,父亲和女儿上了公共汽车。小女孩一上车就冲着爸爸喊:“爸爸!我想坐!我累了!”

满满一节车厢自然不会有空个座位。目前,一名年轻学生站起来让座,但这位父亲挥手阻止了他。

他先是感激地对学生们笑了笑,然后低下头,温柔却严肃地对女儿说:“这是公共场所,不是我们的,也不是你一个人的。我们来晚了,所以我们应该保持秩序。没座位很正常。对不对?”

小女孩想了一下,点了点头,还是有些委屈:“可是,我累了。”

父亲想了一下,放下东西,抱起女儿。

“虽然爸爸今天上班很累,但是爸爸愿意抱着你。这个位置不是你的,是你的。”

小女孩笑了。

有一天,我和朋友在一家西餐厅吃饭。这里的气氛非常好。客人们轻声细语,食物的香气和温暖的阳光让人心情愉悦。

一个女孩刺耳的叫声打破了这一切。我们转身一看,是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穿着粉色的芭比娃娃裙,戴着可爱的发夹。此刻,她正在座位上翻滚,失控地哭泣。我不知道为什么。

当哭声持续了一分钟,周围的客人已经皱起了眉头。我再抬头,女孩的妈妈正在低声安慰她,似乎没有什么效果。女孩拿起一把叉子扔了出去,哭得更厉害了。

朋友叹了口气,我无奈的笑了笑,心想今天美好的午餐泡汤了。

下一秒母亲就不安抚了。她站起来,拉着还在尖叫的女儿,快步走出正厅,转身进了一旁的卫生间。

一切都安静了,我们松了一口气。

我们的位置离卫生间不远,隔音条件一般。我们可以隐约听到那边门后传来的声音。

"...妈妈很失望。你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影响到所有人。太没礼貌了。”但女孩似乎越来越歇斯底里。

“好吧,再这样下去,我妈只能留在这里陪你了。虽然又冷又不舒服,又没有椅子,但妈妈愿意等你冷静下来,不哭了,这样我们就可以回餐厅吃你最爱吃的炸鸡了。”

女孩停顿了一下,又开始抽鼻子,大声跺脚。母亲不说话了,只留下女孩断断续续地哭。

我起身去了趟洗手间。当我推门进去的时候,我看到那对母女站在镜子前。女孩眼眶红红的,妈妈表情平静,拿着一张湿漉漉的卫生纸给女儿擦眼泪。

我有点不耐烦了。我大声劝道:“不要这么严格。毕竟我还是个孩子。”

妈妈摇摇头:“虽然她是个孩子,但不是每个人都是她的父母。别人没有义务做出牺牲来迁就她,理解她。”

我直率地说:“我相信大多数人还是会愿意理解的。”

“那你长大了呢?你也把每一次任性的发脾气都寄托在‘我还是个孩子’的基础上吗?”

妈妈淡定地笑了笑:“谢谢,但是我真的很怕我女儿以后会被越来越多讨厌她的人赶到卫生间。与其有那个未来,我还是今天带她进去吧。”

我无语了。

那顿饭我们吃了将近一个半小时,就在结账前,母亲带着女儿走出了卫生间。女儿脸上的泪已经洗干净了,不再哭了。

母女俩坐回座位,让服务员把菜热一下。他们小心翼翼地切好鸡肉,放在女儿的盘子里。女儿安静地吃着,偶尔低声让妈妈帮她拿番茄酱。很可爱很可爱。

发生在海鲜馆的一个故事比较有意思。

一个小孩摇摇晃晃地走到一对年轻夫妇的桌前,伸手去抓盘子里的龙虾。女孩吓了一跳,男孩及时按下了孩子的手。

孩子的家人就坐在不远处。他们看到这一切,没有阻止,还笑了。

女孩有点生气,男孩却笑了,拿起龙虾问孩子:“你要吃这个吗?”

孩子点点头。

“你想和他一样吗?”男孩指着窗外。

有一个年轻的乞丐,懒洋洋地靠在墙边,衣衫褴褛,一脸肮脏。

孩子吓了一跳,摇了摇头。

“记住,只要你向别人伸出手,不管你有多想要,你都会变成他。”男生说。

孩子点点头,好像明白了。

男孩说:“如果你想吃这只龙虾,你可以。你必须为此付出代价。”

孩子又点了点头。

男孩向服务员借了纸笔,在上面写了一行字:“我绝不做不劳而获的人。”

他轻轻的摸了摸孩子的头:“你会抄吧?如果你把这句台词抄三遍,读三遍,记住,我就把龙虾给你。”

孩子老老实实抄了,看了三遍。

男孩拿起龙虾,一本正经地给了孩子。

“你努力了,学会了新单词,这很好。现在,龙虾是你的了。”

孩子高高兴兴地拿走了那只昂贵的龙虾。他兴高采烈地走回桌前,手里拿着那张抄了三遍的纸条,兜里上下翻飞。

“我永远不会是一个不劳而获的人。”

“他还年轻。”"他还不懂事。""你是一个害羞到不敢和孩子争论的成年人吗?"“乍一看你没生过孩子,有了孩子你就明白了……”

其实用这些借口在公共场合打扰别人的做法忽略了一点。

孩子当然小,不懂事,不应该计较,也可以理解。

但是负责教育孩子的家长都是成年人了,成熟了。为了遵守规则,他们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

你只是用孩子的无知作为无能的挡箭牌。

也许有人会说,这不合理。不应该让孩子随意成长吗?为什么要压抑他们的天性?

但是“教育”本来就是一个压抑自然,限制自由的东西。

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我们能克制自己冲动的本能。因为所有的戾气和贪婪都被克制住了,我们的社会就不会乱。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快乐地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而不用担心被抢走财物;坐在安全的咖啡店里轻松聊天,不用担心被流弹打死;在温暖的大床上安详地睡到天亮,不用担心第二天自己的家被夷为平地。

我们有礼貌,我们互相尊重,我们遵守规则,这才配得上作为人的生活。

不然人和动物有什么区别?

public空之间的规则是人类社会属性的必然要求。在这个社会里,大多数人不缺乏善良和宽容,缺乏的是对公共规则的尊重和遵守。

有了规则,我们才能活得更平等更自由。

我有一个朋友。我从没见过她天天端着饭碗带着孩子跑,想让孩子多吃点。他们家一日三餐按时吃饭,大家一视同仁,厨房里不会有剩菜。

一开始孩子不适应,不喜欢就不吃。她饿哭的时候从来不吃一口,直到下一顿饭才端上来。

这样重复几次后,孩子再也没在吃饭时发过脾气。到时候你的饭碗就好了,不需要别人倒水了。你会乖乖地吃一粒米,你会非常健康。

有一次在电梯里,孩子按了B1,她问:“你是去B1吗?”孩子摇摇头说:“好玩。”她说:“那你得自己下去,因为我们谁都不去B1。”

孩子说:“我不敢一个人下去。”她说:“好吧,这次我可以和你一起下去,但这是最后一次。如果下次再随机按,一定要到按过的楼层。这是对你的行为负责。这种“乐趣”浪费电梯电力和大家的时间,太可惜了。”

孩子顺从地点点头,说好。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随便按过电梯。

很多家长在国内看到了一些相关报道,以为国外的教育制度更加自由宽松,有“孩子的天堂”之称。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国外确实更注重解放天性,但他们认为“天性”是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在课堂上无限释放。然而,道德品质、方法和制度几乎受到严格的规定。

很多外国父母最怕自己和孩子给别人“添麻烦”,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耻辱和负担。

你信吗?当你平等对待非宝宝,心平气和地说话,像大人一样解释道理,他听得清清楚楚,微妙的变化就会发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理解得更加深刻。

但是,如果你不告诉他,他永远没有机会知道,甚至有人会告诉他一辈子。

从前,有一个年轻的死刑犯,看见自己的母亲在临死前哭泣。

他嘶哑地喊道:“妈妈!我杀了他,因为我真的恨他!他太坏了!为什么我也要死?这不公平!”

我妈泪流满面:“杀了人就要偿命!你杀他之前,没想过吗?”

儿子拼命摇头:“不知道。我脑子一热就去拿刀了……没人告诉我后果会这么严重!”

母亲尴尬又痛苦:“儿子!人为什么要教这么简单的道理?我以为你会知道!”

你的孩子,你不教育他们,天上所有的神佛都没有义务做精神导师。

“长大懂事”只是一个缥缈的愿望,不是数学公式,100%应验。

当然,也有一些孩子的错误行为是不可抗力造成的,值得理解和包容。但是更聪明的父母会怎么做呢?

飞往欧洲时,一个小男孩突然大哭起来。他的父亲总是安慰他。半小时后,气流通畅,小男孩不哭了。

下飞机的时候,每一个走到门口的乘客都有些惊讶地看着早早站在门口的这对父子。小男孩彬彬有礼地站在一旁,父亲递给他一张手写的纸条。

“今天我家孩子因为晕机害怕,发出了很长时间的不雅声音,给你添麻烦了。我向你深深道歉!”

轮到我的时候,我双手接过纸条,然后低头看着小男孩。

他努力挺直身子,像个小绅士,冲我笑了笑:“姐姐,对不起。”

那是我见过的最安慰最可爱的笑容。就像出舱的第一缕明媚的阳光,又像清凉甘甜的薄荷,令人难忘。

我想起两句老话。小时候,我总是牢牢地记得他们。

“如果你吃惯了,喝惯了,那你一定永远也吃不惯你的病。”“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小孩子和大人都想做自己。

然而,真正的“做自己”不是习惯一种肆无忌惮的我行我素、自私自利的习惯,而是在遵守规则、礼貌待人、从不干涉他人的基础上谈“人格”和“自我”。

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绝对的自由。所有的自由都是建立在约束之上的。

小孩子不懂这个道理,但你已经不是小孩子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878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08
下一篇2022-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