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海子这几天真的很烦。熊海子该如何应对?怎样才能有效的对付熊海子?如何用行为经济学对付“熊孩子”?作为孩子的父母,赶紧看看吧。
西西的妈妈因为学习的问题又和西西吵架了——而且,这次是大吵了无数次。西西的妈妈觉得很生气,想动手。当然,在心里说了几遍“冷静,冷静”之后,她还是忍住了。
其实母女之间也没什么严重的——无非是妈妈告诉西西要好好学习,要认真;西西年纪小,有点调皮,很难避免分心或者走神。但是,通常就是这种小事不断积累,往往会使矛盾升级。
相信绝大多数家长也遇到过西西妈妈面临的难题。面对孩子的不配合,我感到完全无助。其实父母和孩子根本不用对抗。相反,他们不得不通过叫喊甚至暴力来指挥和控制他们的孩子。结果他们只能事半功倍,也影响了家庭的亲子关系。
那我该怎么办?当然有办法,而且是成熟的套路!在这方面,父母还不如偷聪明的商人:想想这些商人,他们既没有胁迫,也没有恐吓。作为消费者,如何才能一直听话?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运用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的技巧来引导和刺激顾客的消费行为——一切都在不强迫、不对抗的情况下悄然发生。
当我们把这些技巧运用到教育中,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有这么神奇吗?快来一起学习吧!
你给孩子“诱饵”了么?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大多数人在做决策的时候,习惯于通过比较来做出选择。这是因为没有人会告诉我们一件东西或一件物品的价值。比如,我们可能不知道一台55寸的电视机应该值多少钱,但我们一定知道,它应该比同配置的40寸电视机贵。
在行为经济学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案例:《经济学人》杂志在订阅时有以下三种选择:
电子版:每年59美元
印刷版:每年125美元
电子版+印刷版每年125美元
乍一看,著名的《经济学人》杂志是不是犯了诡计?第三种电子版不是相对免费的吗?其实这就是他们的智能——他们在通过“诡计”操纵我们的选择。对于59美元的电子版和125美元的印刷版,你可能不知道选哪个,但你肯定知道125美元的电子版加上印刷版套餐绝对是更好的选择——因为电子版相当于免费!
其实实验结果也表明,125美元的套餐确实成为了大多数人的选择。因为有单个印刷版125美元的对比,人们可以省去思考,直接选择电子版加印刷版套餐。后续实验也表明,当去掉中间印刷版选项后,电子版加印刷版包的选择比例会大大降低。
知道这个“秘密”有助于我们管教孩子?当然有!很多家长在安排孩子的学习或者其他事情的时候,往往只给孩子一个选择——比如你现在完成数学作业,或者你在家扫地。有了这个单一选项,孩子只能接受或者拒绝。当孩子不愿意这样做的时候,往往很容易拒绝。
有经验的父母在给孩子安排事情时,往往会给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其中,有些选择就是所谓的“诱饵”——这些选项的目的不是让孩子真的选择,而是让孩子安心选择你更喜欢的其他选项。
比如你想让孩子做数学题,不妨给他两个选择:一个是做40分钟的数学卷子,看20分钟电视;另一个是学英语50分钟,看电视10分钟。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反正都是学习。看十分钟电视总是好的。他很可能会选择数学来学习。
设置“诱饵”,用巧妙的方式引导孩子的选择。既能避免孩子的抵触,又能达到家长的教育目的。
孩子心中的那个“锚”有时候,家长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同样的学习时间,能力相近的孩子往往会有截然不同的态度:有的在学习中快乐,有的在抱怨,累。可能是什么原因?
我们先来看一个行为的实验:
让两组学生分别听同一组难听的噪音。作为补偿,给一组学生每人10美分,给另一组学生每人90美分。第一遍听完后,问两组学生:如果再听一遍,他们至少要多少钱?
实验结果显示,第一次给90美分的学生出价比第一次接受10美分的学生高出近一倍。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学生第一次听噪音时收到的钱称为主播。并且在随后的行为中,我们都会在心里第一次受到这个“主播”的影响。其实这种经历我们都很熟悉。比如我们看房价:经历过低房价的长辈,面对今天飞涨的房价,总会觉得特别贵;而没见过低房价的年轻人,心理感受就不那么明显了。
知道了这一点,父母在照顾宝宝的时候又可以大显神通了。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非常注重孩子心中最初的“锚”。回到上面的问题,为什么同样多的学习任务所反映出来的孩子的态度很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这可能就是孩子心中的“锚”。
如果孩子从小就在父母的影响下读书学习,学校的学习量不一定会成为他的心理负担,他会认为可以接受;而如果一个孩子从小玩的时间多了,他心里最初的“锚”会让他在学习量上来之后产生逆反心理。
“锚”的作用还可以体现在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上。如果一个孩子一上学或进入一个新的群体,成绩就非常好,那么他内心的“锚”可能是90分;同样,一个孩子进入一个新的群体,是“不利于开门红”的,他内心对自己的“锚”可能是70分。当这两个人同时考了80分,原本90分的孩子就会去想怎么提高成绩;原本70分的孩子可能会满足于自己的成绩,失去前进的动力。
从这个角度来说,孩子做任何事情,为自己的成功设置一个相对较高的“锚”,还是很有好处的。
你给孩子进度条了吗?孩子坐不住,耐心差,这大概是很多家长最头疼的问题。学了不到10分钟,孩子的屁股就像坐在钉子上,前后左右的动。同时注意力开始分散,学习效率开始急剧下降。
父母遇到这种情况,大多只能使用权威甚至暴力。有的家长甚至陪着孩子学习,随时监控。
其实不只是孩子。缺乏耐心和毅力是人类的通病。为了克服这类常见病,生活中有很多别出心裁的设计来缓解人类等待时的焦虑。还记得我们复制文件时电脑给出的进度条吗?其实这是为了缓解我们的等待焦虑。你不妨想象一下,如果没有这个进度条,你会为一个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完成的任务而焦虑吗?
我们身边有很多利用进度条原理的例子。例如,用于监控你走路和运动次数的智能APP会在你完成当天设定目标的1/4、一半、3/4时提醒你;当优步司机完成一天的一半任务时,他们也会收到系统的提示。这些正反馈其实是在刺激你继续完成剩下的任务。
孩子也一样——没有进度条,没有持续的刺激,孩子会失去耐心,半途而废。父母每天给孩子列一个任务清单更容易。当孩子完成一个任务,划掉一个或者给一个小奖励。这样,孩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总能得到积极的激励和反馈,也更容易持续集中注意力。
其实说孩子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耐心差是比较片面的。即使是一个5、6岁的孩子,如果你给他一个特别喜欢的电子游戏,或者一个好看的电视节目,也能让他的注意力安静地保持很长一段时间。所以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给孩子更好的“体验”,把他的注意力绑起来,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进展如何?看完这三招,你的父母是不是有了一些新的灵感?俗话说得好,只会打孩子的父母是不称职的父母。作为孩子最亲近、最熟悉的人,父母可以动动脑筋,用一些“软套路”制服熊海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