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的人常说:没事。这个年龄的孩子都是这样的。他们以后会长大的。这句话甚至出现在现在很多年轻父母的嘴里。
孩子还小。多吃零食,多找乐子,发挥孩子的天性,吃了就拖,等等。这些等他以后长大了就都好了。
现在的这些不良行为难道真的是等孩子长大后才会变好吗?孩子从小养成的坏习惯真的能在长大后瞬间消失吗?什么是成长?
女生B,30岁的女生,没有时间观念,从不规划时间,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导致每个项目的结局都非常糟糕。通常无论你如何对待同事或领导,说话都不加修饰,让人感觉不舒服。
这就是习惯的问题。
B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习惯会给他人带来麻烦,反而觉得理所当然。然后,她就不会想改变了。
30岁的B,身体上长大了,但并没有“变好”。
其实“长大了就好了”这句话真的是毒鸡汤:孩子长大了,自然会好起来,一切都会变好,前途一片光明,现在不用太担心。
说这话安慰别人和自己的人有没有想过,长大后的世界并不是那么理想,可以容忍孩子的坏习惯?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经说过:“播种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简单来说,习惯决定命运。孩子的学习能力、生活水平、工作能力都与个人习惯有直接关系。
孩子每养成一个好习惯,都可能让他的命运闪耀出一缕光芒。
那么,孩子需要养成哪些习惯呢?
学习习惯:
自主学习的习惯(合理安排学习和玩耍时间)
专注的习惯(学习或做事时不受外界影响)
选择性阅读课外书的习惯(爱读书,但不爱泛泛而读)
生活习惯:
做好自己的事情
尽可能多做家务
有时间观念
礼貌待人
学习习惯
小的时候可以着重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营造安静的环境,提供合适的书籍。接下来,让孩子在书海中静静徜徉。
孩子看完书后,建议爸爸们和孩子一起讨论书中的内容。同一本书,大人看的角度和孩子完全不同。互相交流想法,有助于孩子增加思考角度。
当孩子已经在专心读书学习,甚至在玩拼图、搭积木之类的益智游戏时,不建议家长打断孩子。
如果孩子从小就能专心做一件事,学习上的专注力不会差太多。
那么有的家长可能会问:那吃饭的时间呢?
如果孩子在看书的时候遇到吃饭的情况,建议家长可以等孩子看完书后再一起吃饭。
孩子专注力的维持时间大概是20~30分钟。偶尔需要时间等待,却培养了孩子的专注力。我相信非常值得。
在生活中,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家里敢说话,在学校也敢提问。老师永远不会讨厌勤奋好学的孩子。
特别是在中国的小学,老师喜欢一个学生,经常提问表扬他。在这个过程中,无疑会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生活习惯
3岁的孩子可以自己吃饭,4岁的孩子可以自己试着穿鞋,5岁的孩子可以扫地,6岁的孩子可以帮忙洗碗拿筷子,7岁的孩子需要一个人空的房间...
涉及到孩子个人的事情,家长可以让孩子尝试,一次做不了,可以做两次,让孩子从小养成自己做事情的习惯。
孩子帮忙做家务需要更多的鼓励和表扬。不能有物质奖励。有时候父亲一个温暖的拥抱,或者一句真诚的赞许,就足以让孩子保持做事的热情。
爸爸要说到做到,千万不要光说不练。比如“周六我带你去公园”,但周六就没有了,极不可取。
无论你答应孩子什么,你都必须做到。如果某件事真的不能兑现承诺,那就和孩子商量能不能改时间,不要放任不管。
同时,让孩子对自己的时间安排负责。比如我早上八点要上学,七点半要出门,但是七点二十五,孩子还在睡觉。如果反复提醒不起作用,家长可以放手,让孩子承担学校和老师迟到的惩罚。
孩子的时间观念是从学会看时间开始逐渐培养起来的。这时候可以辅助他们做一个时间任务单。
比如午休1点开始,2点结束。每天结束时,让孩子们回顾自己的一天,看看是否有可以改进的地方。这个过程可以帮助孩子养成合理的时间观念。
不要觉得这些流程看起来很复杂,孩子很难操作。其实每个人都要从懵懂到懂事,孩子远比你想象的聪明。
我妈说
优秀是一种好习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