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东西效率高。首先,他们应该感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么才能让孩子对学习这个东西有兴趣?
据说孩子上学,很多家长都卷入了一场官司:“我的孩子就是不爱学习。他们一开始写作业,就鸡飞狗跳,玩手机,却忘了吃饭睡觉。”
“孩子要有大人看着才能学习。学习本来就是痛苦的。如果你不强迫他,他永远也不会想学”。
但是,学习真的很痛苦。孩子真的要被大人逼着学吗?
不可思议的“心流”积极心理学创始人、心流理论之父mihalycsikszentmihalyiLai持完全相反的观点。
三十年前,他完成了一本至今仍被奉为经典的书《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提出了心流的概念。心流指的是我们全神贯注于某件事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事后,你会有一种充满活力和巨大满足感的感觉。
爬山、游泳、打球、打游戏、读书、演奏乐器、工作、学习,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典型的心流活动。
米哈里认为心流是最好的心理体验。一旦你享受过这种体验,你就会觉得“上瘾”,从而不断尝试获得那种身心愉悦。
为什么有的孩子会花两个小时去做一道题?
我真诚的妈妈对此深有体会。
高中的时候特别喜欢钻研数学题。每次遇到难题,我都会一头扎进去,做一两个小时,直到做完。
我的同桌,长得刚刚好,是数学大师。她能解出许多我觉得很难的问题。每次她看到我满脸痛苦的反复尝试各种解决方案,有时候很着急,有时候很无聊,就想打断我:“别做了,别做了,我告诉你,两分钟就好。”我每次都拒绝。
很多年前,我觉得拒绝别人的帮助是一件“面子”的事情,但我并不是特别确定,因为虽然每次做题的过程都比较痛苦,但努力之后觉得轻松愉快,觉得再花两个小时也是值得的。另外,下次遇到难题,我会尽力去做。
直到读了米哈里的《心流》才知道,花一两个小时解决一道题,是典型的心流体验。虽然过程很痛苦,但结果给我带来了极大的满足感。
而且直到现在,我还是特别享受这种体验。比如在某个阶段,工作量比较大的时候,我会说:“我最近太忙了,要减少工作量。”然后新的工作来了,我立刻兴奋起来:“不错不错,我喜欢这种工作!”
我经常在我的两个孩子身上观察到同样的现象。
有一次,我六年级的小儿子很乐意做一个关于自行车共享的小调查。事实上,我觉得自行车共享的话题,各种各样的思考角度,对一个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有点难。他不这么认为。从早上开始,他在网上搜索资料,找到各种数据,然后对我真诚的父亲进行“采访”,问我们如何看待单车共享的投资金额,单车共享的破坏等等。最后,他花了5个小时,完成了一份有数据、有观点、有分析的小调研报告,他又高兴又欣慰:“真不容易!”
大儿子天真,刚上初中的时候,遇到问题有时候会来找我帮忙。后来他看他妈这个初中毕业几十年的文科生做题不容易,就不再找我了,全是自己做。有时候他自己也着急,做不了就出来喝点水吃点零食,然后回去做。遇到特别难的问题,他甚至会做到晚上12点。第二天早上,他高高兴兴地起床去上学,从不抱怨。
当然,两人都没有让父母遇到过孩子“学习兴趣”或者“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
为什么有的孩子不爱学习?很多家长来找我们讨论孩子的学习问题,一肚子的烦恼:我家孩子就是没有学习兴趣,学什么都要被逼着学。我该怎么办?
其实我觉得问题大概是家长自己觉得学习应该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他们从小就强迫孩子痛苦地学习,让孩子无法从学习中获得愉悦的心流体验。
有点像成年人的婚姻生活和育儿生活。有的家庭,爱不够,两个人在家庭和婚姻生活中从未经历过“心流”,所以日子越累,抱怨越多,质量越差;有些父母,育儿方法不到位,在育儿生活中从未经历过“心流”,所以觉得带孩子特别烦,特别累。但是,经常经历“心流”的夫妻和父母会觉得,无论多苦多累,能感受到这样的幸福和快乐,都是值得的。
孩子也一样。当然,学习很辛苦。我每天七点钟到学校,努力工作好几个小时,回家做作业。有的孩子各种课外班,兴趣班都要上,说孩子不好好学习。成年人站起来说话真的很轻松。
但对于能在学习中获得乐趣的孩子来说,这些艰辛就是“享受”。对于从来没有开心过的孩子来说,这些苦只能“忍”。因此,许多人一旦离开学校就再也不想学习了。
真诚的父母认为,要避免孩子“忍受”学习而不是“享受”学习,父母应该做的是从一开始就引导孩子追求“心流体验”,让孩子发自内心地爱上学习中获得的愉悦体验。
如何帮孩子获得心流体验?那么,大人如何帮助孩子获得心流体验呢?在米哈里的研究中发现,有趣的外表有八个主要元素,大多数人在回忆最积极的经历时总是会提到这些元素中的至少一个。这八个元素是:
首先,面对一份可以完成的工作;
第二,能够专心做这件事;
第三,这个任务目标明确;
第四,这个任务有即时反馈;
第五,能够深入而不牵强地付诸行动;
第六,充满乐趣的体验让人可以自由控制自己的行动;
第七,进入“忘我”状态,但心流体验告一段落后,自我感觉又会变强;
第八,时间感会变——几个小时就像几分钟,几分钟可能会带来和几个小时一样丰富的体验。
他认为,正是这些元素“组合成一种深刻的愉悦感,带来无与伦比的回报,并扩展成巨大的能量。光是感觉它的存在就已经值回票价了”。
真诚的父母认为,对于孩子来说,这些元素,其实最初并不是出现在孩子的知识学习活动中,而是出现在各种童年游戏中:
比如搭起一套积木,长时间专注而不被打扰,然后享受“搭好”的快乐;
比如你自己翻一本绘本,想象故事情节,假装和人物对话,几分钟或者十分钟后从书中走出来,你会觉得仿佛离开了眼前的世界,进行了一次愉快的另一个时间的旅行空;
这些愉快的经历会一点一点地储存在孩子的心里。然后在某个时候,他认识了一个新单词或者学会了解一个新类型的数学题,就觉得特别开心。他会马上认出来。这是我小时候经常经历的一种感觉。我喜欢!
一旦孩子能够从学习中体验到这种熟悉的快乐,那么学习对他来说就不再是一件完全享受不到的辛苦、痛苦、持久的事情。
但恰恰是从很小的时候,一些家长就试图去做影响孩子“心流”体验的事情。比如孩子用心搭积木,大人会打扰他们,帮助他们或者带着他们。孩子想睡觉前看书,大人却觉得睡觉前看书效率低。他们不得不另找时间培养定期阅读的习惯。孩子想自己尝试一个小任务,大人。
如果最初的游戏活动充满了打断、强迫和否认,孩子就很难从游戏活动中体验到心流。而且,如果成年人习惯了这种不断“管理”孩子的模式,而当孩子开始上学后,这种模式自然会延续到他们的学习活动中,让他们的学习活动从一开始就变成了自己无法独立或持续获得一点点“心流体验”的东西,那么也难怪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了。
所以,真的不要告诉孩子“学习本来就是痛苦的”,也不要“强迫”孩子学习,因为对于那些能在学习中找到乐趣的人来说,学习不仅不痛苦,还特别享受。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孩子体验快乐,而不是让他们不得不学会忍受“痛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