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兴趣怎么培养?别整得孩子把你当成仇人

孩子的兴趣怎么培养?别整得孩子把你当成仇人,第1张

孩子的兴趣怎么培养?别整得孩子把你当成仇人

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很多孩子因为兴趣教育,和父母成了敌人。如果有对学习有兴趣的孩子,家长要看到!

当我还不是妈妈的时候,我曾经想过,等我有了孩子,我绝对不会给孩子那么大的压力和负担,不让她去上那么多的兴趣班和辅导班。

当我有了孩子,特别是她到了一定的敏感期和兴奋期,看到各种兴趣和特长,我就忍不住想让孩子多接受这些艺术的熏陶和刺激。

其实简单的理解上兴趣班就是给孩子额外的压力是片面的,不客观的。兴趣,本来是一个让人很开心的词,也可以让人觉得自己在做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只是现在已经功利化的利益阶层,笼罩着一层贬义的阴影。

如果家长不是用功利的心对待孩子,而是用平和的心态,希望给孩子增加一些乐趣和体验,那么参加兴趣班对孩子的成长会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是孩子童年生活的一抹亮色,不仅可以学习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兴趣,还可以锻炼孩子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专注力、动手能力,培养审美能力。

可惜孩子长大了,太多的原因扼杀了他们对兴趣的热情。很多家长总是带着一个不简单的目的送孩子去兴趣班,或者初衷很简单。但是随着孩子学习的逐渐深入,很难保持初心。

他们衡量的是孩子是否应该参加兴趣班,而不是是否感兴趣,是否受到艺术的启迪,学习过程是否快乐。是为了把你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比较,或者是为了让你的孩子掌握一门父母认为还过得去的特长,或者是看到别人在借鉴你的孩子不学习落后的心态,或者是把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寄托在你的孩子身上。

或者看到孩子不能坚持放弃,很容易上升到孩子性格和意志有问题的高度。

于是,所谓的“兴趣”就成了孩子最反感的东西,也是家长最头疼的部分。于是,在各种“威逼利诱”下,一个好好的利益,最后成了家里不得安宁的定时炸弹。

曾经有报道说,女生为了不继续练琴,用剪刀剪了手指。而且考了钢琴10级的孩子发誓一辈子再也不碰钢琴了。

前段时间有个妈妈问我:我家孩子学架子鼓,兴趣班的费用都交了,现在反正不学了。我很担心,不知道该怎么办!一开始,我想做个好人。我本想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但在学习中,看着孩子不出成绩,心里就不平衡了。

另一位妈妈说,女儿学钢琴,刚开始还好,但是学了就开始摔锅摔摔。老师根本不听课,她也不练习。鼓励没有用,惩罚也不起作用...

很多家长都在抱怨孩子学的东西是“三分钟热度”,很快就失去了兴趣。

为什么初心是好的,却总是很少?

1。兴趣的选择不是由孩子决定的。

很多家长不是按照兴趣给孩子报名,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

家长为孩子选择兴趣班有各种各样的理由:

学舞蹈可以培养女生的气质,形象直美;

学琴看起来优雅高贵;

学象棋可以开发智力;

学习书法和绘画可以帮助孩子练习一手好字。画得好的人有艺术气质…

但是很少有父母发自内心的考虑孩子的利益和自己的条件。

其实不是父母的错。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其实很难真正发现孩子的天赋和兴趣在哪里。所以在合适的年龄,让孩子接受各种信息刺激(比如颜色、结构、音乐等)并不是一件坏事。).一旦他们感兴趣,教育的最佳时机就出现了。这时候就要给孩子提供各种机会,让孩子深入探索和发展自己的兴趣。

如果一个幼儿学会了学习,发现这不是他喜欢的,家长也不必觉得天塌下来了。这其实就是这个兴趣对孩子的刺激和启蒙已经完成了。虽然目前没有预期的成绩,但其刺激效果已经达到。

如果一个孩子有一定的天赋,那么前期的刺激会奠定基础。孩子长到一定年龄,天赋就会被激活。

但是,有一些兴趣是孩子明显不感兴趣的,或者是孩子自身的能力和条件无法适应的。父母过于功利的要求,强迫孩子接受和坚持,给孩子带来的更多是挫败感和厌恶感,这时候的兴趣就是折磨。

2。过度占用孩子的休息时间和玩耍时间。

兴趣是锦上添花,给孩子增添乐趣和兴趣。但是我们很多家长迫于压力,怕孩子落后于别人,就盲目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太多的兴趣班占用了孩子休息和自由玩耍的时间,让他们觉得无聊、乏味、无趣。非但不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和兴趣,反而会给孩子带来深深的挫败感,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曾经有个妈妈跟我说,孩子上了小学,就没有那么多时间了,就该让他去学习,去实践自己的兴趣,这本身就不符合孩子发展的规律。

所以,家长要坚持适度的原则,不要让孩子进行超负荷的训练。幼儿专注力有限,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反而会弊大于利。

3。选择了兴趣,就不要反悔。如果你放弃了,你就没有毅力。

和婚姻挂钩。如果你发现你们性格不合,生活不和谐,生活过不下去了,你还有权离婚分手。

而孩子选择了一个没有直观感受,更多的是认知和深入了解的兴趣。中间他发现自己不喜欢,但又无法放弃。

因为我爸妈已经说了,钱已经交了,或者乐器已经买了,不学就亏了。放弃意味着我没有毅力,不能完成我开始的事情。放弃就是对不起父母的付出!最后亲子关系紧张。

就像有些孩子说要学钢琴,家长很高兴,认为孩子在这方面有天赋,有修养空,于是花大价钱买钢琴,请老师。结果孩子学了没多久,发现弹钢琴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就不想学了。结果家长急了,钱都花光了,只好学而不学。结果,被压迫的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

其实每个孩子在学习一个兴趣的时候,都会在某个时候想要放弃,这是完全正常的。一个孩子最初对一件事感兴趣,是因为他处于好奇和探索的阶段。这个有趣的阶段一旦结束,就会进入一个枯燥的坚持期,重复一遍需要付出努力和坚持。就算是成年人,更别说小孩子了,也很难对一件辛苦又无聊的事情永远保持兴趣。

所以当孩子想放弃的时候,作为家长,不要冷嘲热讽。没有深入细致的分析了解孩子想要放弃的原因,往往会怀疑孩子的品质有问题。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标签。

很多孩子都尝过或者半途而废。并不是孩子真的不喜欢这个兴趣,而是他们在学习和坚持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挫败感和压力远远超过了学习兴趣带来的成就感和乐趣。这和父母引导我们的方式有直接关系。

4。当一个人本能地抗拒某件事时,取得好结果的机会很渺茫。

如果你在学习某个特定的兴趣上得不到快乐,那么学习的动力就会变弱。即使孩子在压力下坚持,坚持的结果真的能证明孩子学会了坚持吗?

就像主持人乐嘉带着4岁的女儿徒步穿越沙漠一样。最后孩子是被迫坚持下来的,但真的让孩子学会了坚持的品质吗?与结果相比,孩子在整个过程中身心受挫、感受被忽视的心理阴影会不会更大?

所以,相比于要不要去上兴趣班,要不要让孩子坚持到底,我们家长更需要考虑的是,孩子能不能快乐的全面发展,这种发展是否符合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需求!

超越孩子极限的挑战和坚持,带给孩子更多的是拒绝和厌恶。也许孩子们最终通过努力达到了预期的结果,但是孩子们最终完全失去了这种兴趣的追求和乐趣。这是悲还是喜?

给孩子报兴趣班或者其他形式的启蒙,目的不应该是为了取得成绩,而只是为了让孩子喜欢和习惯,让孩子把兴趣当成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和偏好,至少在他孤独寂寞的时候,用他特有的方式安慰和陪伴自己。这应该是父母最初的动力和最终的目标。话说回来,只要孩子保持浓厚的兴趣,怎么可能轻易放弃,达不到效果呢?

没错,我们都不希望孩子做什么事情都是轻言放弃,但这就需要我们在孩子遇到瓶颈的时候耐心分析原因,看看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是不是真的失去了兴趣或者遇到了困难,然后做出适当的调整,帮助他们树立坚持的信心,让他们体验到坚持带来的成就感。

同时,我们需要父母给孩子适当的引导和示范。

我感触很深的是,我给女儿报钢琴兴趣班的时候,我女儿的一个非常好的妈妈跟我说了一句话:孩子坚持学钢琴的关键是看他的妈妈。

我跟孩子学指法和知识谱,跟她练琴。这个过程让我感受到学琴的不易,也更能体会到要纠正孩子在练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是一句简单的话。这并不是说我们的父母袖手旁观和说,“看你的手”或“认真,不要犯错误!”儿童可以得到它。

只有自己去尝试,才能更容易理解孩子的情绪和感受,以及她小时候在学习过程中的局限性,才能避免说出“这么简单我还做不到”之类的话。

有时候我弹琴,女儿会时不时纠正我。这时候,我作为“琴童”的角色就凸显出来了。所以,如果父母对孩子的兴趣和进步感兴趣,也会启发和感染孩子。

陪伴和引导如果只是停留在纸面上,是没有说服力的。愿我们的初衷是纯粹的不盲从,愿我们的坚持是合理的不盲目,愿孩子的兴趣是真正的兴趣,坚持是有方法的。更重要的是,有一对支持鼓励他的父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844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20
下一篇2022-11-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