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要分时机,这种情况再生气也别教训孩子!

教育孩子要分时机,这种情况再生气也别教训孩子!,第1张

教育孩子要分时机,这种情况再生气也别教训孩子!

孩子要分时段教育,教育的场合很重要,直接影响孩子管教的效果。尤其是这三种情况,家长无论怎么生气都不要训斥孩子!

昨天下午,我陪儿子去了操场。当我们走到换鞋区准备脱鞋的时候,看到一个年轻的妈妈在训斥一个小女孩。

三分钟,母亲把小女孩过去的“恶行”全部进行了一遍。

小女孩泪眼婆娑的垂下头,羞涩的看着我们,然后战战兢兢的看着妈妈,像是在向我们求助,又像是习惯了麻木,不为自己解释什么。

我还没来得及解围,儿子先开口了:“阿姨,我姐也不是故意的。你这样骂她,她就没面子了。让我妹妹陪我玩,好吗?”

我没有去想那个妈妈,但还是很坚定的说:“小姐姐不知道爱面子。你看,她做错事就不会害羞了……”

最后她妈叹了口气说:“哎,不知道长啥样的娃娃,担心死了。快走!”

来游乐园,大概每个孩子都喜欢吧!吵闹过后,小女孩失去了兴趣,看起来很不开心。

心理学认为,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对尊重和欣赏的渴望。一般来说,孩子从5岁开始自尊心就很强,所以很容易受伤。

所以当大人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的时候,孩子就已经把情绪埋在心里了。

孩子犯错,家长应该教育孩子,但如果方式不对,不懂得保护孩子的自尊,不给孩子留“面子”,就会适得其反,让孩子长大后自卑、暴力、敏感、脆弱。

很多时候,父母都是当着别人的面教育孩子,希望通过让孩子感到羞愧和惭愧,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进而改变孩子不良的行为或思想。

但是在你之前教你的孩子也需要技巧。父母肆无忌惮的育儿,不仅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还会毁了孩子,就像下面这样:

比较级“人类之前的教子”[h/]

父母用“放大镜”看别的孩子的优点,用“显微镜”看自己孩子的缺点。认为“别人的”更好,导致孩子的挫败感和嫉妒感。

“你看XXX,你总是那么听话,怎么跟别人比!”

“你为什么不学你姐姐?你整天就知道怎么找乐子。”

“你就不能像XXX一样学习吗?人家不是看书就是练琴,不像你整天偷懒。”

……

类似的词你一定很熟悉。你可能小时候就听过,或者现在就在说。

这种比较“先教孩子后教别人”的出发点很好。希望孩子能从横向比较中警醒,迎头赶上。

但是事实告诉我们,结果并不像我们预想的那样。

与“别人家的孩子”相比长大的孩子,往往不够自信,甚至自卑;因为缺乏爱,他们不懂爱,不爱,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极端。

当你在孩子面前用对方的优点来压制自己孩子的缺点时,最容易引起孩子的厌恶感。他要么恨自己不配,要么是孩子太优秀,要么是父母不爱自己。

谦虚“先教你儿子再教别人”[h/]

我有一个朋友,985名校毕业,长得甜甜的,应该是“别人家的孩子”。但因为父母谦虚的“先教孩子后教别人”,她一直小心翼翼的活着。

入职第三年,有一个很好的晋升机会。她本可以直接担任业务总监一职,却习惯性地“谦虚”:“我不如XXX擅长XXX,她是业务总监的最佳人选。”

领导不知道她是不是真的谦虚。当她想接受业务主管的职位时,领导任命了她推荐的同事。

谦虚“先教孩子后教别人”让她觉得被领导委以重任是一种奢望,看不到自己的优点。一种深深的自信感将贯穿她的一生。

粗糙的“人类之前的教子”[h/]

张贵勇在《让教育回归美好生活》中说:

在用童心观察对方的过程中,我开始警惕成人思维中的简单粗暴,时刻提醒自己不要以教育的名义伤害童心。

我们小区,有一家三口,男女都在体制内工作,一个五岁多的小男孩在某幼儿园中班。

我经常听到女人这样对孩子吼:“我知道我整天都需要玩具。玩具可以当食物吃吗?”

“你天天学不好。今天老师说你幼儿园又打孩子了。我不会叫你爸爸打断你的手!”

我不止一次看到他爸爸二话不说把他推开的场景。而在我们身边,没有一个孩子愿意和他玩,因为他要么抢别人的玩具,要么推人,打人,甚至咬人。

在叫喊、责骂、殴打中长大的孩子极度缺乏安全感,他们觉得这个世界很可怕。当孩子做错事或者不符合父母的要求时,会收到很多负能量。时间长了,他们要么胆小,要么极端暴力。

好父母从来不会当着别人的面教孩子。他们懂得挽回面子,给孩子尊严和自由。

即使孩子在公共场合抛出侮辱的话,让他当众“丢脸”,他们也可以好好表现,好好考虑自己的言语,不要在外人面前评判孩子的不当行为或结果,更不要批评他。

那么,怎样才能保护孩子的自尊,让父母的教育有用呢?

以身作则,坚持原则

很多父母对孩子要求很高,很严格,对自己却放松很多。

不让孩子看电视,却整天打游戏;

不允许孩子说谎骂人,但却不断说谎骂人;

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好好学习,却从来不读书,不上进……

要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有资格要求孩子。

还有其他父母,在没有外人看见的情况下,让孩子为所欲为。一旦在公共场合或外人面前,他们就摆出一副严厉的家长姿态,不断地管教孩子。

结果,孩子不仅缺乏应有的教育,而且很可能极其虚伪。所以作为父母,要以身作则,坚持原则,不管有没有人看到,都要用同样的标准来对待孩子。

你要知道,孩子最善于观察情绪,最能感受到父母的软弱。他们会不断用各种方式试探父母的底线。如果我们不坚持原则,就不能怪他们不遵守规则。

眼神警告,带离现场

孩子在外面人多的地方不听话,不守规矩,让父母难堪是常事。

即便如此,也不要当众训斥他。而是先用眼神和动作提醒他。如果不行,就带孩子去安静的地方,耐心解释。

平时我会反复教育孩子,不能随便接受外人给的食物,但总有孩子面对别人递过来的美食束手无策的时候。

当孩子想接过来的时候,我会拍拍他,提醒他,通常他会心领神会。

如果他不明白我的意思或者拿走了食物,那么我会让孩子对对方说谢谢,然后通过喝水、找他的家人等方式把他带离现场进行教育。

改变你的语气,表达你的爱

当孩子调皮捣蛋或者做错事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比平时低的语气开导他。一方面可以表明你对他的期待;另一方面,也不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更容易接受你的教育。

有一次,朋友带着她3岁的儿子去我家玩。孩子一进门就开始翻箱倒柜的找我儿子的玩具玩。

这个时候我朋友没有放手,也没有大吼。而是上前抱住他,在孩子耳边用极低的声音说:“你以为不经他允许就可以乱翻我弟弟的玩具吗?”

我朋友的声音很柔和,但是脸上的表情很严肃。她的孩子犹豫了一会儿,然后放下玩具,乖乖地给我儿子道歉。

不管有多少人教孩子,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关心和爱,让他们知道做错事并不可怕,你的爱永远不会变。

很多时候,当孩子做出成绩的时候,我们会情不自禁的赞美,拥抱,奖励。孩子们很容易感受到父母的爱。

但是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很多家长因为愤怒,往往会把教育中的“事”上升为“人”,否定孩子。

让孩子觉得自己一文不值,甚至让孩子觉得“只要我表现不好,父母就不会爱我。”久而久之,很容易导致他们的自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835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20
下一篇2022-11-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