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觉得孩子脾气越来越差。总是和父母顶撞,不听话,和孩子玩的时候咄咄逼人,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让父母很担心...............................................................................................................................................卡耐基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成功80%取决于人际关系”。我们发现,在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好的人通常人数较多。
重视学业的同时加强情商训练,可以大大提高孩子未来成功的可能性。情商,也就是情商。我们通常把情商理解为情绪调节的能力,情商高代表个体情绪调节能力强。
我们从情绪特征、情绪差异、提高情商的方法三个角度来看情商。
情绪特点孩子发脾气的表象背后
要了解儿童的情绪特点,首先要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生有两个叛逆期:
第一次叛逆期开始于两岁左右。随着儿童心理的发展,自我意识逐渐形成,叛逆期的表现是儿童表达自我的心理需求。
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试图通过对父母说“不”、“不要”、“不要做”来表达自己的独立意志,宣告自己已经长大了。
当孩子说“不”、“不要”、“不要做”的时候,并不是不赞成父母的要求。很多时候只是他们自己想练习或者控制自己的口头禅。这是孩子发展自己,通过实践不断认识外部世界的重要途径。
这个时候,如果父母认为孩子在胡闹,不懂事,就会经常批评管教孩子,造成亲子冲突。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Erickson)认为,在幼儿期,即18个月到4岁这段时间,儿童人格发展的任务是培养自主意识,克服羞怯和怀疑。
当孩子的自我意识受到父母的严厉管教,无法健康发展时,就会出现缺乏自信,胆小怕事的行为。
他说,他的女儿不仅在课堂上表现得胆怯,在家里拜访客人和与孩子玩耍时也表现得谨慎。我的朋友对此感到非常焦虑。
交流过后,我发现我这个朋友对女儿很严格。在这种严格的教养下,孩子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内心有很多恐慌。
有家长问我,孩子练琴的时候犯了一个错误。即使我告诉我的孩子只是从错误的地方再玩一遍,我的孩子就是不听,必须从头再玩一遍,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太完美了。
孩子是通过强迫行为来追求完美的,本质上是一种紧张的情绪造成的。
孩子为什么会紧张?因为在他心里,他会对自己产生怀疑,怀疑自己没有能力做好这件事,怀疑自己没有能力得到父母的表扬,怀疑自己没有能力得到父母的理解...
所以,孩子试图通过追求完美来隐藏这种怀疑。
很多家长不知道心理机制,有的甚至夸孩子从小懂事,做事力求完美。但是你要知道,孩子做事情不一定要完美。中国有句古话,“水满则溢,月满则亏”。当你看一场长跑比赛时,开始时的第一名往往不会是最后的赢家。
如果一个孩子做任何事情都要担心随时被父母批评,那么他就会一直处于紧张焦虑的体验中,久而久之就会对他的情绪甚至性格产生严重影响。
情绪差异儿童和成人的情绪差异
儿童和成人在情绪上最大的区别是调节情绪的能力,也就是情商水平不同。
研究发现,情绪调节是建立在情绪表达和情绪理解的基础上的。
个体的大脑在20岁左右基本成熟,可以为情绪调节提供生理基础。所以成年人可以根据场合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是孩子在情绪表达上控制情绪的能力还是比较弱的。当他们有情绪体验时,他们会随时表达自己的情绪。
这种表达从一开始就是通过行为层面来表达的。
比如,宝宝想吃东西的时候,通过哭来表达自己的需要;当他感到害怕的时候,他也会通过哭泣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
三岁以后,孩子的语言功能逐渐发展,这时孩子就可以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了。
当然,在孩子和父母的互动过程中,父母往往会经历一些基本的情绪,如愤怒、恐惧、悲伤等。,因为孩子总是处于弱势一方,控制情绪的能力不成熟。
孩子表达情绪的情况有很多,比如孩子被过度控制、过度保护或忽视,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孩子想隐藏自己的悲伤,孩子模仿父母,孩子被看不起,孩子想通过愤怒的策略对抗父母...
无论哪种情况,情绪背后都隐藏着一定的心理需求。
然而很多家长只关注孩子的情绪反应,很少透过孩子的情绪看到背后的心理需求。
这时候我妈很生气,大声吼道:“你再哭,一会坏人就来把你带走了!”结果孩子被妈妈吓到了,不哭了。后来他和妈妈一起走了,什么玩具都没买。
显然,这个孩子哭泣行为背后的情绪是愤怒和悲伤。原因是他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有些家长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会很焦虑,会和孩子争论,要求孩子不要随便发脾气。
试想一下,当我们成年人心中有愤怒的时候,我们认为不应该总是憋着。憋久了会生气,可以通过适当的渠道发泄。孩子也是如此。
提高情商让孩子认识自己
“然后,父母就可以把孩子抱在怀里了。一般很多孩子的火气会因为理解而减少一大半。
当然,孩子发脾气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在这段时间里,父母只需要陪在身边,防止孩子因为情绪失控而受到伤害或伤害他人。
但是,如果孩子通过想发脾气来获得家长的关注,家长可以选择忽略,避免强化孩子的需要。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家长要注意归因。有些家长错误地把孩子情绪困扰的原因归结到自己身上,结果适得其反。
情绪分为基本情绪和自觉情绪,自觉情绪是在基本情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心理学发现有七种基本情绪:喜悦、愤怒、担忧、思考、悲伤、恐惧和震惊。也就是快乐、愤怒、焦虑、思念、悲伤、恐惧、惊喜。父母应该帮助他们的孩子理解和识别这些情绪。
在此基础上,心理学研究发现,儿童的自我意识情绪是从四岁开始逐渐发展的。
比如一些自我意识的情绪,比如内疚、羞耻、感恩,就被认为是道德情绪。同时,家长也需要帮助孩子判断自我意识情绪,学习自我意识情绪的正确表达方法。
然后,当孩子冷静下来后,家长需要对孩子进行心理教育,帮助他分析判断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比如父母可以告诉孩子:
“小明虽然抢了你的玩具,但是你把他推倒了。如果你是小明,你被推倒,你会怎么想?
我能理解你想拿回玩具,但这可能不太合适。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或者其他的解决办法?"
这样不仅能帮助孩子思考自己行为的后果,还能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和应对能力。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事实上,心理学家发现,四岁左右的孩子能够理解别人的想法,能够区分自己知道的和别人知道的。
更多的研究发现,两岁的孩子可以和小伙伴分享自己的玩具,让他们享受和小伙伴分享的乐趣。
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的情绪、行为和认知(即思想)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同样的事情,如果我们对他的看法不同,产生的情绪也会完全不同。
认知、行为、情绪中,情绪是最容易判断的。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判断自己的情绪。
有些家长可以帮助孩子记录自己的情绪。
比如晚上,让孩子记住什么让你开心,什么让你难过,什么让你生气等等。在这一天。然后帮助孩子分析自己在这些事情上是如何表达情绪的,是通过行为(比如哭)还是语言交流来表达这些情绪,然后帮助孩子分析情绪背后的心理需求,以及解决这些事情的重要途径。
家长可以记录下孩子的这些情绪事件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然后,当孩子再次遇到此类事件时,要及时表扬孩子的行为,以提高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久而久之,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发展很快,所以情商提高。
培养孩子的情商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程。方法固然重要,但家长的耐心才是成功的前提。就像海伦·凯勒的老师——沙利文一样,耐心可以给孩子带来温暖,甚至光明。
心理学研究发现,情绪会传染。
父母也会被孩子的情绪影响,但父母既然是成年人,就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
此时,家长一定要告诉自己:我的情绪是受孩子影响的,我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当父母以内心的平静和放松来面对孩子的情绪时,这种平静和放松的情绪也会传递给孩子,让孩子的情绪慢慢缓和下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