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自控力差的原因

儿童自控力差的原因,第1张

孩子自控力差的原因

总有妈妈抱怨孩子在家里无节制的玩手机,看电视,吃零食,不仅耽误了很多生意,还养成了坏习惯,真的很烦。其实家长应该反思自己。为什么孩子自制力差?孩子自制力差的原因是什么?

其实孩子的这些状况,基本都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自制力差,控制不住自己,甚至父母的干预和教育都收效甚微。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自制力差呢?这只是孩子的问题吗?如果我这么说,我会第一个为我的孩子叫屈!

都说孩子是父母的翻版。发生在孩子身上的问题,大部分都能在父母身上找到。孩子自制力差,家长首先要反思自己。他们是不是一直在做一些让孩子失去自制力的事情?

1。父母本身就不是好榜样

父母的自律性是不是也很差?你经常在孩子面前玩手机、看电视、吃零食吗?如果家长长期在孩子面前为所欲为,自然会受到影响。

有个朋友特别沉迷游戏。几乎每次一有时间,他就进书房,对着电脑发呆。每次到了饭点,他的孩子就喊他吃饭,喊了半天他也没反应。

终于有一天,孩子趁他不在家跑进书房打游戏,几乎是自学成才,被打得昏天黑地。每次妈妈叫他吃饭,他都是半天不回应,只好等爸爸回来再跟他诉苦。

当朋友批评孩子的时候,孩子甚至理直气壮地反驳他:“你不是在里面打游戏很久不出来吃饭吗?为什么我不能?”让我朋友无语半天。

所以,作为父母,迟早是要还的。

2。孩子缺少高质量的陪伴

有高质量父母陪伴的孩子,内心是充实而聪明的。在父母的引导和陪伴下,他们会有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和兴趣爱好,所以他们一般不会毫无节制地沉迷于电子产品。就算他们玩,也会被约束。

当一个孩子长期沉迷于手机和电视,那一定是他的内心太孤独太无聊了。生活中没有什么比手机电视更吸引他的了,所以只能表达对电子产品的好感。

当你羡慕别人家孩子的书法时,你知道吗,小时候他们的父母经常陪他参观名师书画展?而且跟他练字,你自己也能练成一手好字?

当其他家长下班后在家专心陪孩子看书、打游戏的时候,你已经出差很久了。即使在家也是拿着手机打游戏,和孩子没有情感交流。

即使有交流,我也一直在找我的孩子,不是吗:

“你怎么老是打游戏!”

“你看你又粗心了,这么容易就把错题全做了!”

“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你又忘记洗手了!”

这种交流方式让孩子在心底离你越来越远。最后,他们根本不想和你交流,只好把压抑的情绪发泄到其他地方。

如果父母愿意花时间陪孩子,带孩子去郊游,陪孩子做手工,玩游戏,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孩子就不会在虚拟的电子游戏中寻找安慰。

3。治疗方法不科学

废话然后不守信用

很多家长喜欢在孩子面前“胡说八道”。“只要你吃完饭,爸爸就给你买玩具车!”“只要你做好作业,明天我给你买个超人!”

这样的话是不是很熟悉?有些父母也许能信守一两次承诺,但被孩子牢牢抓住,以后要怎么做,还得告诉父母。

而有些家长只是嘴上说说,事后却早已忘记了自己的承诺。与此同时,父母对孩子心中的信任也随之丢掉。孩子不相信你,自然不会听你的。

如果你不会传道,就会受到严厉的惩戒

既然条件不能提,那就讲道理吧。“玩手机看电视会伤眼睛,零食吃多了对身体有害……”巴拉巴拉说了一大堆,其实孩子们根本没听进去。

最后,来点厉害的。就把手机和零食没收了,把有线网拔了,看看孩子能干什么?如果孩子哭了,那就揍他一顿,说实话!

原来他半夜躲在被窝里偷偷玩手机,或者总是找借口去同学家玩。事实上,他躲起来看电视!

于是家长又生气又骂。结果问题越来越严重,孩子自制力越来越差,形成恶性循环。

4。家长态度不端正

家长要摆正心态,不要总是焦虑地放大孩子的问题。

手机、电视、零食都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不要今天一看到孩子玩手机时间长一点就开始焦虑,怕他越玩越上瘾,担心近视,然后没完没了地唠叨孩子。

其实孩子本来是想打完这一局的,结果家长急坏了,干脆多打了几局;本来看完这集电视想去吃饭的。结果父母唠叨,孩子干脆多看几集;

这就是吸引力法则。父母的负面情绪(焦虑)会传递给孩子(让问题变得更糟),这会让你所有的担忧变成现实。

所以家长要把积极的情绪传递给孩子。

“哦,马上就要吃晚饭了。你看完这集就过来吃饭。”

“这周的零食都快被你吃完了。我要到下周才会买。”

“呦,游戏玩的这么凶!打完这局就睡觉。”

看似轻描淡写,但由于孩子没有受到焦虑的影响,他的行为会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看完这个我就过来吃饭!”

“零食快没了。我想少吃点。”

“打完这个游戏我就睡觉了。”

如果孩子的行为没有朝着你预期的方向发展,请不要焦虑,把目光收回到自己身上,开心地做自己的事情,暂时“忘记”孩子。

等他说完了再提醒他,把你们一起约定的规则重复一遍。然后,该罚的就正常罚。

总之为人父母其实就是培养一颗平静的心,也就是做一个佛教徒:足够强大,足够宽容。

5。规则没有设置

规则这个词是给三岁以上的孩子说的。三岁以下的孩子还不能理解规则的含义。这时候跟孩子讲规则就是对牛弹琴,强行规定会扼杀孩子的天性,甚至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

制定规则的时候千万不要专制。家长不能一个人说了算。他们应该和孩子讨论,征求孩子的意见,让规则进入他们的内心。

规则的内容不能只对孩子强制执行。全家一起遵守会更有说服力。

比如玩手机,看电视,全家人规定过了某个时间点就不能玩了,这样孩子就不会觉得规则是为他一个人制定的,也不会有抵触情绪。

把约定好的规则写在卡片上,贴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孩子会亲自监督执行。

规则有奖惩,要严格持续的坚持和执行。他们一定是被孩子们的哭声给毁了。说话算数,让孩子通过试错来反思自己,提高自制力。

6。对孩子太小心了

孩子天生热爱自由。如果他们太小心翼翼,他们的父母会干涉他们所做的一切。孩子要么会奋起反抗,要么会压抑自己,最终导致心理问题。

安全和道德是制定规则的底线。孩子的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存在安全隐患的行为需要家长制止,而超出道德底线的行为需要及时制止。

比如孩子要去马路上玩,家长要告诉他马路上的危险,这样他就不能在马路上玩了;当孩子想在朋友家的柜子里翻东西时,要温柔而坚决地制止:这不是我们家,所以不允许。但是记住永远不要用责备的语气向你的孩子解释。

因为申斥会让孩子产生心理上的攻击感,为了填补内心的愧疚,他会不自觉地为自己的行为找各种理由,甚至让问题变得更糟,这样他的心里会好受一些。

所以越骂孩子问题越严重。另外,孩子往往不会因为你说一次就记住。同样的“错误”他可能会犯很多次,这就需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

只要孩子没有逾越安全和道德底线,他的行为对伤害他人没有影响,就应该给他足够的自由。

孩子跑得太快,担心会摔倒,就跑过去阻止;孩子不愿意和其他孩子分享自己的玩具,觉得她太自私,过去说教;今天孩子想穿裙子,担心她感冒,逼着她穿裤子。她哭了,觉得自己太不懂事了……

如果父母总是和孩子在小事上过不去,到最后,孩子要么被教育得很懂事,但是对自己没有主见,凡事都要服从别人,要么孩子变得特别叛逆,事事和父母作对,没有自制力。

太多的孩子被束缚,因为不能恰当地做自己,所以迷茫,无所适从。

7。家庭气氛不和谐

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爸爸爱妈妈,爸爸妈妈爱孩子。很多家庭都是以母亲为中心来养育孩子的。如果母亲状态不好,可能是家庭氛围不和谐造成的。

比如父亲长期不在,或者父亲未能理解和尊重母亲,然后母亲自己也需要反思与父亲的相处模式。养孩子的时候,你是不是什么都管,同时还会抱怨你爸爸?

还有一种家庭模式也是最复杂和最常见的,那就是在家庭家庭中运行,那里有祖父母或外祖父母。

如果家庭成员的育儿观念不同导致家庭氛围不和谐,也会影响孩子的成长。所以更需要爸爸妈妈有足够的智慧去化解。

最后,总结以上几点,我们会发现,只要给孩子正确的爱和自由,他就不会没有自制力。相反,他会是一个精力充沛、自律的孩子。

如果没有,对比一下,看你赢了几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826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9
下一篇2022-11-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