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懂得分享吗?孩子一定要学会分享吗?分享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不爱分享的孩子是自私的吗?
我们稀有的小朋友在分享的时候开了个玩笑...
宝宝为什么这么小气?
为什么觉得孩子已经懂得分享了,但有时候Ta好像还没学会?
加州大学的一位儿童心理学家曾经指出了这个悖论:
虽然学龄前的孩子普遍知道应该平等地分享自己拥有的东西,但也不能总是这样做。
嗯?!这种想法显然是不合理的:如果我知道我应该分享给我的朋友,为什么我没有这样做?
小孩子可以像大人一样虚伪吗?
3岁的孩子有没有发现有些事情其实“只是嘴上说说”?!
虽然这种说法不一定错,但是成年人深谙成人世界的道理,很容易做出这种略显“邪恶”的解释。
认真研究过这个悖论的心理学家最近发现,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很可能是孩子学不会分享的原因之一。
具体来说就是:
最新研究发现,孩子会不会数数,可能会影响他们平均分配资源的能力。
换句话说,不是孩子不想分享,而是还没学会公平分配。
背景知识:计数技能的发展
在介绍数数解决方案如何帮助孩子分享时,首先要了解孩子的数数技巧是如何练习的。
数数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儿童数数技能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ABC三个阶段:
会数数的孩子更懂得“公平”
以上三种技能不仅是学习数学的基础,还能让孩子懂得分享!
在一项研究中,科学家给了一组2~5岁的孩子一些他们喜欢的贴纸,然后告诉他们,一个非常悲伤的娃娃也想要他们的贴纸。所以孩子们需要做出选择:我是拥有这些贴纸,还是和这个可怜的娃娃分享?
研究人员仔细地给孩子们数数,并给娃娃分发了几个贴纸,测试孩子们的数数技能达到了ABC的哪个位置。
这样一来,4~5岁的孩子(大部分已经处于C阶段: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数技巧)会把刚好一半数量的贴纸给娃娃。
年龄更小的孩子(大部分已经处于B阶段:他们只是知道某个具体量词的意思,比如“3”的意思),但要达到一个均匀的分布,难度更大。
你可能会说:只有大一点的孩子才知道应该公平地分发贴纸,小孩子却不知道应该这样做。
但当研究人员采访这些孩子时,所有的孩子都会说他们“给了一半”贴纸给洋娃娃。这说明孩子从小就已经知道公平分配是他们应该做的。
更重要的是,年龄和孩子是否会平均分配没有直接关系。换句话说,一个会数数的3岁宝宝会比一个不太会数数的5岁宝宝更懂得分享。
不“公平”的孩子不一定自私
以上研究中,那些没有实现公平分配的孩子是在说假话吗?他们自私吗?
如果按照我们邪恶的想法(孩子可以像大人一样“虚伪”,知道平均分配,但就是不做),那么在学习中不平均分配贴纸的孩子,肯定会把大部分都留给自己。
然而,研究结果显示,这些“不懂得分享”的孩子中,有一半给自己贴的最多,而另一半把大多数贴推给了伤心娃娃。这说明孩子的“不公平行为”是很随意的:有时可能“小气”,有时可能“大方”。
这也说明,没有平均分配贴纸的孩子很可能真的只是还不会数数。
为了再次证实孩子真的懂得分享,科学家在这项研究中向所有2~5岁的孩子展示了两种分配贴纸的方式:一种是自私的(孩子得到的多),另一种是平均分配的(孩子和娃娃一样多),并询问孩子哪种方式更公平。
结果发现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认为平均分配的方式更公平。这再一次说明,即使是2岁的朋友,也知道应该公平,但他分不清(数数能力跟不上)。
换句话说,孩子早就意识到了“公平”,数数技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实现“公平”行为。
如何提高孩子的数数技能?
虽然数数技能的发展与孩子的年龄有关,但如前所述,会分享的孩子不一定是大孩子,很可能是会数数的孩子。
所以,想让孩子更友善?不如锻炼一下自己的数数技巧!
这里有个小游戏推荐给大家:“发现‘4’:
你先给孩子们示范,从身边的物品中,找出一个数量为4的东西。比如四条腿的桌子。和孩子们一起数“1,2,3,4”。桌子有四条腿,我找到一个“4”!」
鼓励孩子发现生活中的4件事。你可以引导孩子进行不同的思考,比如“4”轮汽车,“4”腿小狗等等。这个游戏可以持续一整天,孩子们可以在商店、公园等地方找到它。
通过引导孩子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量,将具体的物体与数字相匹配,让孩子真正理解抽象的数字。还可以让孩子发现生活中的符号“4”,比如车牌中的“4”,扑克牌中的“4”等等。根据孩子对数字的理解,你也可以改变游戏的标准,比如找到生活中的“5”等等。
游戏不够玩?更多类似游戏可以在“未来大脑计划”App的“大脑训练营”中找到!
◆◆◆◆◆
总之,当宝宝没有像你期望的那样给别人东西的时候,不要单纯的认为孩子“自私”!宝宝大概是受委屈了——TA可能知道该分享了,但自己数数能力有限,无法很好地“分享”。
与其认为孩子“受辱”,其实可以给Ta更多的理解,抓紧培养孩子的数数技能,让宝宝学会分享。而且,会数数对孩子以后的数学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让孩子“品学兼优”的技能不能很快培养起来!
但也要强调的是,数数技能本身与“公平”的意识没有直接关系,只是影响孩子的“公平”行为!
孩子的分享行为还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对方的身份(信任的朋友或陌生人)也可以成为孩子“自私”行为的原因之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