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培养,怎么教育熊海子?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有人抱怨“哎呀,今天遇到一个熊海子!”熊海子最突出的特点是:粗鲁、傲慢、以自我为中心,等等。熊海子的养成与父母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
如何避免把自己的孩子养成熊孩子?蔡琳老师从自我接纳和延迟满足两个方面深度解读了这个主题。
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一切特质,孩子会有自信感;延时可以让孩子明白规则,有耐心。接受自己
让孩子接受自己
每个孩子出生的时候,父母的遗传密码决定了他的很多方面。
比如头发的颜色,眼睛的大小,皮肤的颜色,还有他的一些行为,性格特征等等。
所以,我们要教育孩子接纳自己。接受自己的外貌、身体特征、性格和人格特质,接受独一无二的自己。
很多人的苦恼来自于不接纳自己。比如,一个内向的人,可能会羡慕那些性格开朗,敢于在公共场合表达自己意见的人,甚至可能会因此而讨厌自己。
但是,这种恨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我们无法对自己的性格做出翻天覆地的改变,这是我们立身之本的特质。
家长在教育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告诉自己:
我就是有点内向。日常生活中,或者人多的时候,我有点胆小。不敢和别人交流,不敢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说好。
但即使作为一个内向的人,我也一定会有自己的闪光点。
比如:我可能比别人敏感。我能细致地观察周围环境的特点,更能体谅他人的内心感受,能更长时间地做一些相对枯燥乏味的工作。
其实对于每个人来说,性格上肯定会有一些闪光点,同时也会有一些需要调整的缺点。
所以,我们教育的第一步就是帮助孩子更好的认识自己,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独特的特质。人格和性格的所有特征都没有好坏对错之分。
如果某个特质给我们自己的生活造成了一些困扰,我们可以根据小细节进行调整。
例如:
我太内向了,不敢看身边的人。然后我做的第一个改动是:
试着鼓起勇气,然后正面看着身边的人,和他们进行眼神交流的时候试着给他们一个微笑。我可以花一周的时间只为这一步做调整。
我给同学一个微笑,对方很可能也会回我一个微笑。那笑容对于一个很内向的人来说是很鼓励的,会让这个内向的孩子发现人际交往并没有那么可怕。
当你习惯了看到身边的人,敢于给他们一个亲切友好的微笑,那么下一步就是对着对方微笑后,向对方挥手打招呼。那么对方很可能会回应我一句“你好”。
这种简单的交流,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很大的进步和成就。他能感受到巨大的喜悦感和满足感,在人际交往中增添了一份自信。
在这之后,我们可以教孩子试着培养一些互相聊天的话题。
比如最近一周我对学校教的一些课程的观感,最近有什么新电影上映或者娱乐圈有什么新闻等等。所有同龄人感兴趣的健康话题都可以自己准备。
下次遇到同学,比如一起上学或者吃午饭的路上,你可以先对他笑一笑,跟他打个招呼,然后把这些聊天话题一个一个都甩出来,进行聊天讨论。
这样,即使对于一个不是很熟悉的朋友,即使是一个很内向的孩子,他也会觉得这次一起的旅程不会很尴尬,因为有很多事情可以聊。
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逐渐调节一个内向的孩子的人际交往,使他的内向不会影响他正常的人际交往。
除此之外,自己的性格、气质等个人特征。只要不打扰自己,不影响别人,都是可以的。
当孩子能够接受自己,接受所有这些特质的时候,他就会有自信感。他愿意探索周围的世界,学习并与他人交流。
延迟满足
培养孩子遵守规则的能力
孩子小的时候,想吃什么食物,想玩什么玩具,都需要马上得到满足,否则就会哭。
在这些事情中,童警会表现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比如想买太多的玩具,或者吃太多的零食等等。
这时候家长需要尽量引导他们以后见面,让他们有耐心。
比如我们每天饭后需要限量的甜食。对于孩子喜欢吃的甜食,如巧克力、冰淇淋、蛋糕等。,我们可以试着让他每天做选择。今天的那份吃完了,等到第二天再做选择,才能吃第二天的那份。
另一个方面也可以帮助他在生活、饮食、作息等方面建立规则感。
有了这种规则感,他会更加重视和珍惜自己的选择,同时也不会因为过度溺爱而成为所谓的熊海子。
孩子大一点,会对一些娱乐项目很感兴趣,比如打游戏,看动画片,出去玩等。这时候就需要我们试着去引导孩子,在完成今天的课程作业或者一定的家务和任务之后,才能做这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同时,不要太沉迷其中。每天的娱乐时间应该有一些限制。
首先,这种限制在生理上会有帮助,包括保护孩子的视力,给孩子足够的休息,不要太好胜等。
另外,他们可以逐渐静下心来,先做一些非常辛苦枯燥的学习工作,然后再去玩,劳逸结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