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有强迫孩子说“对不起”?

家长有强迫孩子说“对不起”?,第1张

家长有强迫孩子说“对不起”?

孩子有礼貌是好事,但孩子一定要有是非感。前几天带乐乐去学英语。下课后,几个孩子追逐打闹,其中一个孩子打破了另一个孩子的嘴唇。问题儿童的父母起初没有反应。看到对方一直在哭,他们让儿子说对不起,她儿子什么也没说。孩子的拒绝让她很尴尬,于是当众打了儿子几个耳光。

事情发生后,这位母亲一直忙着让儿子说对不起,但她自始至终没有检查受伤孩子的伤势,更别说帮忙处理伤口了。

这种母亲的行为是现在很多父母的做法。孩子犯了错,不教孩子收拾残局,不关心孩子的情绪,一味的逼孩子说对不起。这种不真诚的道歉有什么意义?就算孩子在威逼之下说对不起,那又怎么样?最大的好处就是给父母一个台阶下。

“对不起”是必不可少的,但在教孩子说对不起之前,请明确以下几点。

1。“对不起”只有在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时才有意义。

让孩子说对不起,必须建立在成熟的是非观基础上。

有些孩子拒绝道歉,是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父母应该先告诉他错在哪里,而不是逼他急着说对不起。否则,即使你说了,孩子也不明白自己的错,下次还会犯同样的错误。

如果孩子不道歉,强迫他道歉就流于形式,也不会让孩子真正认识到错误。孩子会认为说对不起就可以被原谅。他可能用道歉作为挡箭牌——他们都道歉了。你还想要什么?有的甚至打了别的孩子,然后马上道歉,反反复复,用道歉来逃避责任。

2。让孩子明白“对不起”只是承担责任的开始,而不是结束。善后比“对不起”更重要。

教孩子说对不起是为了让他们学会承担责任,所以同时也要教会他们学会如何处理善后。

道歉绝不能成为逃避责任的一步。即使孩子说了对不起,也要事后处理。

如果孩子打伤了同学,一定要让他亲自去探望,用零花钱补偿医药费或者买营养品。

如果孩子打翻了别人的东西,一定要让他清理干净,并用零花钱补偿对方的损失。

3。当孩子羞于当众认错时,不要勉强。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承担责任的勇气。

有些家长总是坚持要逼孩子马上说“对不起”。其实自尊心很强的孩子很难马上说“对不起”,除非他对这三个字麻木了。

因为孩子的自我意识形成了,自尊心也在增长,所以往往碍于面子,没有勇气当众道歉。

如果孩子拒绝当众道歉,与其浪费精力说“对不起”,不如父母自己以身作则,带着孩子去收拾残局。

当父母主动承担责任,采取补救措施,自己惹事的结果得到修复,孩子就会放下戒备和胆怯,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4。孩子闯祸后,首先要安抚他的情绪。

有些孩子做错事。虽然他们不会马上道歉,但从他们的肢体语言可以看出,他们对犯错感到害怕和不安,一时不知如何应对。因此,他们可能会通过沉默、哭泣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紧张和恐惧。

有一次我在幼儿园参加一个亲子活动。小朋友可以自由选择角落玩耍,乐乐选择了积木搭建区。

几个孩子在他身后修高楼。突然,其中一个孩子把楼撞倒了,一堆积木砸到了他的头和背。

乐乐赶紧拿起一个积木朝对面的孩子砸去。显然,他误以为是对面的孩子撞了他。

我马上查看对方孩子有没有受伤,让乐乐说对不起,但是他不肯道歉。因为他不知道自己不小心伤害了别人。

我告诉他,是别的孩子把积木堆得太高了,而不是对面的孩子把积木推倒了。但他仍然拒绝道歉,反而大哭起来。

现在他的心情很迷茫,不能马上说对不起。首先,他还没有从被砸的恐慌和痛苦中走出来,现在又被告知误伤了一个孩子。他感到内疚和尴尬。

我只好找了块冷毛巾帮对方孩子做了冷敷,并向对方家长和孩子表示深深的歉意。

我又给乐乐做了冷敷,同时给他一些时间和空消化他的情绪。

我明白“对不起”还是要孩子自己说。过了一会儿,看他心情好点了,我把他拉到一边,问他刚刚发生了什么事。他向我描述了这件事。在我的引导下,他意识到自己不小心弄伤了小伙伴。现在他应该道歉。我陪他去找被他砸的孩子和家长,他鼓起勇气说对不起。

当冲突发生时,孩子需要时间和空来消化自己愤怒的情绪,整理自己的线索。这个过程是孩子自我学习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的过程。如果我们简单粗暴地干预,会打乱孩子成长的节奏,夺走孩子为自己的情绪和错误行为承担责任的机会。孩子只有从情绪中走出来,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真心道歉。

所以当孩子拒绝说对不起的时候,不要急着让孩子道歉,也不要让孩子不哭了。比起道歉和哭闹,更重要的是认同孩子的情绪!

如果不督促孩子道歉,他以后会不会发展成一个特别没有礼貌或者不称职的孩子?从一个成年人的角度来看,这种担心似乎是有道理的。但其实很少发展成真正的问题,因为这些其实是孩子心理发展的一个中间环节,应该视为正常发展的一部分。

我们成年人认为,做错事说“对不起”是符合社会行为、体现人的素质、增进人际交往的必要行为规范之一。但是,这种看似合适的东西,只有在一个人高度社会化的情况下才能形成。对于孩子来说,无论是理解能力、言语表达能力、行为控制能力、道德意识,都还没有真正发展到这种程度。也许我们会看到一些很乖的孩子,但是很多时候,这些有礼貌的孩子并不是真的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821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9
下一篇2022-11-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