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专注,相信大家都已经知道不打扰的重要性了。孩子认真玩的时候,不会围着问问题,问题又来了。显然,大人和孩子的互动也很重要。那么什么时候该让孩子自己玩,什么时候该和孩子互动呢?
答案听起来很简单:
1。当孩子对自己的玩耍很满意,不寻求大人的参与或关注时,那我们就不会打扰,让TA自己玩;
2。当孩子玩到开始叫“妈妈看”,或者开始和大人说话邀请大人一起玩,那么大人的参与和对孩子游戏行为的有意识延伸,更有利于孩子专注力的培养。
但是如何掌握这个临界点呢?这时候就需要引入一个概念,叫做“投入”,这是教育中的一个关键概念。
在心理活动层面上,如果孩子对某件事或某个人表现出好奇的兴趣和明显的愉悦,那么这个孩子就处于一种投入或被投入的状态。
在行为层面上,孩子在投入的时候,会很专注,很有活力,很热情,很努力。
儿童的投入状态在儿童心理学中分为五个等级。当我们掌握了不同介入水平的特点,就能更好地判断介入的临界点在何时何地。
状态1:无输入
状态二:观看
状态三:只关注物体,或者只关注人
状态4:受支持
状态5:积极协调
状态1:无输入
这是最低级的敬业状态。孩子既没有关注某件事,也没有与任何人互动。示例:
切忌:将孩子在这种状态下的行为定义为“问题行为”。这样做会强化孩子的不感兴趣。
所以当孩子处于不投入的状态时,家长要介入。
状态2。:观看
孩子观察别人在做什么。示例:
其实这是孩子对这个东西感兴趣和好奇的一个重要信号。TA的大脑在处理眼睛看到的信息,却没有勇气加入到他的行动中。
如果觉察到孩子在看,就要有意识地支持孩子的输入水平更上一层楼:在尊重孩子专注观察状态的基础上,可以尝试让孩子加入到语言和动作的互动中。
比如,当妈妈在晾衣服,孩子在看的时候,不要说“我很忙,去玩吧”,而是利用这个机会和孩子聊聊你在做什么:
我在晾洗好的衣服,谁的衣服,什么颜色,质地,种类,你最喜欢哪一件,为什么要晾衣服等等。
当你这样做的时候,孩子的参与度会从看上升到被支持(状态4,下面会写),或者即使你不想说话,也可以递给孩子一些夹子,问TA要不要夹衣服。
孩子在和你一起玩,一起分享。如果再回复TA,那将是一次非常优质的亲子互动。
状态三:只关注物体,或者只关注人
“只关注物体”是指孩子关注一个物体,比如玩拼图、火车,甚至是钥匙,没有其他人参与。
“只关注人”是指孩子专注地与某个人互动,比如一起挠痒痒、聊天、唱歌,但手里什么都没有。
这种状态其实是孩子注意力集中的表现。然而,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这种活动通常持续时间较短。
为了不让孩子很快进入“不介入”的状态,我们可以在状态结束前有意识地进行干预,尽量延长介入的时间。
比如,当孩子要抛弃手里的钥匙时,他说:“你刚才拿着钥匙玩什么呢?给我看看,好吗?你认为钥匙能用来做什么?你试过把钥匙插进另一扇门,看能不能打开吗?”
拓展同一个玩具的玩法。
比如当孩子自己完成了一个拼图,不想再做的时候,不如介入和TA谈谈拼图上的图案,他最喜欢玩什么样的拼图,或者换一种玩拼图的方式。
大人的及时干预把孩子的状态3提升到了状态4,防止了厌烦情绪的出现(状态1)。
状态4:受支持
儿童和成人一起玩玩具,或者探索一件物品。成年人需要发起对话,提示游戏方法。孩子愿意模仿大人的行为,跟随我们的思想和节奏。示例:
对于年龄较小的宝宝,这类游戏有手指歌谣(手拿道具),我唱你听,我也跟着大人做动作;打球,被大人推来推去。
状态5:积极协调
儿童和成人(或同龄人)一起玩玩具,或探索一件物品。孩子主动主导对话和游戏过程,大人跟着TA的思路和节奏走(或者根本不需要大人)。示例:
更小的婴儿也能进入这种投入状态。比如,婴儿很乐意主动把盒子里的积木全部倒出来,再放进去。他们不时摇动盒子来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并对大人微笑。
所以当我们看到宝宝有分享感受的欲望时,不妨跟随TA的脚步。当TA对我们微笑时,我们可以告诉他宝宝听到过的、正在感受的描述:“哇,你在放音乐。积木碰到箱子会发出响声!”
这种投入状态的关键是父母不急着告诉孩子该做什么,怎么做,比如“拿出积木搭个塔,别出声!”而是给孩子一个回应,等待孩子的反馈,看TA下一步怎么做。
第四和第五种状态,我们在孩子身边的时候,是我们希望尽可能支持他们呈现的状态。大人有意识地加入进来,与孩子进行高质量的互动,可以增加孩子对同一个游戏或玩具的投入,延长投入时间。
投入的程度和时间提高了,专注力也培养了!
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不打扰很重要吗?很重要,但是要看情况。如果孩子一个人玩的时候只是这里那里玩,每个玩具停留的时间都很短。
表面上看,孩子玩得很用心。其实这种安静的玩耍对专注力的培养是没有好处的。这个时候,如果家长能够介入,支持孩子在一个玩具上投入更多的时间,会更有利。
是否“打扰”孩子,取决于TA的输入状态。帮助孩子从低投入状态进入高投入状态(从1到5)才是正确的“打扰”方式,有利于专注力的培养。
研究表明,0~6岁儿童的投入状态与他们未来的问题行为和学习成绩有关。帮助孩子更加投入,形成良好的专注力,是我们孩子入学的坚实基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