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朋友说,看到自己的孩子被别的孩子欺负,心里很难受。回家后,她教孩子“如果有人打你,你就应该打别人”。
豆豆是一个“攻击能力”中等的孩子。遇到自己喜欢的玩具或者游乐场设备,他会主动给其他小朋友,有时候还会推其他小朋友。豆豆两岁多的时候,打招呼的方式是拍其他小朋友。豆豆又高又瘦,协调能力不够。有时候他的动作不够温柔,很容易被孩子家长误解。
前几天,我在小区的广场上玩。一个老奶奶教育孙子做布丁,狠狠地打豆豆。“如果豆豆打你,就狠狠地打他。你比豆豆大。你使劲推,他就倒了。”布丁这个男生性格内向,不太会说话,很少和其他小朋友玩。以前小布丁偶尔会和小朋友发生矛盾,她就会逃避,去别的地方玩。就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她就像一个孩子一样天真无邪。后来小布丁被奶奶训斥,变得很敏感。哪怕不小心被别的小朋友碰到,小布丁也会立刻扭头看着奶奶,露出委屈的表情。一群孩子在一起玩的时候,小布丁哭的最厉害。奶奶经常埋怨小布丁“没用”。
有时候会想,可能是布丁在玩的过程中被打中了,所以每次都不用太在意。可能是受了奶奶的影响,总觉得被欺负,但又无力还手,只好委屈的躲着大家。原本快乐的玩耍,在大人的干预下,非赢不可,赢的是自己的气势,输的是孩子的心态。值得吗?
看到布丁的变化,我常常默默提醒自己,孩子要独立面对自己的社会世界。“怀疑永远不会到来。”不要认为孩子在玩耍过程中的争吵和哭闹是一种损失。有权有势的父母可以给孩子想要的玩具和衣服,却无法控制孩子在社交圈中的能力、地位和乐趣。
豆豆的“攻击性”虽然还不错,但是经常被其他小朋友“攻击”。这种“攻击”是从我们成年人的角度出发的。其实孩子在玩得开心的时候,肢体难免会引起一时的误会。和孩子们玩完后,我和豆豆在回家的路上。我从来不问“有没有小孩打你,疼不疼?”“他打你的时候你为什么不还手?”但我问豆豆:“你玩得开心吗?下次你愿意来玩吗?”这一切我留给豆豆自己判断。即使在玩的过程中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只要孩子愿意玩,说明孩子已经忘记了不愉快的事情,或者原谅了小伙伴。没必要刻意强调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受害者”的不好的感觉。
随着豆豆的成长,我发现豆豆在社交活动中还是比较健康的。即使和其他小朋友有竞争,豆豆也敢去争,但他不会因为争不过去哭,也不会去找父母帮忙,很快就找到了下一个自己喜欢的东西。几分钟后,我和刚打完架的小朋友一起玩,看起来很开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