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1岁后爱说“不”是好事吗?如何知道宝宝的“不”期?父母说“不”的时候会怎么做?我们来看看孩子说“不”的时期。聪明的妈妈有3个措施来应对,让宝宝更好的成长。
宝宝的每一步都是成长的惊喜。学爬,学走,学说话。婴儿不再用单一的微笑和哭泣来表达自己。2岁以后,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加丰富。
但是家长在这个过程中也发现,原来听话的宝宝口头禅,现在变成了“不”。这么小的宝宝也有叛逆期吗?
这个阶段的宝宝如何沟通,才能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更好的成长?让我们一起学习吧!
对宝宝说“不”
2岁以后,宝宝突然开始说“不”。很多家长认为宝宝变得不听话了,各种不配合。就像一个叛逆的孩子,但其实随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这是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也是孩子成长的表现。
1宝宝开始有自我意识
一岁半以后,婴儿开始萌发自我意识。他们知道自己独立存在,想要表达自己,于是开始否定父母证明自己存在的说法。
2引起关注
这个阶段的宝宝开始有自我意识,希望被当作独立的人来对待,所以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希望得到平等的尊重。当他们的“不”能让父母让步,关注他们的时候,孩子会更频繁地通过“不”来表达自己,他们希望自己的想法被猜中,因为他们觉得这就是自己被关注的方式。
3主权意识的萌发
这个阶段的宝宝会开始有主权的概念,所以会对物品有主权感,拒绝别人碰自己的物品,想自己动手做事情,证明自己的独立存在。所以他经常会因为电梯不是自己按的,鞋子必须自己穿等等而哭。所以父母的帮助会让宝宝更加敏感。
当宝宝说“不”的时候,父母会怎么做?
宝宝说不也被称为孩子的第一个“叛逆期”。知道了宝宝说不的原因,我们就知道宝宝的自我意识萌芽了,但是表达能力有限,无法说明自己的真实需求,而是想证明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父母无法理解孩子的行为,通过严厉的训斥或动手让孩子“乖乖听话”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利。
这个时候,孩子需要被爱理解和安慰,以获得安全感。父母更需要的是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更多的耐心去理解孩子的需求,这样才能更接近孩子,纠正孩子这个阶段的行为,更好的向前成长。
换宝宝说“不”。父母学习这些技巧
1接受和理解
父母首先要学会接纳和理解,这是减少和孩子摩擦的关键。父母可以主动了解孩子说不的原因,接受孩子的情绪,并愿意安抚,让孩子在这个阶段过得更好。
2改变沟通方式
在这个阶段,孩子很容易养成说“不”的习惯。有时候父母可以改变和孩子交流的方式。第一种方式是点单问孩子,得到的答案可能是否定的,但如果主动做好,孩子更容易接受。这就是用行动代替沟通。
第二种方式是在问孩子之前,用你能接受的方式给孩子两个选择。当孩子觉得自己可以思考和选择,有了独立的权利,他会得到更好的沟通效果。
另一方面,交流中改变说话方式也很重要。当父母喜欢用“不要这样,不要那样”来管教孩子的时候,那么孩子就会学会模仿,说“不”的习惯就更难改变了。父母可以向孩子解释“不”的原因,让孩子更专注于结果,而不是说“不,不”。
3温柔坚定的底线
很多时候,父母对自己太严厉,这个阶段的孩子不屈服,于是这个“不”就成了一场一触即发的战争。在一般问题上,其实可以给孩子适当的“示弱”。
当结果与孩子的不一致时,家长可以改成选择题,让孩子掌握一部分主动权。那么和孩子的沟通效果会更好。
当然,在原则问题上,父母应该坚守底线。底线是孩子规则建立的关键。过度宽容就是溺爱。原则上,父母不能让步,一切错误行为都需要及时纠正。
孩子在追求自我意识独立的过程中,分不清好坏,家长的引导和纠正非常重要。家长要以身作则,树立好榜样,让孩子在学习中认识真实的自己,更好地成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