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家长对孩子大吼大叫,孩子反而变得更加不听话?对孩子大吼大叫不是好的教育方式。相信很多家长都有一个类似的困惑:每次批评孩子的时候,都会忍不住吼孩子。看到孩子委屈的小脸后,我又开始后悔了。总是陷入这种循环,怎么办?
说到吼孩子,很多家长都中枪过。本来他们是想心平气和的教孩子,结果一说话就上去了。
更无奈的是,老母亲又说又吼,孩子根本不管,一点起色都没有。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为什么孩子大喊大叫没有用,家长如何有效的批评孩子。
为什么孩子
越吼越不听话?
1。从惧怕权威到正面宣战
当你因为孩子的“不配合”而情绪爆发时,你真正表达的不是观点和看法,而只是单纯的愤怒。
2~4岁的孩子,发育不到位,只能站在自己的角度看事情,不能理解父母生气的原因。
他们只会感到迷茫和害怕,只能乖乖听话,做个“乖宝宝”。
但是随着孩子有一天长大,有了自主意识。
父母一味地要求孩子服从,只会激怒他,让他通过向你宣战来显示自己的控制欲:你让我做什么我就不做什么;我会做你不让我做的事。
这个结果只能是恶性循环,双方都陷入了权力斗争的恶性循环。
2。缺乏安全感,孩子感受不到爱
习惯用“吼”解决问题的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吼会对孩子造成的伤害。
经常被吼的孩子不仅缺乏自信,还会自我怀疑:
为什么我爸妈总是生我的气?
他们不爱我吗?
我是个坏孩子吗?
让他们觉得自己不被认可,被排斥。
久而久之,孩子甚至破罐子破摔:反正你不喜欢我,我做好宝宝也没用!
这样不仅会造成孩子不配合,还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
让孩子口服
这些技巧比大喊大叫更有效
对孩子大吼大叫,态度强硬,情绪失控。你和孩子之间的交流本身就是不平等的。
批评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而不是发泄父母的情绪。
真正的教育是为了理性沟通而绕过情绪,用“反应”代替“反应”。
1。强调后果,而不是状态
孩子一岁半以后,已经可以想象事情的后果,并根据推测的结果决定处理事情的方式。
也就是说,我们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强调国家是没有用的。
相反,我们要把结果和其中的因果关系告知孩子,引导孩子做出健康的行为。
比如孩子吃饭的时候左顾右盼,你说:“你看,你不喜欢吃一顿饭。真的很不听话!这是为了强调现在的状态,对孩子来说毫无意义,因为他不明白“吃不好”是怎么回事。
相反,你说:“下次午饭时间就结束了,妈妈把碗收走。如果到那时你还没吃饱,你会饿的。」
知道了“挨饿”的后果和“吃不好”的因果关系,孩子就会重新考虑“吃好”。
2。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待事物而不是人
当我们被负面情绪支配的时候,就会粗心大意,把孩子的行为和本质联系起来,给孩子贴上“不听话”、“坏孩子”的标签。
当你发现自己的情绪快要爆发的时候,试着给自己和孩子一个时间和空冷静下来。不要急于从孩子那里得到立即的妥协或积极的回应。
你可以试着用平静的方式表达你的想法或担忧:“宝贝,现在满地都是玩具,我很生气。妈妈,现在去房间呆一会儿。我希望你过会儿能收拾好你的玩具。」
孩子是有移情能力的。当你大方而平静地向孩子倾诉自己的感受时,最能激发他的同理心。
他们站在别人的角度看事情的能力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提升。
3。多提建议,少说应该
有些“命令式”的话不仅没有尊重孩子,还阻碍了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责任。
当孩子偷了别人的玩具,如果你只是大喊一声“把玩具还给孩子!」
这样强硬的语气,即使孩子服从了,也是不愿意的,甚至可能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意味着他无论如何也不会还钱。
相反,巧妙地运用“选择理论”,用不加控制的语气给孩子建议和选择,孩子会更配合。
宝贝,你抢了乐乐的玩具,乐乐很伤心。妈妈会陪你跟乐乐说对不起吗?
如果你真的想玩这个玩具,可以问问乐乐能不能玩吗?或者和他交换你的玩具?
用适当的方式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了不愉快,可以帮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体验控制感。
4。为孩子预留缓冲时间
当我们想纠正孩子的时候,不能指望他们马上纠正,要时刻给予积极的反馈。
当孩子一直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你的强行打断会让他们难受。他们需要时间消化信息,面对自己的情绪。
所以,家长在提建议的时候,要给孩子预留一定的过渡时间。
宝贝,快睡觉了。我们玩五分钟,然后收拾好玩具去睡觉,好吗?
这种表达总比粗暴地告诉孩子“该睡觉了,快睡觉吧!让孩子有更多的选择自由。
说了这么多,你学会了吗?
用更积极的方式教育孩子,而不是大喊大叫、责骂。最好从以上4步开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