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爱还是溺爱,作为父母的你真的分清楚了吗?

缺爱还是溺爱,作为父母的你真的分清楚了吗?,第1张

缺爱还是溺爱,作为父母的你真的分清楚了吗?

我在咖啡店里遇见了我的朋友丁。她迟到了半个多小时。我们一见面,她就赶紧坐下,拿起我面前的果汁一饮而尽。

其实婷迟到不是一次两次了,但几乎每次迟到的原因都只有一个,就是婷宝贝女儿的班主任留下的。

我坐直身子,看着丁,他气喘吁吁,准备听。

小喵,你觉得我家玛丽是怎么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

今天她在音乐课上因为座位问题和同学发生了矛盾。老师要求后排的学生和前排的学生坐在空里,但是玛丽没有按要求坐在空里,因为她不喜欢她前面的学生。

她周围的同学说她这样坐,让她后面和旁边的同学都坐不进去空。感到委屈的玛丽哭了起来。不管老师怎么劝她,同学怎么安慰她,她就是哭个不停。最后,她被老师带到了办公室。

你知道这个孩子,玛丽轩,在家里也是这样的。当她开始哭的时候,她必须得到全家人的安慰,否则她不能停止。

我实在没有什么好主意,就跟班主任说,能不能跟音乐老师说说,换个位置,离那个同学远点。不然每次都这样,还会打扰其他同学上课不是吗?

婷一边说,一边叹气。是啊,她真的没办法。

只是这一次,她选择了错误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她没有正视孩子自己的问题,只是寻求让别人改变的方法来解决。

其实玛丽轩的问题不是现在才出现的。

四年前,玛丽7岁的时候,婷和丈夫的关系出现了问题。那时,婷的丈夫经常整夜不归,而婷刚刚生了第二个孩子。她不得不每天照顾她刚上小学的小弟弟和玛丽。

但是一个人不可能一下子做好任何事情,有时候会很忙,缺乏对玛丽的关心。这样的家庭关系和家庭氛围让玛丽缺乏安全感,她希望得到父母更多的关心和重视。也就是从那时起,“哭”就成了玛丽发泄不安全感,获得关爱的法宝。

每次哭的时候,婷都把小弟弟放在怀里,抱起玛丽,安慰又贴心。而很少回家的父亲,看到玛丽哭,自然会心疼的把她抱起来安抚。

听婷说,的班主任了解到这一情况,提醒班里的孩子们多给一些关心和爱,希望班级的温暖能给她在家庭中失去的那部分爱。

后来婷和老公的关系缓和了,两人的关系也逐渐好转。婷的压力一下子减轻了很多,家里的气氛也越来越温暖。一家四口每天都过得幸福快乐。

玛丽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

没有爱的家庭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充满爱的氛围是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和情感熏陶。

记得婷当时说,通过这件事,她和老公都下定决心要弥补玛丽,弥补玛丽所缺少的一切爱。我相信这样,玛丽的同伴交往问题也会得到改善!

但是事情并没有像婷预料的那样发展。到了二年级,玛丽轩的同伴交往问题不仅越来越严重,其他行为也出现了问题。

她的“公主病”在同龄人交往中愈演愈烈。

她参加的所有游戏都必须由她执导,主角必须是她。如果她的提议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那么她就会和所有人吵架,然后躲在一个角落里痛哭,直到伴侣安慰她。

然而在学习中,她的独立能力越来越差。她总是班上唯一一个做不完小卷子的人。老师偶尔留作业,不是忘了带,就是不做。

对于需要批改的部分,老师需要每次放学后都不打扰她,一点一点的完成批改。不是她改不了,是她忘了改,是她懒得改。

那时候,婷成了玛丽班主任办公室的常客,要么去学校解决玛丽和同学的矛盾,要么被老师叫去谈玛丽的学习问题。

婷跟我抱怨说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她明显感觉到自己非常关心孩子的学习和性格发展。为什么她的孩子问题越来越严重?

有一次,我陪着婷在学校外面等孩子。玛丽的老师把我们带到了教室外面。还没等老师说话,婷突然冲进教室,坐在玛丽旁边,扫了一眼孩子还没改完的错题,拿起铅笔橡皮开始帮孩子改。

看到这一幕,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玛丽会变成这样。

晚上一起吃饭的时候,我开诚布公地跟丁说了我的想法。

我很理解你的感受。你想让玛丽赶紧改错题,你帮不了她。

不过错题要玛丽自己改。你可以在旁边看着孩子,但不能用铅笔橡皮擦帮他们改正。否则会让玛丽觉得你可以为她做任何事,她只需要稳稳地坐在椅子上。

哎,你的笑话我也不怕。现在这个孩子让我和她爸爸很头疼。

如果她早上不起床,就吃不好。她每天都要爸爸喂她吃完早饭。做她的作业也不容易。只有当我坐在她旁边时,她才能完成作业。

马上三年级了,自己收拾不了书包。我每天都为她做。如果有一天我不管她了,她肯定带不了上课需要的东西。

而且哭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出问题的时候,我会哭。我在家夸弟弟,我不夸她她就哭。你觉得我该怎么办?

我认为你应该让玛丽学会遵守规则,做她自己的事。同时,让她知道,她要承担自己的错误。

比如改错题是她自己的事,你不要干涉,让她坚持完成批改。比如她早上吃饭慢,会影响她上学,那么就要设定一个吃饭时间。时间到了,她要么继续吃饭,玛丽却要承担上学迟到的责任,要么饿着肚子准时到校。

当然,玛丽进步了肯定要表扬,但是坚持不了的时候,也要鼓励她,坚持原则。不要屈服妥协,一哭就放弃原则。

我明白你的意思。我和老公就是觉得这个孩子太可怜了。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天天有矛盾,吵架,让孩子没有安全感,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我觉得就是因为玛丽那段时间的疏忽,孩子才有了现在的问题。

我们觉得一定要好好补偿这个孩子。你说我们应该坚持原则,但每次看到玛丽哭,我们的心就软了。

你说,我们总不能真的让孩子饿着肚子去上学吧。我们不能看着她混日子不写作业,真的可以逼着孩子写到十点才睡觉。

看着婷无奈的表情,突然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如果父母自己都不能坚持原则,又怎么能要求孩子心中有规则有原则呢?

其实父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有时候看起来就像是一场游戏。孩子会一步步试探父母的底线。她会用一系列她能想到的方式哭,撒娇,大叫等等。一旦她成功了,那么这一招就成了她固定的招数。

在这个游戏里,所谓的“见招拆招”,无非就是父母能不能经受住孩子的诱惑,守住原则,守住底线。

两年前,我坐在这里听婷抱怨。两年后,还是同样的地点,同样的烦恼,同样的那个“找不到问题根源”的婷。

我和她爸爸已经很努力了,可为什么玛丽身上的问题一直不见好转?

我们只是希望能补偿给孩子更多的爱!哎,都是我们吵架,让孩子缺乏爱,才导致今天的局面!

缺爱?如果说四年前,玛丽的问题是因为“缺爱”,那么四年后,还是因为缺爱吗?

其实玛丽的父母是打着孩子缺爱的幌子,无限制的纵容孩子!

这样的溺爱没有原则,没有限制。让孩子觉得父母可以为自己做一切,觉得自己是家庭的中心。这样的孩子进入集体或社会后,在同伴交往中必然会出现很大的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将溺爱描述为“一个非常温柔的陷阱”,而这个陷阱就是过分溺爱孩子的父母辛辛苦苦为孩子挖好的陷阱,落入这个温柔陷阱的孩子失去了成长的机会。

父母当然应该给缺爱的孩子更多的关爱,但无论哪种关爱,都不能凌驾于规则和原则之上。千万不要让“缺爱”变成“溺爱”。

“爱情是体面的出口。”父母只有学会适度爱孩子,孩子才能真正学会爱自己,爱别人。

如果这是一场游戏,那么婷早就失去了立场,甚至完全失去了反抗。看着婷一脸愁容,也许我只能做一个倾听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786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6
下一篇2022-11-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