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单纯,单纯。他们开心的时候笑,难过的时候哭,累了就睡,想要什么就喜欢什么,不想要就拒绝...但如果孩子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从小就习得“讨好”性格,成为老师家长眼中的乖宝宝,却压抑了原本的自己,那么他们以后的生活会有多难过?
阿德勒:人需要这种勇气,尽管被人憎恨,但仍要做自己,这样才能逃离不做自己的耻辱,获得真正的快乐。
1
姚的妈妈是我的一个很好的朋友。3年前与姚的父亲离婚,女儿瑶瑶上小学一年级。因为她既懂事又聪明,所以经常受到朋友们的称赞和羡慕。
然而,前几天,因为一件小事,姚妈妈突然意识到,女儿看似“懂事”实则“讨喜”的性格并不是一个好现象。
“你怎么不早点去厕所?”“你为什么不敢告诉老师?”
我妈一次次压着我,尧尧哭的越来越惨,才告白,因为当时是公开课,老师安排了举手发言的顺序,她不敢打破,怕老师怪她。
姚的妈妈又急又气。“那她回家为什么不换裤子?”夭夭怯怯地回答,“我怕你不高兴,妈妈。你已经很忙了。我不想给你添麻烦。”
那天,姚妈妈想了很久。其实这孩子这几年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不给别人添麻烦”。她可以牺牲自己的需求和感受来“取悦”整个世界,以获得更多的认可。
姚妈妈也想到了孩子在恐惧中常说的一些话,比如“妈妈,你会一直陪着我的,对吗?”“妈妈,你永远不会离开我,对吗?”然而,这种“懂事”外壳下的“讨好”实在令人担忧。
2
我几乎是看着尧尧长大的,我知道这个宝贝曾经是个让人头疼的“熊孩子”。她现在之所以这么“聪明”,主要是因为父母的关系。
马瑶和姚爸爸关系刚出问题的时候,关系紧张,一见面就互相喷火药味。
那时尧尧刚刚4岁多。在她眼里,世界完全变了:妈妈突然脾气暴躁,爸爸也很少回家。每次回家,她都会砰的一声关上门,留下母亲一个人默默抽泣……
每次大吵一架后,马尧常常抱着手机向我吐露心声。当我安慰她时,我经常问,尧尧此刻在做什么?
因为我最担心的是他们会在孩子面前互相伤害。
那时候,姚妈妈总会想起以前一个人的美好时光。所有的感情问题都是因为孩子的出生,再加上对姚父亲的怨恨,以及对以后一个人照顾孩子的恐惧...
对于从小被母亲带大的尧尧来说,这些话让她意识到母亲可能会离开自己。
她也完全不懂。发生的事情可能会让她妈妈自暴自弃。也许每次孩子沉默的时候,她都在反思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尧尧天真活泼的外表开始褪去,变得惶恐和谨慎。几乎一夜之间,她变成了一个成熟懂事的好孩子:
她能第一时间察觉到妈妈的不良情绪,然后揉起来安慰她;妈妈叠衣服的时候,会在旁边帮忙叠;我妈接电话的时候会把耳朵放在一边认真听。我妈挂了电话就轻声问是不是我爸打来的…
不知不觉中,孩子已经学会了观察别人说了什么,说了什么,去迎合妈妈的需求,用“乖巧”、“懂事”、“听话”来取悦妈妈。也许孩子内心的目的只是希望妈妈不要离开自己。
3
孩子这些令人苦恼的“敏感”,其实只是在“理解”父母的需求和面对。在这些孩子的认知中,父母的爱和关心是“有条件”的。ta们只有“理解”父母的需求,迎合父母的期望,才能得到爱和关注,才能保证自己不会被抛弃。
所以,家长要“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是什么形成了ta的“讨好”模式?
然后,在以后的生活中,尽量避免这些情况——有些关系紧张的父母可能会让孩子意识到父母会离开自己,ta根本分不清。父母敬而远之是因为自己不够优秀还是因为其他原因。
所以,ta一定要学会用“聪明”来取悦父母,避免被抛弃。
有些父母情绪不稳定,经常无缘无故地焦虑、生气或冷暴力。孩子也会感受到父母的情绪波动,从而变得紧张焦虑,因为孩子会迷茫。是因为他们做的不好才让父母不开心吗?
讨好和迎合,其实是内心无价值的呈现。对于一个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都是弱小无助的,需要依附于大人无条件的关注和保护才能生存。
请具备以下特征的孩子
l过分关注别人,忽视自己内心声音,深深压抑自己需求的人;
l小心谨慎,不敢任性放肆,不敢对抗权威,不给大人添麻烦;
我取悦每个人。我宁愿牺牲自己的感情,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
l自卑,敏感,以他人的感受为中心,羞于表达自己内心的需求和想法;
4
一个“讨好”的好孩子,不仅不快乐,还可能发展出刻板、缺乏创造力、适应能力低等特点。
一旦“讨好”的人际模式固定下来,以后在老师、领导、朋友甚至配偶面前都会一直被追随,形成“好孩子”的人格面具。
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提出了真我和假我的概念:
一个人的自我,如果是围绕着自己的感觉建立起来的,才是真正的自我。
一个人的自我,如果是以他人的感受为中心,那就是假的。
真我和假我最初都是在母婴关系中形成的。
一个真正的自我的人,他的心理和行为都建立在自己的感受之上,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即使得不到,也不会影响他的自我价值感,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一切都围绕着他人的评价而建立起来的假我,就是“外控”。他们所追求的是基于外部的评价。
如果实现了,他会觉得自我价值感很高。如果不能实现,他的自我价值感就会崩溃。
一个有着虚假自我的学生,在父母眼里可能是个好孩子,在老师眼里可能是个好学生。但毕业后,这类人往往会觉得失去了人生目标,没有方向感。这是因为他们读书的时候可以讨好父母和老师,但是一旦毕业,就没那么容易讨好社会了。
这也是很多优秀毕业生在职场上无法游刃有余的原因。
[/h ta可能成绩很优秀,面试的时候还能和你聊成绩,聊奖学金,但是面对复杂陌生的工作,立刻变得无所适从。
其实主要是因为ta们习惯了讨好各种“标准”,但是到了职场,各种“标准”就变得模糊了,更多的进步可能需要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造力。
然而,这些有着强烈虚假自我的孩子,从小就戴着乖巧懂事的人格面具,很少跟随自己的感觉,做事缺乏创造力。
5
所以,当一个孩子变成“马屁精”,不停地放弃自己的需求,压抑自己的喜好,其实是在深深地伤害ta自己。
意识到这一点后,尧尧的妈妈急于改变孩子“讨好”的性格,所以她来寻求我的建议。
但是,这种改变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因为一些与安全感相关的因素,比如家庭的相处模式,对环境的接受程度等。,短时间内很难改变。
家长在这里能做的,可能就是教会孩子勇敢说不!我家乐乐其实很喜欢和尧尧一起玩,因为在面对玩游戏的角色选择时,尧尧总是会放弃乐乐喜欢的角色,一起玩玩具也是如此。尧尧总是扮演着“照顾者”和“谦卑者”的角色,以确保关系的稳定与和谐。
面对这些,我当时做出的调整是:让尧尧意识到,跟随自己内心的选择有时候并不会让关系破裂。
当时他们特别迷上了一部小魔仙动画。每次出来玩,他们都会带上自己的魔法仙女棒。
有一次,尧尧的妈妈给尧尧买了最新的魔杖,乐乐想借去玩。我能看出尧尧有点不愿意放弃。在给乐乐打球的时候,她眼巴巴地看着整个过程。
我把尧尧的玩具拿回来,抱在怀里,跟她说:“你要玩就别给乐乐。说不很正常,但是阿姨会觉得你很勇敢。这就好比,你妈找我借手机,我阿姨也不会借给她。”
有时候,不要想太多,选择自己最舒服的方式就好。那天我就是这么跟马尧说的。我教会了尧尧以后说不,让她知道,学会拒绝一切让她觉得不舒服的行为和事情,比学会懂事更重要。
在这个世界上,第一个讨好的人就是自己。
如何避免孩子成为讨人喜欢的性格
1。给孩子一个稳定安全的环境。
如果孩子是因为父母的关系、态度、心情而烦躁,那么这个时候,父母一定要告诉孩子,这一切都和你无关,是爸爸妈妈之间的事,你没有责任。
2。请允许你的孩子犯错和淘气。
那些偶尔的小脾气和小情绪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给孩子一个机会空-做自己。
3。教孩子说不
在任何行动或给予之前,教孩子倾听自己内心的愿望。ta可以大胆做自己,遇到自己不想要的,可以明确拒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