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孩子的作业,我想起了我姐前段时间的一篇日记:
“别看电视了,做作业吧!”
“认真写,好好写……”
“你磨蹭什么呢?赶紧写。”
我们都说过这句话吗?
其实我们都知道,作业是一件痛苦的差事。当我们命令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孩子的内心已经在反抗了。
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真正用愉快的方式学会自我管理呢?这篇文章分析的很有道理(再加上朋友精心准备的课程:孩子不喜欢作业,怎么破?),我们来看看。
作者|Zepa主播|无声的声音
当孩子想从自己的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控制权时,应该调整哪些父母?还是一个孩子?
当孩子不想做你想让他先做的事时
下午放学回家,泽泽主动拿起我的书包,翻翻我的笔记本,看看我今天有什么作业要写。写完作业后,我问妈妈:“妈妈,我可以看电视吗?”
“作业写完了吗?”
“嗯,都写完了。”
“昨天的修正呢?”
“还没有。”听到“改正错误”这个词,似乎已经预见到最后结局的泽泽摇了摇头,沮丧地回答了妈妈。
“看电视前请改正错误。”
“你必须先改正你的错误,也就是你必须。为什么要先改正自己的错误……”有些失望的泽泽去了房间,口齿不清,语气越来越差。当然,这些粗话也被我妈听到了,她也有点生气。
其实这也意味着,孩子,想要独立的心开始萌芽了。
反抗是孩子自主的开始
“儿子,你作业写完了。”我先安抚一下老婆的情绪,再和泽泽说。
“爸爸知道你想先看电视吧?”
“是的,我想先看电视。”
“可是,妈妈要你先纠正错误再看电视?”
“对。”
“那么,你……不想听妈妈的话了?”
泽泽点点头。
我发现那个依恋父母的孩子长大了。
让孩子尝试“问”和“讨论”
“嗯嗯,儿子长大了,想安排自己的时间了。爸爸觉得很棒,但是……”
泽泽听到“然而”这个词的时候有点惊讶。
“然而,你只是明显不想接受你母亲说这话的方式。你为什么接受它?我感觉你已经接受了,但是你很生气。你不开心,你妈妈也会不开心。”
“你觉得应该怎么做,哪个会比较好?”我一直在问。
“想...问妈妈?”泽把音量压了下来,有点不确定。
“可以,可以问,可以讨论。先问问我妈为什么要看电视,了解一下她的想法,再和她商量能不能先看电视。看完之后,她会马上批改作业。这比只是生闷气好吗?”
孩子听话,事事跟着父母,当然会让父母更轻松方便。
但是从长远来看,你希望你的孩子长大后独立,合理管理时间吗?还是一直听命于别人,只要父母不在,生活就一塌糊涂?
我觉得答案应该是前者。
既然如此,当孩子的自主欲望开始萌芽的时候,我们其实可以开始引导孩子,让他尝试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父母沟通讨论。
而家长也可以适时调整自己的边界和底线,在适当的范围内给孩子很大的自由和选择,而不是只接受不接受,就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的答案和结局。
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这是父母给孩子一生的礼物。
“好的,我知道了。”泽答应了我。
“嗯,下次你要记得试一试。不要自己生闷气,试着和妈妈一起问,一起讨论,找到最好的答案。”
“好的。”
“那么,这一次,你打算和你妈妈商量一下吗?还是要先纠正错误再看电视?”
让孩子知道界限和规则,分配自己的时间
我们都知道,如果我们先完成了设定的作业,我们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并且能够轻松地做自己的事情。所以,我们会理所当然地要求孩子这样做。
但是,“先写完作业”是我爸妈逼的?还是孩子自己安排时间后才知道自己的经历?其实两者心态差别很大。
此外,即使是下班回家的成年人,也是累得暂时什么也做不了,只想坐在沙发上休息一下。为什么孩子一定要「先写完作业」?
(每天早上进公司一定要吃早饭,点开网页浏览新闻。虽然我没有先去办公室,但是我的报告会按时交上来的。所以,早做晚做,早晚都要做。让孩子决定中间顺序!)
我后来把和泽泽的对话描述给老婆听,还不忘提醒老婆:
“虽然作业是孩子自己的事,但是因为他还小,我们还是有监督指导的责任。
“晚上我要去洗澡睡觉,所以无论如何,我的作业必须在那段时间内完成。
“明确让孩子知道父母的界限和规矩,提醒孩子在这个范围内自主安排作业时间。
“只要泽泽在我们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他要做的事情,至于这段时间内的顺序,他也不必太过强求。然后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会逐渐放宽界限和规则。”
双向沟通,积极倾听,真正的自我管理学习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让孩子有一颗负责任的心。
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接受后果,学会自我管理,自发地做自己的事。
首先,双向沟通
让孩子盲目服从父母是“命令”,再用道理包装起来就是“说服”。无论是命令还是劝说,都是沟通的单行道。
当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只是单向的时候,孩子一开始可能会试图表达强烈的不满或者顽固的反抗。如果还是不行,他们就会偷偷来或者不想再和父母交流了。
只有双向交流,才能真正了解孩子脑子里的想法。
父母一定要向孩子解释我们希望他这么做的原因,然后倾听孩子的想法,一起讨论如何达成双方都同意的双赢决定。就是所谓的双向交流,人来人往,毫无阻碍。
其次,简单的听
孩子说了不好听的话,我们马上严厉纠正:“怎么说话这么难听,以后都不行了??"或者,我们只是听到孩子说了一句话就马上打断反驳:“我知道你的意思,但是爸爸想告诉你的是……”
即使我们是为了孩子好,但这样只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理解我,反正他们也理解不了我”。
随着时间的推移,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隔阂会越来越大,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距离会越来越疏远。
不带任何评论或建议地倾听。
最后,了解行为背后的原因
当孩子表现出消极的行为时,父母当然要教导,但更重要的是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哭,欺骗,愤怒,或者反抗,都是孩子内心因为某种刺激而产生的行为。如果每次只对孩子表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指责,而不去找出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反而会让他越来越受到伤害,越来越沮丧。
教育的目的是希望孩子能记住自己做过的不当行为,并期待他下次能做对。
不过,其实孩子打翻东西,大部分家长还是会起身帮孩子处理的。孩子在学校忘带东西,家长说一声,或者帮着送到学校;孩子不收拾玩具,父母会骂他,他也忍不住帮孩子收拾。
这样一来,孩子永远不会记得自己做错了什么,也永远没有机会练习对自己负责,因为他的父母总是抢先一步,把他的责任扛走。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育儿礼物,就是让孩子拥有一颗负责任的心。
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接受后果。如果打翻了什么东西,请自己擦;在学校忘了带东西,让孩子自己试着面对;玩具不捡就当场没收,等你愿意珍惜整理的时候再还给孩子。
这样孩子才会真正记住自己做错了什么,下次会自动自发地把事情做对。
让孩子从小练习,从小事逐渐积累。只要他们知道如何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父母真的不需要担心孩子的未来。
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也要真诚地看着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我们在认真听你说话,也确实收到了你的想法”。只有这样,父母和孩子的心才会连在一起,永不分离。
孩子的未来,说到底是自己的。作为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放手,让孩子从小培养自我意识,学会自我管理。
和孩子相处,其实只是“陪伴”和“理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