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婴儿做错事该不该惩罚?育儿质量的差距就体现在细节上!

[学前]婴儿做错事该不该惩罚?育儿质量的差距就体现在细节上!,第1张

[学前]婴儿做错事该不该惩罚?育儿质量的差距就体现在细节上!

很多家长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无论是带孩子去商场、游乐场、医院还是幼儿园,他们经常会让父母或老人给孩子买玩具。有的孩子不买可能会哭;其他人会听从父母的指示。虽然会不开心,但也不会提出过分的要求。

这样的不同情况,反映了孩子良知的发展,以及家庭教育的差异。

良心既包括做错一件事引起的情绪不适,也包括不再犯错误的能力。在孩子能够发展他们的良知之前,他们需要内化道德标准。

良知取决于做正确事情的意愿。即使父母不再要求,他们也可以照常遵从父母的指示,因为他们相信这样做是对的。

在对待玩具的态度上,孩子会表现出两种情况:

  • 一种是如果父母告诉他家里已经有很多这样的玩具了,他们可以自愿按照父母的指示去做,而不需要提出要求。然后,这样的孩子会表现出约束性的服从。

  • 另一种是父母需要用其他的奖励,比如给他买其他的玩具或者零食,他才会听观众的话。然后,认为这些孩子表现出了情境服从。也就是说,这些孩子的顺从,取决于父母的不断监控。

    孩子在育儿过程中能够表现出约束性的服从是一种理想的状态。比如孩子会定时睡觉,定时吃饭,按规定完成作业。更重要的是,他们会像父母要求的那样,注意自身的安全、卫生、健康等问题。

    但是,对于情境顺从型的孩子来说,很多事情都需要父母督促。需要用物质而不是语言来“鼓励”他们,让他们“顺从”。如果他们的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就会禁不住诱惑,就像人贩子一样。

    如何能让儿童变成约束性顺从呢?

    孩子13个月的时候就可以区分出两种不同的顺从情况,但更早的来源是在婴儿期。

    如果父母在婴儿期认为孩子还小,就应该事事听从他;或者他哭了就按自己的意愿去做。然后,他学不会控制自己。再大一点,他会表现出情境服从,他必须依赖父母的持续监控。

    比如有些孩子总是不能按时睡觉吃饭,总是需要父母和老人不断提醒。

    相反,那些被约束服从的孩子,会把父母的指示内化为道德标准,促进自己良知的发展。他们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年纪大了,做错一件事会有情绪上的不适,能有意识地克制自己再犯错误的欲望。

    如果父母在婴儿期忽视了家庭教育,为了避免孩子因为情绪低落而盲目服从他,就会阻碍孩子良知的发展,导致孩子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都要依赖父母的监督才能做好。

    最终,为了减轻孩子包括婴儿期的情绪不适,我们不得不牺牲良好的家庭教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741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3
    下一篇2022-11-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