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岁之前,永远不要错过孩子的成长——这可能会影响他们一生有了孩子之后,想要给他世界上最好的东西的欲望。奶粉是澳洲进口的,尿不湿是日本进口的,疫苗就更不用说了。能为自己买单的人,从来都不是自由的。
除了用最好的,还怕孩子受一点点伤害。
什么不能尿屎影响括约肌;
不能过早添加辅食,会影响消化;
不能摇着孩子睡觉,影响大脑发育,...
给孩子花钱就更不含糊了。
几百个亲子游泳,几万个早教班,但谁对孩子好,谁就毫不犹豫。
但是很多父母做错事,影响了孩子的一生。
我和婷是在一个妈妈群里认识的,有一次聊到她的近况。
她说:“我马上要休产假了,我要把我的二胎送回老家。大哥也是这样,3岁上幼儿园去接。我走了就不爬了,回来就可以自己走了。”
听得出来她有很多遗憾,也有很多无奈,因为错过了孩子的成长。
“大哥回来的时候,我天天盼着。我没想到,他刚回来就不和我亲近了。我特别害怕我的第二个孩子也会这样。”
我不忍心多说,因为我知道,任何一个母亲都不愿意丢下自己的孩子。
但我深深知道,远离父母长大的孩子,内心有多少说不出的痛苦。
他们会极度缺乏安全感,害怕对方会在亲密关系中离开他们。
他们常常觉得自己不够优秀,即使在别人眼里自己是那么优秀,那么完美。
他们会把自己放得很低,因为做一个好孩子,好学生,好下属,对他们来说太重要了。
作为孩子,他们无法用成人的思维去理解这个世界:你离开了他。
他会想:我不够好,所以我爸妈不要我。
因为只有这样思考,才有可能改变这个对他们来说太痛苦的事实。
只要我变得足够乖,足够听话,父母就会回到我身边。
但是内心的不安全感一直都在;
内心自我感觉不好的自卑感一直都在;
内心对亲密关系的恐惧一直都在。
这些心灵的枷锁束缚了成年人的他们,束缚了他们的灵魂。
孩子生命的最初几年是性格发展和安全感的关键时期。
这期间错过的陪伴,是一辈子都无法弥补的遗憾。
对孩子来说,世界上最好的礼物不是能买到的名牌,而是你送不完的礼物。
但是很多时候,父母不得不做出这样一个残酷的选择。
就像我朋友婷一样,为了生计只能忍痛离开孩子。
如果你喜欢婷,可以:
给孩子更多温暖。温暖关怀不受地域限制。
让孩子知道,你的爱一直在,你从未停止关心孩子的成长。
等孩子回到你身边,允许他慢慢适应。
给他时间,不要勉强,也不要太自责。
要知道孩子最初的不适应甚至反抗都是正常的表现,他只是需要一点时间。
每个父母都是孩子专属的天使。即使你不在孩子身边,也别忘了让他知道,无论他在哪里,无论他遇到什么问题,你一转身就会发现,你一直都在。
八段锦
不要让孩子按照你的意愿生活——“越控制越失控。”
你最不想对孩子做的事情是什么?
打骂一定很可怕。
但有时候,“爱”也可以成为一种折磨。
在央视家庭教育纪录片《镜报》中,家明的父亲爱儿子,希望儿子能像他一样进步。
但是家明突然要休学了。面对父亲请来的老师,这个曾经乖巧的孩子奋力反抗,大声咆哮,并把自残的伤痕作为威胁展示出来。
他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家长班里,家明爸爸很委屈。他错了吗?
哪个家长会同意孩子不上学?
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远大前程?
在后来的采访中,家明说出了他这么做的原因。
原来家明从小就按照父母的要求行事,自己买不了衣服;
骑自行车的人害怕危险;
本来想养猫狗,但是买了又处理掉了。
为了证明自己没那么“怂”,家明要去做背包客了。
现在我爸妈着急了。他们给家明买了一只小狗,但家明只新鲜了几天。
他无法长时间喜欢或专注于一件事。
也许在一开始,如果孩子能做自己天生想做的事,挖掘并回应自己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就不用在这么重要的事情上做出叛逆的极端决定。
他只是想对自己的生活有一点主权。这不就是成长的过程吗?
慢慢学会掌控自己的生活,逐渐独立。
可惜,时代变了。如果一个孩子扭曲的太厉害,想改回来就没那么容易了。
当孩子几乎完全按照父母的意愿生活时,他就失去了独立探索生活的活力,而这种活力才是真正能让他出类拔萃、快乐的源泉。
很多家长习惯于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却没有意识到这些行为的破坏性。
控制别人的需求是一种无法控制的冲动。
但因为藏在“爱”的外衣下,所以不容易被发现。
尤其是在强调孝道的国家,父母几乎可以理直气壮地控制孩子。
作为一名心理工作者,我看到了太多令人震惊和心痛的例子。
那背后,又有多少打着“为你好”旗号肆意剥夺孩子自由的父母?
但是请记住,你的控制可能会让他:
自我意识差;
压抑自己,很容易失控;
没有独立的头脑很难做决定;
看不到人生的方向;
甚至抑郁症,人格分裂...
这不是违背了你的初衷吗?
越想控制,越容易失控。
作为一个母亲,我对孩子唯一的要求就是:
至少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活着,既不是我的镜子,也不是我控制的机器人。
我只希望他能做他自己。
文心
为孩子牺牲自己是父母最容易犯的错误
很多学心理学的人都听说过这句话:
一个人有两个生日,一个是庆祝身体来到这个世界的日子,一个是心灵真正觉醒的日子。
我很幸运,我的两岁生日是我女儿出生的那一天。
那时候我是学心理学的。
可以说,30岁的我,在婴儿期陪着她长大。
我是她生活上的照顾者,她是我学习和改变的动力。
在养育孩子的这些年里,我犯了很多错误,我知道做父母的不容易。
每个家长都不是完美的,不会因为他突然成为家长就一下子增加很多技能。
我相信每个父母都或多或少的犯过这些错误,因为他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认为自己的孩子拖拉,希望自己的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
如果有一件事是父母永远不应该对孩子做的,那么,我想,这件事就是——不要因为孩子而牺牲自己。
为了孩子牺牲自己是父母最容易犯的错误,因为这种错误往往是以爱的名义。
作为一名家庭治疗师,我见过太多这样的父母。
孩子有个兴趣班,一次300元,200元。只要他想去,父母从不眨眼。
孩子参加夏令营,从几千到几万不等。家长每年都给孩子汇报。
父母呢?他们很节俭,不愿意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上花钱,很多人生病都不去医院。
也有一些妈妈。生活中的一切都围绕着他们的孩子。他们没有自己的生活,完全没有自我。
按理说,这种勇于牺牲,勇于奉献的父母的孩子应该感恩,努力成长吧?
相反,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往往不会感恩,不会快乐。
因为会被一种深深的“罪恶感”绑架,孩子感受到的大概不是父母的爱,更多的可能是控制、累赘和枷锁。
其实,言语胜于行动。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不是简单的一个站在后面的照顾者,而是站在前面的领导者。
这一点对于母亲和女儿,或者父亲和儿子来说尤为关键。
女儿跟着妈妈,学习如何做女人;
而儿子跟随父亲,学习如何做人。
这种学习是潜移默化的,直接的,无意识的。
所以,作为父母,做好自己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成全。
我很感谢我的女儿。
因为对她的爱,我充满了无穷的力量,勇敢面对和修复自己以前的伤口,成为一个包容、自信、越来越强大的女人。
当我面临困难时,我经常问自己:
如果我的女儿长大了,面临和我一样的问题,我会希望她怎么选择?
我要她屈服吗?
我要她牺牲自己吗?
有了这样的想法,我立马就放下了。一定有困难,迎难而上就好。
希望女儿以后能诚实善良勇敢的面对生活。然后,我会先尽力去做。
我不想用嘴告诉女儿生活的真相。我想为她而活。
女儿经常跟我说:“妈妈,我爱你,我长大了也想像你一样。”
这个时候,我最欣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