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母亲抱怨她的孩子快2岁了。最近她总是在打人,说教,引导,批评。该做的她都做了,但是没有一件管用。后来孩子不仅打人,还打哭打闹,混在一起了。遇到这种情况,她会忍不住生气,骂孩子或者打孩子的小屁股。但每次爆发后,我都感到无限的遗憾,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好妈妈——这样的循环让我几乎崩溃。
相信这是很多妈妈面临的问题。他们的好脾气也逐渐被这些不讲理的“熊孩子”打磨了。他们明明知道严厉严厉的训斥是不对的,还是一时憋不住,还是被被打的孩子家长和周围人的眼神逼的。除了这样做,似乎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其实淡定。我们都知道以暴制暴只会带来更多的麻烦,粗暴的对孩子大吼大叫也是一种暴力。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请合上脑盖
之前我也写过一些关于孩子被打被打怎么办的文章,大多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这位妈妈说,她一直很后悔骂自己的孩子,但她给了我一个新的思考:面对哭闹和愚弄孩子,我们为什么会失控,发脾气?
我想到了积极纪律中的“手掌中的大脑”。
来,跟我伸出手,拇指伸进去,握成拳头。这时候拳头就代表了我们的大脑。藏在中间的拇指就是中脑,被称为“动物脑”。它的领导者的本能反应是情绪化、好斗和好斗。覆盖在拇指上的四个手指是大脑盖,前面的指甲是前额叶,负责情绪管理、人际关系、避免恐惧、道德品行等。也叫“理性脑”。
成年人在正常状态下,大脑的盖子是关闭的,我们可以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孩子的大脑还在发育,大脑的盖子没有关好。面对各种情况,他们更多的是本能。当你感到恐惧、危险、兴奋等时。,你往往会有攻击的本能。这就是为什么孩子会有更多的打架和打人。
大脑还有一个有趣的功能,镜像反射。当我们看到哭闹、鬼混的孩子用“动物大脑”思考时,我们很容易被点燃,砰的一声,大脑的盖子被掀开了。
这个时候,我们就和打人的孩子差不多了。我们失去理智,本能地说太多话,做伤人的事。而事后,当大脑盖子合上,理智回来,我们就后悔了。
所以当我们因为孩子打人而烦躁、愤怒、哭泣的时候,请先意识到脑盖正在被掀开,迅速冷静下来,合上我们的脑盖。
了解孩子出手的原因
合上我们自己大脑的盖子之后,再来寻找孩子出手的原因。
任何情绪都不是没有原因的。用“动物大脑”思考的孩子想打人,大多是外界刺激做出的本能反应。
1。幼儿还处于用嘴和手探索世界的阶段。他的打和咬不一定是你理解的打和咬。我相信有很多妈妈被婴儿或蹒跚学步的孩子打脸,拉在怀里,而孩子大概只是想摸摸,亲亲,却没有控制住自己的力度。而他举起的小手,落在你的脸上,落在其他小朋友的脸上,都是一样的意思。不要给孩子定性:“你怎么打人?太可惜了。”其实是你教会了他“打人”这个概念。
2。一岁以后,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发展。它可能从一推一掴开始,把“我”和其他人区分开来,“我”和世界划清界限。打人也可能是他寻求关注的一种方式。不要太紧张,不要因为严厉的斥责而强化他“打人”的想法。
3。到孩子两岁的时候,哦,麻烦两岁。物权意识的发展遇到了第一个叛逆期。在他们眼里,全世界都是我的。抢玩具或玩具可能被抢;挡路或者被挡住可能会被枪毙;恐惧、危险、不公和挫折都能保护自己;甚至在我high的时候,我还拍了拍孩子们的头。当然你不许他打,他却坚持打一打,试探你的底线。
在这个过程中,当然有榜样的力量。父母或家人吵架、推搡给孩子树立了不好的榜样。在一起玩的孩子有打人、尖叫、扔东西的行为,动画片里也有一些暴力的表现...大脑的镜像功能就会体现出来。
冷静解决打人问题的五个步骤
虽然孩子打人的原因可以理解,但是打人总是不对的,我们不能默许,不能放任不管。
不要想着等他懂了,懂了,再管教。那时候打人很可能已经被孩子的大脑固化了,形成了一种惯性。是时候让宝宝成为真正的熊了。你要付出比现在多几倍的努力。
所以,小孩子打人不是问题。管理不当问题就大了。
主动悬架
第一时间控制局面绝对是第一位的。当孩子打出第一击时,立即隔离孩子,不要让他继续出手。
你可以用一点力气控制住孩子的肩膀,坚定地告诉他:“这样不好,孩子会受伤的,会疼的。”
如果孩子很快平静下来,当然最好。引导他向被打的孩子道歉,让他知道打人已经伤害了对方。
但是如果孩子一直很激动,请赶紧把他抱起来,安抚他的情绪。先替你的孩子向被打的孩子及其家人道歉,然后把孩子带离现场,找个安静的地方,再想办法合上孩子的脑盖。
找原因
这个时候,任何训斥或者质疑其实都没用。“你为什么打人?怎么又打人了?”孩子答不上来,他还在动物大脑的控制之下。而且,有些幼儿的语言能力还不足以表达清楚。
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刚才事件的过程,分析一下孩子行动的原因,然后认可孩子的情绪,帮助他说出原因。“妈妈知道哥哥抢了你的玩具,你不高兴。”“你其实是喜欢你妹妹的,只是你用的方法不对。”“你还是想玩小汽车。哥哥要走了,你舍不得。”……
情绪是理解的,道理是清楚的。孩子能更快地平静下来。
告知后果
等孩子冷静下来,让孩子知道打人的后果。
很多时候,孩子还是听不懂,对方会很痛苦,害怕,难过。我们可以列举一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类似情况,培养自己换位思考的能力。你不能让他知道打孩子会痛,这无形中告诉他下次生气的时候还可以打孩子。
另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一定时间内限制他的发挥。孩子能理解“不会玩”的后果。
提供方法
这个很重要。让我们的孩子知道打人是不对的,打人会有后果,但同时也要告诉孩子除了打人还能做什么。让他有更多的选择。
如果开心或者喜欢对方,可以握手或者拥抱;不开心或者不愿意的时候,可以说不;想玩对方的玩具,问对方能不能;当一个玩具被抢了,你可以大声说“不,还给我。”自己处理不了的时候,也可以找大人帮忙。
不要贴标签
最后不得不重申,千万不要给孩子贴标签!这样会适得其反,起到强化作用。“坏孩子”“小霸王”“熊海子”都不是天生的,但往往我们一叫他们就变成那样了。
即使你做好了这一切,也不要指望你的孩子马上改变。因为学会控制情绪并正确表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想想我们自己,遇到困难都忍不住失控,何况是孩子。
其实在孩子打人的时候,我们的焦虑和愤怒更多的来自于自己的愧疚和无力感,以及对别人指责和恶评的恐惧。归根结底,我们对孩子严厉教育的背后,是把孩子当成了发泄情绪的出气筒,发泄愤怒的对象。
培养自己的内心。然后,告诉孩子,慢慢来,慢慢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