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和父母相处的时候,和孩子相处的时候,经常会因为沟通不畅而产生误会和痛苦。有时候这些误会和痛苦并不是因为不爱不在乎,而是太在意对方的反应而不敢说出来。
我是一个妈妈,女儿现在小学三年级。她平时很懂事,很优秀。今天晚上,女儿突然跟我说,上周五晚上,也就是三天前的晚上,她一个很要好的同学晚上办了一个生日聚会。她的许多同学都去了,但她没有去。今天星期一放学后,那些同学都在谈论聚会。她听了,觉得很难过。孩子跟我说这些的时候,差点哭了。我赶紧问她:“你怎么没参加?”她说:“妈妈,你忘了,我每周五晚上都有钢琴课。”我也这么认为我带她去学校。于是我对孩子说:“你当时为什么不告诉我妈?学生过生日,一年只有一次,这次钢琴课可以不上。”没想到孩子说:“你总说要坚持学钢琴,每节课都很贵。我以为我说了你也不会同意,我也不想浪费我妈的钱……”孩子说这话的时候真的让我很难受。
其实如果她告诉我,我想我会同意的。我通常和我的孩子相处得很好。我一直以为我和她沟通的很好,无话不谈,但是这件事让我怀疑自己。为什么我的孩子不信任我,不敢告诉我这件事?我通常给她压力吗?以后怎么做才能更好,让孩子遇到什么事都敢跟我说话?
我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些事。我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班主任住院生孩子。因为老师平时对我们很好,大家都很喜欢她,有同学建议去医院看看老师。虽然是这么小的孩子,虽然大家都很穷,但是学生们自然认为去见老师要带点东西,所以建议愿意去的人每人出两毛钱,凑钱给老师买点营养品。
那时候我记得很多同学都想参加,我也特别想加入,但是你知道那是70年代,孩子基本都是身无分文。不知道其他同学是怎么回家找父母要钱的。反正那天我很痛苦。可能小时候我太乖了,好像从来没有向父母要过钱,除了必要的笔和笔记本,从来没有额外花过钱。
从放学回家的路上到晚上睡觉,我一直在想怎么跟爸爸说。因为我几乎没有向父亲要过钱,所以我不知道如何开口。我觉得这是一件特别重要和非凡的事情。不管我设计了什么样的说法,我都很胆小,害怕被拒绝,所以最终没有鼓起勇气向父亲要那两毛钱。
第二天,参加集资的同学不多,有七八个。好像有不少同学回家不要钱或者像我一样不敢要钱。下午放学,交钱的同学去店里买东西,去了医院。因为我家就住在医院门口,我就跟着这些同学。
到了医院门口,按理说应该离开大家,一个人回家。但当时不懂事,又很想见老师,就没多想。我跟着一群同学进了医院,我走在人群的最后,就想站在大门口看看我的老师。我应该是这群人里唯一没交钱的。
老师见到同学很开心,和我们聊天,问问题。不过当时的孩子好像很害羞,可能是大家第一次在这么陌生的环境下进医院。总之,我记得老师提问的时候,站得离她很近的几个同学总是答不上来,紧张得我手忙脚乱替他们答。我站在最后,但老师一开始可能没注意到。我一说话,她就注意到了我。因为我回答她的问题清晰自然,老师又多问了我几句,让我很开心。
我从医院出来的时候,有同学不满地对我说,你没交钱,你却在老师面前说那么多,老师还以为你也交钱了。我突然意识到,我的所作所为真的不合适,好像是故意占别人的油。我觉得我在同学眼里是个聪明人,因为我贱所以要讲好故事。我很惭愧,伤心地回家了。
到了晚上,忘了是什么机缘,终于忍不住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委屈地哭了。也许我以为父亲会简单粗暴地批评我,但他却和蔼地说:“你怎么不告诉我?看到生孩子的老师是好事。爸爸一定会给你的。以后再说吧。”听他这么一说,我更后悔了。是啊,你为什么不说?我没说怎么知道爸爸是答应了还是拒绝了!
我给你讲这个故事,是因为我觉得你女儿的心理和我有几分相似。从我的经验来看,你可能很容易理解孩子。的确,我们和父母相处的时候,和孩子相处的时候,经常会有沟通不畅带来的误会和痛苦。
有时候这些误会和痛苦并不是因为不爱不在乎,而是太在意对方的反应而不敢说出来。孩子的心思很细腻,会想到很多大人根本想不到的事情。
这甚至发生在我抚养女儿袁媛的时候。她上大学后,和她聊了聊高中的日子。她突然很委屈地跟我说,她班当时很多同学都有手机,他们很想买一部。但是因为我当时一直说,中学生没必要用手机,尤其是高中准备高考的时候,手机没用,浪费时间。这个观念给了她很大的约束。她平时总是那么“懂事”,总是不好意思跟我提这件事。她之前没跟我提过这件事。我甚至一度以她高中学习不专心,根本不玩手机为荣。没想到现在成了她记忆中的“痛点”。
这件事让我很内疚,于是我对女儿说:妈妈和你是两代人。我们年龄不同,成长环境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我们无法完全猜测对方的愿望和需求。如果你心里有什么愿望,不管父母同意不同意,都要说出来,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不要去猜测父母的想法。只有你说出来,父母才能知道你的需求。父母不同意由你,说不说由你。如果你说至少有一半的可能,如果你不说,那就完全不可能,所以无论如何都要说。现在你长大了,这个道理也适用于你在社会上与人交往。
你也可以这样和孩子说话,鼓励孩子尊重自己内心的意愿,勇敢表达自己;同时,努力做孩子的忠实倾听者和支持者。这样可以让亲子关系更融洽,孩子的心情更顺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