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孩子太磨蹭,是我们太着急了。孩子就是孩子。他的习惯和行动怎么能跟得上我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应该培养自己不急不躁的感情。所谓成长,就是陪着孩子慢慢成长,这是父母自己的第一份功课。
前几天一个妈妈在朋友圈“火”了。
朋友圈发了这条消息:“早上睡懒觉,起来几分钟,半个小时都吃不完,就一直混日子!告诉他吃完可以玩,他根本不听!我很痛苦!愤怒!但是我没办法。好像我也这样利用过他!打了他一会儿,他又恢复了原状。我该怎么办?”
孩子混日子的秘诀是什么?
五一假期,我没有出去玩,而是每天带着儿子去附近的公园散步。有一次路过一个小鱼摊,看见几个小孩坐在池塘边。其中一个穿黑衣服的男孩非常引人注目。
因为他妈妈一直抓着他的小手在池子上比划,嘴里还不停的说:“这样,那样,快点,你好笨,快点,做什么都慢点”。
孩子看起来很不舒服,但是站在他身后的妈妈并没有感觉到旁边的小盆里已经捞了很多鱼。这都是拜我妈所赐。
我真想说:为什么不放手?
有多少父母催着孩子快点,要孩子独立。同时紧紧抓住孩子的手。
孩子完全可以自己跟着一条带着小网的小鱼,一直跟着。他们也可以小心翼翼地把它捞起来,甚至放走这条受惊的小鱼。这个过程其实挺好玩的。
但在父母眼里,却不是这样。如果你要抓鱼,你必须抓一个锅。一网打三四条鱼,太神奇了。
我儿子以前是抓鱼的,但是我交钱的时候一般都不去管他。静静的看着他,每次都是他用自己的节奏静静的接住。一开始我很笨拙,但后来我能一次抓到几块。当我来炫耀我的战利品时,我给了他一个大大的赞美。
很多时候,我们责怪孩子动手能力差,磨蹭。有没有想过是因为不敢放手?
比“习惯性”危害更大。
很多时候,在一些外人看来,我并不是儿子的亲生父亲。
记得有一次中午带儿子去楼下的蒸菜馆吃饭,因为饭有点干。
他自己不爱吃。儿子以饭硬为由,慢慢吃,一口也没吃。我知道他在想什么。他想让我喂他。但我什么也没说,只是给他加了一点汤。
很多时候,父母怕孩子饿,就喂孩子。孩子们经常领会父母的想法。但我没有理会,等他吃完再吃。他又换了个游戏凳,不小心摔到地上哭了。
“这个时候,你要好好安慰我,喂饱我”。当他用可怜的眼神看着我的时候,我知道他的想法。但我只是检查了一下他有没有受伤,然后我说:“没事,继续吃。”
这时候隔壁桌的一个大姐看不下去了。觉得我太残忍了。
最后,感到无奈的儿子只好开始一口一口地吃。没有,拓也吃完饭了。
为什么我们要急于迎合孩子哭闹,打破常规?很多时候,孩子需要的不是你的帮助,而是你温柔的坚持。
因为当他们看到父母的态度时,他们会调整自己的行为。很多混日子只是父母安排的一种手段。
当然也有因为其他原因混日子的。他们需要得到父母的尊重。
其实我以前觉得孩子的磨蹭是故意的。但是有一天我儿子对我说:“爸爸,你别着急,因为我屁股有点胖,裤子又小。我需要慢慢穿上它们。能不能多给我点时间?”
“好的,我等你。”
有一天他又对我说:“爸爸,你不要急,因为我太慢了。”
的确,他的小手指不够灵活。看,他踯躅不前是因为衣服的拉链不好插。
有时候,他会为自己鞋子的左右两边发呆。但是怕父母发脾气,或者为了证明自己,孩子的小脸就红了,就坚持在那里。当我们不知道该做什么的时候,我们只是数着时间匆匆而过,然后就发脾气了。
而很多时候,父母的催促往往来自内心的焦虑。一个混日子的孩子,会让父母不舒服,甚至害怕。因为太慢了,落后就来不及了。这是很多家长内心的担忧。
好多妈妈跟我说,孩子一岁了,没几颗牙了。有什么问题吗?
孩子一岁半了,但是只会叫妈妈,不会说别的。有什么问题吗?孩子在中班,还不会写自己的名字。它在后面吗?如果你的孩子上小学二年级,要不要给他报一个课后提升班?班上大多数学生都报名了。
焦虑的家长是当前教育的通病。
很多人在批判应试教育的同时,不断给孩子额外的培训,一节课一节课的补课。
当父母无法克服这些焦虑,并将其传递给孩子时,危害就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很多兴趣班不是孩子的兴趣,很多提升班除了分数提升之外,其他能力的问题都不让孩子问。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慢点,别着急。
即使给孩子选择特训,也要客观理性选择,而不是盲目跟风。
当父母尊重你的时候,会发生很多变化。没有什么比让孩子自己尝试获得经验更有效的了。
孩子往往对父母说的话印象不深,教他们怎么做。但是孩子会永远记得自己做过的事,收获了什么。
面对孩子的磨蹭,
其实只需要简单的四个步骤。
1。孩子想做的时候请放手。
这是父母应该有的态度。学会放手。
不要在孩子需要独立的时候抓住他不放。
2。孩子在做的时候,请观看,不要代替。
3。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他们帮助,或者给他们示范。
放手不是放养,不是索取,不是关心。父母在孩子长大后找到了真正的自己,也帮助孩子一起追求理想。
当你需要建立规则意识的时候,请不要说放手。
4。当孩子成功时,给予鼓励。
自信的孩子可以勇敢尝试,允许孩子犯错,并积极鼓励。
当孩子的积极行为成为一种习惯。他们会有意识地在自己的轨道上运行。就像每个星球都有自己的轨道一样,你不能粗暴地干涉外力。
孩子的混日子大多和父母的引导有关。
面对孩子的时候,问问自己,是不是太焦虑了?
孩子真的准备好了吗?
父母反映越多,家庭就越平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