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好孩子呀”这句话不能随便说

“真是好孩子呀”这句话不能随便说,第1张

“真是好孩子呀”这句话不能随便说 “把书捡起来!乱扔东西不是好孩子!”听完姥姥讲绘本之后,小树随手把书扔在了地上。我妈妈耐心地谆谆教导他,各种鼓励引导,十分钟之后,小树终于伸出他的小手,把书捡起来,放回了书架。

奶奶的教育终于有了结果,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她激动地夸小舒:“多好的孩子啊!小舒这么懂事,太好了!”小舒也说很开心,一家人都很开心。十分钟后,书架传来砰的一声,

大家都冲过去看看。原来是一棵两岁多的小树,把书架上整整一层的书胡乱推倒在地,打算一本书一本书放回去。他拿起一本书,把它放回书架上

转头看着奶奶笑,“我是个好孩子。”小舒说。全家人都哭笑不得,我却发自内心地笑了:我在课堂上跟你说过很多次,错误的表扬方式会导致这样的结果,果然就发生在我眼前。这是真的!

对于我妈来说,她想表达的是:

把书收起来——孩子懂事——自己的事自己负责——奶奶不用收——孩子心疼大人——长大了一定不能太坏...

但是对于孩子,他了解的不多。

“把书收起来”“我是个好孩子”

之间漫长而曲折的逻辑关系。“好孩子”是每个孩子的目标,就像每个人都想成为“好人”一样。对于小树来说,做一个好孩子的逻辑就是这么清晰简洁:把书收起来=好孩子。

没有条件就去创造。于是他去把地板上书架上的书都拿过来,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他做好孩子的机会。

但是,如果当晚小舒再把玩具扔在地上,可能会被判:“到处扔玩具的不是好孩子!”其实“你不是个好孩子”和“你真的是个好孩子”一样不真实。

因为人是如此复杂的动物,怎么能仅凭这一件事来判断。

这是过去用“你”开头的句子表扬孩子的可能结果。我们曾希望通过让孩子们整理书籍,他们会学会保持整洁,或负责自己的事务。但其实现在的孩子并不是真的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

这样做有什么意义?所以他没有做这件事的内在动力,只有追求奶奶夸奖的外在动力。这是给孩子“贴标签”表扬的可能效果之一。

如果长期这样做,孩子长大后会有什么样的“进步”?

有个家长问我一个问题,说他家孩子六岁,很聪明,成绩很好,下棋也很好,总能得到长辈的表扬。

但是最近孩子脾气越来越差。他们不接受批评,反而会大吵大闹。很明显,这是以“你真的……”为开头,给赞美贴上标签的另一个负面效应。

当我们不断地把孩子做的一件事扩展到“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时,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就会依赖于这些具体的事情。他一次考试得了高分,我们就说你是个好人。他棋艺好的时候,我们说你聪明。当然,孩子非常高兴。

因为他从一件事上获得了对他整个人的评价。但是当一件事情没有做好的时候,他自然会认为我是一个坏人。刚赢了一局棋,被评价为“你很聪明”,所以输了,他会想“我不聪明”。

任何事物本身都有很大的变数,影响一盘棋成败的因素有很多,除了“智力”。如果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取决于一个不确定的东西,

那么对自己的定义就会由高到低波动。这个时候,自信心和安全感是非常脆弱的。他内心空洞,没有办法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这就是为什么孩子们变得越来越脆弱。

孩子不想听到负面的意见,因为那些评价会直接说明“我是个什么样的人。”真的有点像亚马逊丛林里蝴蝶扇动翅膀,会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引起飓风。

有时候我们可以从新闻里看到,尖子生因为一次考试失败而抑郁甚至自杀。在别人眼里,只是我一次考试没考好而已。至于这样的挫败感?

但对于那些总是被“事情的结果”和“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所捆绑的人来说,事情的失败就是“人生的失败”。这是我们用“你真……啊”这种句式夸孩子的第二个缺点。

让孩子把“物”和“人”混为一谈,过分关注一件事的结果。被夸奖了很久的孩子长大后会是什么样的人?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一个学员妈妈。这是工作访问的第一天。做操的时候,请分享一件小时候让你印象深刻的事。轮到母亲发言时,她突然哭了起来。她说,我想起我的童年,我什么都不确定,但我感到悲伤。整个童年都很难过。

她说她有一个弟弟。

从小我妈就告诉她

-姐姐要照顾弟弟。

而我妈总是夸他说:“你真是个好姐姐。你好好照顾你的弟弟。我妈真的很喜欢你!”所以在妈妈的夸奖下,她不断努力,成为一个好姐姐,一个妈妈喜欢的人。

“我是个好姐姐,所以我‘应该’照顾弟弟,”她说。“已经三十多岁了。一直在照顾弟弟,给他好东西。但我心里其实不太想这么做。我觉得很委屈。

但是,我似乎没有别的选择,只能照妈妈说的去做。所以我想起我的童年,我感到很难过,

我觉得我妈一点都不爱我。“这样委屈的眼泪也滴在很多人心里。

如果我妈当初的表扬真的是让我姐继续照顾我弟,那么我妈成功了,彻底的,长久的。但是我妹妹的生活呢?成功了吗?这就是用“你是……”表扬孩子的第三个负面作用:其实是对孩子的一种催眠和控制。不像批评和指责,不容易认定,所以伤害更大。

当我们指责一个孩子,说“你从来不照顾弟弟,你根本不是一个好姐姐”的时候,孩子很容易被激怒,有可能反驳或者生气他真的这么做了。

但是当一个母亲表扬自己的孩子时,很容易被接受。因为每个孩子都希望妈妈开心,做个好孩子,所以她会不自觉的,没有选择的接受妈妈的想法。

同时,但内心深处,我并不是真的想这么做。世界上最深的痛苦都是一样的:我们想要的和我们正在做的不一样。这种矛盾和冲突会带来很大的内耗。妈妈很容易从小就用表扬来控制孩子。

以上三种“你真棒,你真好”的传统表扬方式,可能会对孩子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总结一下:

第一,会破坏孩子的内在动力。

第二,孩子对自己的评价会过于依赖外界的评价。

第三,对孩子形成一种隐性的催眠和控制,无法做自己。

我们说了很多传统赞美的缺点,

所以我们不能表扬孩子?

当然不是!

鼓励,表扬,认可,

是父母可以给孩子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营养。

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与其给孩子贴标签,不如分享真实感受,比如:

小舒把书收起来的时候,我们说:“你自己捡起来拿回去,这样你妈妈就不用收了。我妈妈觉得很放松。谢谢大家!”

这么说吧,首先,孩子在被表扬之前就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做了什么,自己做的事情对妈妈有什么帮助。当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可以帮助妈妈变得更放松时,他会很开心,这也可以让孩子觉得自己有价值,因为自己的努力改变了一些事情。

同时,我们和孩子分享了我们的喜悦。其实更像是一句谢谢:

谢谢你做这样的事情,给我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影响。感觉特别幸福。

当孩子知道自己做的事能让别人开心,她会很骄傲。

这种“表扬”的方式,避免了将一件事与一个人的性格捆绑在一起。

孩子终于可以跳出“我是好孩子,我是坏孩子”的评价循环,慢慢形成坚定稳定的自己。

同时也防止我们控制孩子,因为我们只是在和你分享我喜悦的心情,而我没有,说期待你下次再做。如果下次你还愿意做,那就太好了。但是如果你累了,不想干了,就不会那么内疚了。

这种更好的表扬孩子的方式其实有一个公式:

事实+影响+感受

事实:你把书放好了

影响:妈妈不用收了

感觉:感觉更轻松了,好开心

当孩子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时,我们可以说:

哇,班上只有一个人考了90%以上(事实)

妈妈真的为你骄傲

当母亲感到自豪的时候,孩子也会感到自豪。

一个孩子能让他妈妈为他骄傲,

这是多么宝贵的东西啊。

孩子得到了他想要的积极的表扬和认可,

不给出外部评价。

如果姐姐帮妈妈照顾弟弟,妈妈也用同样的方式表达:

你帮你弟弟穿衣服(事实)

所以我妈有十分钟多吃一碗饭(影响)

妈妈真的觉得好幸福,谢谢!(感觉)

作为姐姐,孩子也会觉得很幸福,

可能愿意为了妈妈继续分享更多对弟弟的关爱。

同时,这也不是一件“应该”的事情,

下次姐姐没时间的时候,就要有勇气对妈妈说:

“我今天很忙。我能不照顾弟弟吗?”

当每个人都能说实话的时候,这个世界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纠结,那么多的痛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696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0
下一篇2022-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