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飙、怒吼、宣泄——为什么道理都懂,面对孩子却总要失控?

发飙、怒吼、宣泄——为什么道理都懂,面对孩子却总要失控?,第1张

发飙、怒吼、宣泄——为什么道理都懂,面对孩子却总要失控? 前几日,有一位妈妈向我吐槽说,孩子真是个难搞的生物,打不得、骂不得不说,好好跟他讲道理吧,他也听不懂,孩子一执拗起来,简直分分钟让人发狂。道理我都懂,可是真的忍不住要对孩子发飙……

妈妈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多年来,对涵养和耐心最有挑战的就是孩子生气哭闹的时候。为什么我们什么都懂,却总是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失控?

你有没有想过,

孩子只有几个月或几年的人生经历?

有一段时间,三岁半的琳琳总是让妈妈抱着她睡觉。琳琳的妈妈很累,她不会听琳琳的。如果她突然把它放下,琳琳会哭,会大吵大闹,所以她必须抱着胳膊睡觉。琳琳的父亲生气地说:“你怎么能这么自私?和妈妈一起睡很累。你怎么就不能体谅一下你妈妈呢!”

很多家长可能都有过类似的烦恼:为什么孩子不肯听好话就要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有些家长会说:“你看,现在一个孩子什么都会说了。你跟他说什么他都能听懂,心如明镜,但他只要照着做就行了!”是用来!于是我越想越生气,恨不得打孩子一顿来泄愤。

但是大人有没有想过,孩子只有几个月甚至几年的生活经验,思维方式和我们有很大的不同。四岁之前,或者一些发育较晚的孩子,五六岁之前,孩子在思维上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对于四岁之前的宝宝来说,由于前额叶皮层还没有发育完全,他们很难控制自己的冲动。所以,宝宝饿了,一定要马上吃饭。如果他们不给冰淇淋,他们会马上哭,这样他们就不会胡说八道了。他必须到处跑!换句话说,孩子看不到像大人一样的因果,他们只能看到这一刻——比如琳琳,我妈这一刻没有抱我,我就想哭,也不在乎别人怎么想!

所以,知道了这些科学事实,我们就可以降低对孩子的期望,这样那些看起来很不合理的事情就不会那么令人恼火了。

愤怒有时是成年人自我无助的投射

成年人的情绪什么时候最容易崩溃?也许并不是孩子做了多么罪恶的事,而是恰好是孩子做的“错事”勾起了你的脆弱和无助。比如一个妈妈倾诉,“老公不在家,家里的事都是我管。当我的孩子不听话,犯错的时候,我觉得很委屈。本来我应该和老公一起站在育儿的防线上,但我却孤军奋战。面对成长中的熊海子,打架不是骂的年龄阶段。有时候沟通困难的时候,我难免会生气,声讨我的孩子!”

“恨铁不成钢”——我们曾经这样形容父母的苦心和责骂,但有没有人想过他们恨谁不生产?讨厌小孩?还在恨自己?还是两者都有?

一位母亲说,儿子上小学,她最怕的就是和他一起做作业。不写作业的时候,妈妈很孝顺,很平和。写作业的时候鸡飞狗跳,鬼哭狼嚎。看到自己说了那么多遍的知识点,看到自己作业不用心,看到自己写不了两页就要出去玩,她都忍不住“心里的魔鬼”。

后来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她意识到自己对儿子的催促和施压,其实是对自己的否定。她从小就不喜欢学习,缺乏毅力,也没有上过大学,所以不希望孩子走自己的老路。一方面,她想改变自己,却总是原地踏步。另一方面,她从孩子身上找到了自己想改变却没有改变的缺点。所以,生孩子的气,成了她不满、焦虑、无奈的一个出口。

我们总是幻想,只有孩子特别乖巧听话,大人才能不失控不生气。但事实上,除非自己的困境被打破,焦虑被解决,否则父母是无法处理好随时可能崩溃的情绪的。成年人要学会自我学习,自我成长,提高情商,和孩子一起解决自己和孩子的问题,这才是克制愤怒的最终解决方法。

其他不失控的好方法

Tip1:刚柔并济

当孩子发脾气时,父母必须保持冷静。愤怒的父母会让他们的孩子更加愤怒。如果家长像一头愤怒的“公牛”一样,角直立地向孩子扑去,孩子一定会用他的小角和你一决雌雄,不怕流血。记住,你面对的只是一个孩子。和生气的孩子亲切温和地交谈,对他平静下来有好处。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温暖的拥抱,几句感同身受的话,比一声大吼更能止住哭泣。

比如把哭闹的孩子抱在怀里,温柔但坚定地告诉他:“我知道你不舒服。你可以哭,但不能出声。我可以等你。等你哭完了,我们一起解决问题。”

提示2:设置一个“冷却角”

在家里的某个角落设置一个“静下心来的区域”,可以是精心布置的小帐篷,也可以是铺有攀登垫的角落。和孩子签一份“君子协定”。不管是孩子还是家长“满腔怒火”,当内心的“魔鬼”准备出来的时候,就去“平静的角落”冷静一下,等你可以不怒自威地说话的时候再出来。“平静角”的好处是增加仪式感,让大人和孩子提高情绪控制能力。

Tip3:心理暗示

不是有个著名的笑话吗——当你又想对伊娃发脾气的时候,你在心里说,她是我的,我的,我的,这个基因是我的遗传,我的遗传,我的遗传...如果伊娃的基因不小心遗传了父亲的基因,你想暴跳如雷,请在心里说,伊娃的父亲是我的选择,我的选择,我的选择。

哈哈~~~玩笑归玩笑,心理暗示真的有用。妈妈要时刻对自己暗示:“这个孩子是我最好的朋友,我说什么他都能理解和接受。好好跟他说就行了,只要我把他当朋友。”

其实,母亲在对孩子生气、愤怒、宣泄之后,通常会产生强烈的负罪感。作为一个母亲,我对这种愧疚感同身受。我们常常知道孩子的心,但我们只是偏离了自己的控制;我们分析过自己,却一直没有勇气去缝合伤口,然后愈合。总是生气的妈妈,你要明白,即使你不完美,在充满爱的孩子眼里,你也是最好的妈妈。孩子清澈的眼神是改变自己的动力,给你成为更好的自己的机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693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0
下一篇2022-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