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对父母忘恩负义,太自我?试试美国教育专家的这7招,超级实用。最近在网上看到一张图片,很苦恼。我累得睡着了,也没有意识到我的风扇掉了。
有人上前询问,她的回答是,“很少有人来买。人越少越容易犯困。”
然而我们也无能为力。儿子平时和她一起吃饭,不给饭吃,她只好咬着牙坚持。
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却用这样的方式“省钱”,别人不禁皱眉。
相比之下,那个用稚嫩的肩膀依赖疲惫的母亲的小男孩,心理成熟度要高得多。
他们也是孩子。为什么有的懂事,有的却长成“巨婴”?
答案是——共情。所谓“同理心”,就是设身处地去感知、把握和理解他人的情绪和感受。简单来说就是“感同身受”。
有同理心的孩子,能体会父母的艰辛,善解人意,乐于助人;
没有同理心的孩子,世界上只有自己,不会为别人着想。
如何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美国教育专家给出了七点建议。
第一:和孩子谈感受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米歇尔·博尔巴(MicheleBorba)说,只有具有同理心的孩子,才能从以自我为中心的同龄人中脱颖而出,在未来取得成功。
她认为共情的第一步是让孩子知道人有什么情绪。
第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放下手机,因为社交app里的那些表情符号会误导孩子对情绪的理解。
选择和孩子面对面的交流,告诉他们,在家里,所有的交流都需要看着对方的眼睛。这样会让孩子更直观的了解他人的情绪变化。
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帮助孩子尽早了解自己的情绪。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进而理解和认可他人的感受。与孩子交流时,有意识地指出情绪的类型,如“我看得出来你现在很难过”或“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等等。
儿童精神病学家拉维·拉奥(RaviRao)指出,父母应该像帮助孩子认识数字和颜色一样认识自己的情绪。
她的例子:
在公园里,我们可以看到父母不放过每一个问孩子“那个叔叔的外套是什么颜色的?”“这里有多少棵树?”
同样,家长也可以问孩子:“你看到那边的姐姐了吗?你说她是开心还是难过?”
饶还建议家长和孩子玩“猜猜我的心情”这个游戏。父母做出各种表情,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虽然很简单,但是会让孩子形成一种习惯,看到别人的表情就能立刻感知到自己的情绪。
第二条:灵活使用媒体
家长在和孩子一起阅读或看剧时,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
书/剧中人物很体贴的时候,特意指出来让孩子理解;
当书/剧中的人物非常卑鄙恶毒的时候,也要提醒孩子注意。你也可以问问你的孩子,他们认为坏人应该如何纠正自己,才能让别人开心。
建议家长使用一些充满情感的作品,比如《夏洛特的网》、《哈利·波特》、《杀死一只知更鸟》。
第三条:树立榜样
孩子的确是父母的翻版。
孩子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如果你只是告诉他们“注意别人的感受”,而你自己却不去做,那么孩子也不会去做。
首先要做的是感知和尊重孩子的情绪,这样孩子才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我们。当然,对于一个每天忙着给孩子穿衣喂饭,接家教作业的老母亲来说,很容易被忽略。但是,如果你真的花20秒告诉孩子:
“我知道你很失望我们今晚没有看完那部动画片,但如果你看完了,你早上就不能去上学了,这更重要”,
孩子的心情会很不一样。
另外,如果平时机会不多,也可以用一些玩具给孩子示范,比如“小熊现在很伤心,我要去安慰他。”
第四条:欣赏孩子的善良
就像孩子考试成绩好了会被表扬一样,当孩子关心你或者别人的时候,记得停下你正在做的事情,好好表扬TA。
比如说“你过去帮那个小姐姐,真的很贴心!你注意到她刚才有多开心吗?”这样孩子才会意识到释放善意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第五条:让孩子了解世界的多样性
父母要告诉孩子,世界是多元的,人与人之间在种族、外貌、文化、宗教等方面都是不同的。
有很多方式可以选择——给孩子看一些书,电视剧,参观博物馆,吃不同国家的美食,等等。也可以和孩子聊聊你的小环境和大环境的多样性,让TA理解和尊重不同的群体。
还有,记得不要拿种族歧视和文化歧视开玩笑。
第六条:心情不好的时候,向孩子坦白
比如在一个商店里,如果收银员总是磨蹭,最后出错,而你很着急,你可能会发脾气。
如果你生气的样子被孩子看到了,修复的办法就是告诉TA:“我当时应该更有耐心。她工作非常努力。有很多人在排队。她一定也累了。”
和孩子坦诚的谈一谈自己的坏心情,和TA一起分析下一次如何做的更好。这会帮助你的孩子学会处理他的负面情绪。
第七条:组织小型家庭活动
博尔巴博士给出了几个建议:
吃饭时,家里每个成员都分享自己最近做了什么好事;
写下一些你能为其他家庭成员做的小事;
桌游也是学习如何与人相处的好方法;
一起做一些公益活动;
一起制定家规,比如“伤害了别人的感情需要说对不起”“吵架的时候要当天和好原谅对方”等等。
在孩子行为不端的时候,让TA“重新选择”。比如“你不能这样跟你妹妹说话。你应该用更友好的方式说些什么?”
记得在孩子纠正的时候感谢他。
总有人说这个时代戾气很大。每个人都那么粗鲁,愤怒,直接。
但实际上,美依然存在于我们身边。父母所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指出这些美。
哪怕只是有人为你按下电梯的“候梯按钮”,或者对做好本职工作的服务员说一句“谢谢”,这些琐碎的事情都会改变孩子对世界的认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