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虽然五花八门,但在我看来,这些问题有着共同的根源,那就是我们不了解孩子,不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生理和心理特征。
由于不了解孩子,我们很容易将孩子在这个年龄段所表现出来的年龄特点及特独的学习方式,当做了孩子的“问题”;
由于家长急于校正孩子所谓的“问题”,反而在校正的过程中,手把手的培养了孩子其他一些不良的习惯;
由于不懂孩子,还非常容易和孩子产生矛盾和冲突,亲子关系也随之紧张起来。
老师需要做什么
做为幼儿园教师,我们不但每天要面对孩子学习和成长中的问题,同时还有责任帮助和指导家长解决各种各样的育儿问题。
大家千万别小看这些问题,这可是家园共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园所与家长,老师与家长建立信任的基础,是我们专业能力的体现。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在日常工作中,如何运用自然成长模拟教学法的理念,解答家长提出的关于孩子学习和成长问题,希望这些案例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自然模拟成长法基础知识
我将先介绍自然成长模拟法相关的概念和内容,再讲解自然成长模拟法的应用。
第一部分,自然成长模拟教学法的概念及含义和婴幼儿时期孩子的学习特点、记忆力特点,是理解和运用自然成长模拟教学法的基础。
概念
自然成长模拟教学法是一组模拟婴幼儿自发使用的自然学习方法和生物性发展策略,它是多种方法与策略的集合与运用。
自然成长模拟教学法,有两个层面的含义:
第一个层面是自然成长,
第二个层面是模拟教学法。
自然成长模拟法基于“自然成长”,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自然成长”。
程跃博士经常说,孩子是学习的天才,发展的天才,创造的天才。为什么这样说呢?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即使我们不教孩子什么,孩子自己也会运用“自学的方法”获得成长的经验和技能。
孩子自学的方法很多种,我们重点分享四种:
第一种是模仿学习。
模仿学习是孩子最常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自我学习方式。
第二种是环境影响,
《三字经》里说道,惜孟母,择邻处,成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都体现了环境的重点性。
环境影响和模仿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相互作用,对孩子成长和发展的作用和影响非常大,但是却最容易被家长忽视。很多家长提出的孩子的问题,往往是对这两种学习方式忽视导致的,后面我们会详细的说明。
第三种是重点突破式学习,
我们会发现孩子在一段时期内很喜欢“重复”地做一件事,重复看同一本书,重复听同一个故事,其实重复是孩子最好的学习方式,是孩子认知发展必然的过程。
第四种是尝试错误式学习,
这其实是一种生物性发展策略,动物都是通过尝试错误来解决问题的,先开始是盲目尝试,通过不断的尝试错误与偶然的成功学习中,学习正确的方式。
而这两种学习方式,如果家长不清楚,非常容易把这两种学习方式看做是孩子的“问题”,如有一个家长就对我说,他们家的孩子特别喜欢重复听一个故事,重复看一本书,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了解上述孩子四种自学的方法,我们一定还要了解婴幼儿的记忆力和注意力的特点:
记忆力特点:
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在发展;
机械记忆占优势,意义记忆在发展;
形象记忆占优势,词语记忆在发展。
注意力特点
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在发展;
注意力时间较短,注意力容易分配;
注意力稳定性差,注意力范围较小。
孩子的记忆力和注意力特点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孩子的成长和学习过程中,我们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孩子,如果用了,就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第二部分,自然成长模拟教学法的作用以及细分分支下的教学法,是自然成长模拟教学法的主干。
模拟教学法就是金色摇篮将婴幼儿自然成长自发使用的自我学习方式进行总结和提炼,并加以模拟所获得的教育方法。
使用这些教育规律和方法,可以使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同时也是我们判断自己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科学的标准。
模拟教学法共为8种,分别是:
生活教学法;
异步分离教学法;
潜课程微型课程教学法;
多元拓展教学法;
全要素植入教学法;
梯度教学法;
全天候超课程教学法;
重点突破教学法;
孩子的学习方式是多元的,金色摇篮双层次七类课程也强调了这一点,它指出,对于孩子来说,生活、游戏、交往、探索、模仿、尝试、坐下来学都是学习。
自然模拟教学法的应用
我们初步了解孩子四种自我学习的方式、婴幼儿时期的记忆力和注意力特点,八大模拟教学法后。
运用这些知识,在回答家长问题时,需要我们掌握一个方法:学会从两个层面去解决家长的问题。
第一个层面要学会分析家长的问题产生的根源;
第二个层面是学会读懂家长问题背后的潜台词。只有我们读懂了家长的潜能词,了解了家长提问的目的,才能给出相应的方法。下面我们来分析家长的常见育儿问题。
注意力不集中
举例说明一下,我经常会遇到家长提出孩子有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利用刚刚介绍的方法,我们先从第一个层面分析。
当家长提出的孩子注意力问题,到底是不是“问题”?我通常会先问家长,您觉得孩子的注意力时间多长才是没有问题的?往往家长都答不上来,这时我们就会发现家长提出的“问题”,可能根本不是“问题”;
然后从第二个层面思考,读懂家长提问的潜台词是什么,往往家长提出孩子的注意力问题时,其实潜台词是“我想让孩子专注在学习上的时间长一些”。
相对应的,在回答家长的问题时,我们也需要从两个层面回答:
第一点,我们要先向家长介绍婴幼儿时期孩子的注意力特点是什么?
我们要告诉家长,孩子在记忆力和注意力发展方面,和成人完全不同,孩子的注意力特点是注意力时短、注意力容易分散,注意力稳定性差,注意力范围较小,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在发展。
3-4岁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大约在15分钟左右,4-5岁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大约在25分钟左右、5-6岁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大约在30分钟左右。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让家长意识到,我们认为的所谓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实际上是孩子的年龄特点及注意力特点所导致的,不是真正的“问题”。
我们要帮助家长转换一种思维方式,就是把孩子的“问题”转化为孩子需要学习的技能,谁也不是生而知之,孩子很多的能力和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需要在生活和成长过程中学习的。
因此,第二点就是我们需要在阐述孩子年龄特点的基础上,运用孩子自我学习的方式及八大教学法,帮助家长掌握一些能够提升孩子注意力的方法:
利用生活教学法:
1、生活中,当孩子进行游戏或活动时,尽可能减少对孩子的干扰和打断,尽量不要因为自己或其他人的活动安排打断孩子的活动。
注意不要因为孩子想要自主活动、没有立即完成家长的要求而责怪孩子。平时要鼓励和支持孩子专注活动,减少打断孩子的行为,尽量确保孩子在集中注意力状态下的安全感。
2、允许孩子多花时间在自己喜欢的活动或游戏中,即使我们认为没有意义或无趣,也尽量给孩子自己独立分配的时间和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孩子练习专注、持续的活动和思考。
利用环境影响,模仿学习
3、建议家长减少自己和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多为自己和孩子安排持续时间稍长的、安静的活动或亲子活动。
如画一幅画、做一个手工、完成一幅拼图等,让孩子的生活空间保持相对安静,为孩子集中注意力提供环境条件。
利用多元拓展教学法
4、根据孩子年龄特点及个体差异采取相适应的方法,如通过游戏引导或做一些练习,锻炼孩子的观察力、注意力。
爱玩手机和爱看电视
除了上述家长认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家长也经常会问到孩子爱玩手机和爱看电视的问题,通过我们讲解的基础知识点,环境影响是孩子的一种学习方式,我们可以推论,往往爱玩手机的孩子家庭,父母也有爱玩手机的习惯,这就是环境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也道出了“身教胜于言教”的道理。
其实,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身上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往往是家长自身行为的镜像。
在生活中我们照镜子,发现头发有点乱,我们一定会整理自己的头发,而不是去整理镜子里的形象。但是在生活中,我们看到孩子行为的问题时,通常的做法是一味的要求孩子改正,不会想到问题的根源实际在我们的身上。
在回答这类问题时,我们首先要向家长介绍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孩子学习的重要方式。
有些我们看到的孩子的问题其实是环境的影响,同时模仿也是孩子学习的非常重要学习方式,孩子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也是模仿成人形成的。
我们都知道过敏现象,当我们对某种物质过敏时,过敏现象会在我们的身上显现,我们会起红点儿,会痒,医生的做法会让我们排查找到过敏源,然后,远离过敏源,我们身上这些过敏症状过一段时间就会消失了。
如果我们一味的只是治疗我们身上的过敏症状,不去找过敏源,就会发现症状会时好时坏,总是反复或不能治愈。
因此对孩子爱玩手机这个问题,就可以运用环境潜移默化的原理去回答:
利用环境潜移默化的原理
1、首先建议父母要以身作则,控制自己玩手机的时间,如果要玩也尽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玩,更不要把手机当做陪伴孩子,让孩子不要打扰自己的工具。
2、可以适当接触手机,但父母一定要明确让孩子使用手机的目的,合理满足孩子对手机的好奇心。
可向孩子示范打电话、发语音、拍照片等使用方法,建立孩子对手机用途的正确认知。
同时要和孩子一起建立使用手机的规则,如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手机,每次使用多少时间等,规则一旦制订就要严格遵守。
3、让孩子尽量远离手机游戏,首先父母及家人手机要去娱乐化,即删除游戏等各类会吸引孩子容易上瘾的APP。
4、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多与孩子共读儿童绘本。绘本的颜色和故事性,对孩子吸引力也比较大,只要孩子爱上阅读,基本不会想着要玩手机了。
5、丰富孩子的生活经历,多带孩子外出体验大自然,鼓励孩子多结交朋友,父母要多与孩子互动、主动更新孩子的玩具等。这样孩子的注意力就不会完全放在手机上了。
培养孩子阅读兴趣
在与家长接触的过程中,家长也经常会提到如何培养孩子阅读兴趣,或者是自己的孩子不爱看书的问题。
我们都说21天养成一个习惯,但这种习惯一般都是小的习惯,像阅读习惯的养成,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帮助孩子养成和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家长一定不要着急,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我们可以建议家长采用如下的做法:
结合模仿学习和环境影响的理论
1、我们可以建议家长要以身作则,做一个爱读书的家长。
2、在家庭中创设适合孩子阅读的环境,为孩子建立一个小的阅读区域,整洁有序,光线明亮且安静。
3、根据孩子年龄特点及需求,为孩子添置适合孩子阅读的图画书、连环画、故事书等,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
同时,鼓励和支持孩子阅读的行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结合生活教学法和重点突破教学法
4、建议家长和孩子每天坚持20-30分钟亲子阅读,陪孩子一起读书,与孩子一起分享、讨论书的内容与情节,并正面解答孩子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增加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及阅读能力。还可经常带孩子到公共图书馆去看书。
孩子胆小
关于孩子胆小的问题,也是家长经常会提出来的,孩子的自然学习方式之一就是尝试错误,孩子们总是在不断的尝试错误中得到正确的做法。
但是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对于孩子的行为或方法或探索活动中出现错误时,家长们往往会采用批评、限制或恐吓的行为,这些做法无疑会造成孩子出现行为退缩的现象,久而久之就会表现出胆小的行为。
对于胆小的孩子,我们建议父母这样做:
1、尽量不要频繁关注孩子胆小或话少等情况,尤其不要当着孩子面的和其他人说“我的孩子胆子特别小”,避免给孩子“贴标签”。
2、建立家长与孩子平常的交往中,尽量减少对孩子的否认或干涉,尽可能多地尊重、理解和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为孩子创设一种和谐轻松有爱的家庭环境,从而建立安全感及自信。对待孩子问题上,不用过于生硬或恐吓的教育手段,而应心平气和、循循善诱,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3、家长经常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与孩子多交流。对于孩子表现出胆小行为的活动,家长首先要表现出深厚的兴趣,表示自己想参加,并询问孩子能否陪着自己参与,为孩子排除恐惧心理。
结合生活法
4、建立家长鼓励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增加孩子的独立性、自信心与成就感。
多鼓励孩子与他人进行交往,可以经常带孩子串串门、户外走一走,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多提供与小朋友交往、玩耍的机会,从而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
当孩子不愿意与别人主动交往时,家长可以先邀请1-2名小伙伴来家里玩耍,从小范围活动开始,消除宝宝的紧张不安等心理,逐渐建立与人交往的愿望。
孩子发脾气、不听话、顽皮
最后就是家长们问的最多的:孩子爱哭、发脾气、不听话、顽皮的问题。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其实家长的潜台词都是“孩子不听我的话,我要怎么管”。
其实“顽皮”是一种天性,是这个阶段孩子的年龄点,而且我统计了一下,问到这个问题的家长,孩子大多数处在3-4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第一个叛逆期,开始出现“我”的概念和开始学会说“不”,并开始尝试着独立探索世界,表达自己的想法。
因此表现出“不听话”、“难管理”、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由于孩子自我意识逐渐开始发展,好奇心强,有了自主的愿望,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希望别人来干涉自己的行动,所以也就进入了最“不听话的阶段”,这也是每个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
我们尽量不用“管”的概念,不是强压约束,而是要建立规则,正确引导。我们给出的方法是:
结合生活教学法
1、建议家长开始建立家庭规则,父母和孩子一起共同遵守。建立家长规则,要和孩子一起商量,孩子一定要参与建立家庭规则的过程,必要时把这些规则用图画的形式画出来,贴在家里,随时提醒:
如:每天可以看10分钟的电视,玩玩具后要把玩具放到整理箱里,每天要看一本图书等。切记家庭规则不是给孩子一个人定的,是给每位家庭成员定的,大家要共同遵守。父母要为孩子做出榜样。
同时,还要制订不遵守规则的惩罚方法,目的是让孩子承担不遵守规则带来的后果。
例如不收拾好自己的玩具就不能看电视、宝宝总摔扔玩具时,家长可以把宝宝的玩具都收起来,告诉他1天内不准玩玩具等,逐渐理解接受自己的行为结果,同时孩子的受挫能力也会增加。
2、建议家长,生活中不仅关注孩子“不听话”,更要关注孩子听话、不任性的行为,对他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积极的表扬、夸奖。
这样孩子就会懂得什么是大人赞成和允许的,什么是大人反对和制止的,慢慢就会建立规则意识,规则建立后,我们就会发现孩子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发脾气、不听话”的现象随之就会减少。
总之,在孩子闹脾气、不听话等时,家长尽可能保持冷静,同时给予孩子耐心、正确的引导,尝试与孩子进行正向沟通,不仅可以增加亲子之间的关系,从而逐渐养成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孩子总是哭闹
关于孩子总是哭闹的问题,总的来说,孩子会用最“有效”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或寻求帮助。
因此,建议家长应该避免让孩子哭闹成为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式。
对家长的建议:
我们要教会孩子表达需求的其他方式,教会孩子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当孩子不会表达自己的情绪时,可能只会用哭喊来表示,我们引导和教会孩子学会用语言或表情、动作表达情绪,然后和孩子一起练习。
同时,建议父母一定要尽可能的增加陪伴孩子的时间,多安排一些亲子活动,满足孩子情感的需求。
早期教育对人一生的发展致关重要,像计划免疫,因此,摇篮一直致力于做对孩子终身发展负责的教育!做好早期教育,首先需要我们“读懂孩子”,了解孩子,只有全面的了解孩子,才能全面的发展孩子!以懂得为前提的教育,才能得法。由于不了解孩子,我们往往容易只看到“问题”,孩子很多的能力和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在生活和成长过程中不断学习获得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