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想让孩子听话又有主见怎么办

父母想让孩子听话又有主见怎么办,第1张

父母想让孩子听话又有主见怎么办

我有一个让孩子听话有主见的好方法。“太听话”的孩子一定是“被压抑”的孩子。他认为不听话是危险的,只有听话才能赢得父母的爱。

如何培养听话、有主见的孩子,通常是从“教养平衡”、“适度退缩”或“规则与自由”等方面来讨论。很容易因为所谓的“适度”和“平衡”难以确定而陷入“说的很对,做的很难”的困境。那么,有没有更好的认识或者方法来帮助我们呢?我的回答是:是的。请看下面两句话:

我们真正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们要做什么样的父母?

这是两个相似但本质不同的角度。按照前者的逻辑,“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仿佛“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是我们可以“想要”的东西。这显然是不对的,因为一个孩子有他与生俱来的气质,有他自己的选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其实是我们力所不及的,而“成为什么样的父母”是我们力所能及的,这是两者最大的区别。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孩子身上时,我们会体验到“能够把握”的奇妙感觉。

比如我们要孩子“听话”,重点就是做一个“我的孩子愿意听我的话”的家长。那么,接下来就是如何做到“孩子愿意听我们的话”。其实这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如果孩子们能做到以下几点,他们自然会听我们的话:

1。必须保留一个词

不要轻易承诺(比如礼物或者旅行)。如果你答应了,就把它记在心里,你必须兑现它。因特殊情况不能兑现的,要真诚道歉,就像朋友一样;

规则很明确。允许就是允许,不允许就是不允许。比如和孩子逛街只能买一个玩具,但是孩子决定买什么。然后,如果孩子买了以后还想再买,一定要明确坚决的拒绝(不要生气,拒绝就好)。同时,无论孩子想买的玩具性价比多低,多不适合孩子,我们都不能否决。让他决定(其实孩子当然可以从错误的选择中吸取教训)。

2。让孩子感觉到我们完全为他着想

这一点是孩子先“感觉”了才算数。很多父母都是好心为孩子做任何事情,但是孩子不亲父母。这是因为父母给孩子的是孩子想要的而不是孩子想要的,父母不知道孩子想要什么,也不想知道。孩子只是想和妈妈一起玩。妈妈们认为花高价报班或请家教是“爱”,但又不想花时间陪孩子玩。他们认为这不重要。这种情况下,孩子就是感觉不到。如果他们感受不到“爱”,被迫付出,抑郁了就会反抗或疏远。

教孩子做什么或不做什么,也能让孩子感受到“为他着想”。比如你不会玩电插座,就让他觉得这是为了他的安全。怎么感觉就是告诉他危险;比如“你现在好好学习,将来就有出路”,孩子就是感受不到这种话,因为他太小了,对“未来”没有概念,所以他能做的就是让他感受到“自己成就的成就感”和“学习本身的快乐”。

3。说服孩子

我们相信自己说的话,也能做到。我们的建议是必要的、有价值的、可行的。孩子不会做什么,不懂什么,不懂什么,如果我们能在他们需要的时候教他们,帮助他们,他们就会被我们说服。反之,孩子就不会相信我们了。比如我们教育孩子要诚实,其实就是“诚实≠说实话”。别人请我们吃饭,我们不想去。我们会礼貌地说“今天不行空,以后再约”。这不是“说真话”,但不代表我们不诚实。我们可能觉得孩子太小,用不着这么多,但是他们很敏感,很认真。这些都在我们的眼里,我们的内心是矛盾的,是怀疑的。比如我们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努力进步,如果我们自己的生活处于一种稀里糊涂的状态,我们的话就没有力量,因为孩子相信自己看到的远比听到的多。

总之,如果能让孩子觉得我们说的话算数,有用,不强加于人,替他想想,孩子还有什么理由不听我们的话呢?其实孩子是非常依赖和看重父母的。他不听话,往往是因为我们的话不那么讨别人喜欢。如果父母不喜欢孩子说的话,父母坚持让别人听,结果会怎样?看看你身边亲子关系不好的家庭就知道了。

让孩子独立并不难,只要我们的期望是“做一个让孩子独立的父母”。如何做一个“让孩子有主见的家长”?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允许孩子做他自己

儿童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大不相同。大人往往不能理解孩子为什么“吃了就玩”,为什么那么喜欢玩;孩子不能理解为什么大人那么忙,为什么和自己在一起的时间那么少,为什么自己喜欢的大人不同意。他们常常会想:你不重要吗?你不够好吗?你不值得吗?(“重要”和“值得”这两个词孩子可能听不懂,但他们有能力早早感受到)

孩子很难理解大人的成人世界,但大人可以通过学习和观察来理解孩子。如果看到了这些客观差异,那我们能不能就让孩子做那个需要大人操心陪伴的两岁小孩?

另外,虽然孩子是我们生的,遗传给了孩子,但是孩子和我们还是有很多不同的,包括他的性格,喜好,习惯等等。我们允许孩子根据他的需要和兴趣做他自己吗?如果孩子的兴趣和我们大相径庭,我们能不能放下对孩子的期望,为他的兴趣买单?如果孩子的性格不是我们欣赏的,我们能尊重吗?是他的性格吗?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会越来越有自己的主见。但由于父母与孩子在成长背景、成长经历、价值归属等诸多方面的巨大差异,孩子的看法很可能与我们不同。我们如何处理这些差异?如果不允许孩子有不同意见,他们的“主张力”从何而来?

总之,如果我们能尊重孩子和自己的差异,我们和孩子就能互相接纳;如果我们能欣赏孩子的差异,我们和孩子就能互相滋养。互相接纳,亲子关系和谐,互相滋养,亲子关系会更亲密,会被别人欣赏。

2。相信孩子可以做自己

人天生喜欢自由和独立,而依赖完全是后天“培养”出来的。依赖型孩子是如何“培养”出来的?最大的原因是“不放心”,“不放心”的背后是“不相信”。

怎么叫“不安”?请看:

a“小朋友,多吃点,不然一会就饿了”[h/]

b“今天很冷。多穿点衣服,不然你会感冒的"/h/]

c“你还不行,我来”

d“这个不行,你得……”

e“不管他学习不学习,他都知道怎么玩”[h/]

小孩子连吃的穿的都不知道吗?饿了就知道吃了,冻了就知道穿了。问题是父母,而不是孩子,无法忍受那种饥饿或冰冻。

孩子不只是需要学习。谁生来就有?“这样不行。”他不做完是不会知道的。如果他不犯错,他怎么学习成长?通过尝试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到,这才是人类最基本的学习方式!

就学习而言,两个主要驱动力是自主性——“他在学习”和成就感——“他能学习”。父母每催一次,孩子就少催自己一次,自主性就被破坏一次。

建议是家长一开始就告诉孩子这个:这是你的事,你需要自己决定,自己负责。我愿意帮助你解决任何困难,但要不要我的帮助由你自己决定。对父母和孩子唯一的要求是“孩子对自己有要求”,唯一的帮助是“孩子能自助,知道怎么做,怎么得到帮助”。

我们能相信:

a,这个孩子在那个年龄可以做要求他做的事情

b,孩子不会,他们会学。学习往往是在错误或失败中完成的。学习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c、孩子生来就有独立的愿望和能力

d、孩子生来就是向上向善的

如果父母真的能相信这一点,那就按照孩子独立的要求,给予必要的支持、建议和帮助,而不是按照父母的理解,把支持、建议和帮助强加给孩子。我相信孩子们很快就会独立。

综上所述,如果我们关注的焦点是“我们应该成为怎样的父母”,“听话”和“有主见”不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而是硬币的正反面。它们是一体的,并不冲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674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8
下一篇2022-1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