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孩子比最大的孩子更有头脑。发生了什么事?二胎和老大除了出生顺序会有很大区别吗?老话说“老大蠢,老二奸,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同一个家庭的孩子,仅仅因为出生顺序不同,智商和性格就完全不同吗?
出生顺序和性格,这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话题。不仅我们普通人感兴趣,心理学家也从未停止过这方面的研究。
更 100年前,心理学家开始研究出生顺序。长期以来,科学家们认为出生顺序会影响一个人的智商和性格。
在这里,我们必须提到一位博学的科学家——弗朗西斯·高尔顿——第一位研究出生顺序的科学家。
他还有一个著名的表亲——《物种起源》的作者查尔斯·达尔文。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高尔顿开始关注人类的个体差异。
1874年 ,高尔顿分析了英国一个半世纪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发现这些科学天才大多是家族中的老大。因此,高尔顿得出结论,家中最大的孩子比其他孩子聪明,他推测这是因为最大的孩子得到了父母最多的关注。
半个世纪后,奥地利精神病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与弗洛伊德同时代、同样著名的人,首次将出生顺序与人格特质联系起来。他认为出生顺序在人的一生中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决定了一个人在友情、家庭、工作中的处事风格。
阿德勒在书中写道,在弟弟妹妹出生前,大哥享受了一段独享的时光,但当老二出生后,他被拉下了王位,失去了特权。这种改变会给他造成一系列问题:他变得暴躁、保守、畏缩,过于强调认同和遵守规则。
但是,如果大哥能在弟弟妹妹出生后,迅速度过“失势”的危机,发展合作,帮助父母照顾弟弟妹妹,他会比弟弟妹妹更有责任心。
中间的孩子从小就要和另一个孩子分担父母的照顾,自然懂得配合。后面的孩子出生后,就不会感受到“掉下王座”的失落。阿德勒指出:
中间的孩子比最大的孩子更懂得奋斗,更有才华,也更成功。最小的孩子,从小被父母惯坏,缺乏靠自己成功的勇气,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现在广为流传的《家庭星座图》描述了家庭中的老大和老二通过竞争发展出特定的性格特征,最早源于阿德勒的理论。这个理论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了。
从阿德勒开始,出生顺序对人格和智力的影响就成为心理学中一个非常有争议的话题。
然而,最近随着新的统计研究方法和大样本的应用,几个被广泛认可的大规模研究结果表明:
“出生顺序与性格无关,与智力只有很少或没有关系。
于是,有研究者直指核心问题,认为出生顺序本身就是“一种深入人心的非理性信念”。言下之意,题目本身就是不理性的。我们分手吧,不要再浪费人力、财力和时间在不必要的研究和争论上了。
为什么科学研究的结果与我们的直觉相差如此之大?
一些心理学家提出,出生顺序很容易与孩子的年龄、家庭规模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混淆。这些因素增强了出生顺序的力量。
我觉得美国知名心理学家朱迪思·哈里斯的解释更有道理。她说,出生顺序可能有作用,但这种作用非常短暂,仅限于家庭。孩子出去了,就不再是家庭里那个脾气暴躁的大哥,或者与人交往时叛逆的弟弟(妹妹)。
比如我家大宝在家挑食,上学什么都吃;在家磨蹭,在学校嗖嗖飞快;有时候在家抢弟弟,在外面特别照顾比他小的孩子。
鲍尔还年轻,所以你看不出有什么不同。但是,这些足以让二胎妈妈放心:我们不需要担心大哥会不会太老实,或者二胎会不会太叛逆!
出生顺序对一个孩子的性格和智力影响不大,那么什么重要呢?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斯科特 考夫曼在他的书中写道:即使是最小的遗传和环境优势,也会在日积月累中被环境反复放大,产生“乘数效应”,成为巨大的优势,这样的效应会随着人的一生发展而反复重复。
考夫曼给出了一个判断家庭给孩子提供智力支持的质量和数量的简单标准,包括:
父母对孩子的倾诉有多深;
孩子能接触到书、杂志、报纸和电脑吗;
父母为孩子大声朗读的频率;
父母带孩子外出的次数(比如去博物馆);
这个家庭的温暖和友好。
在这些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抚养二胎的经验,我觉得有二胎的家庭可以有意识地为孩子提供以下支持:
注意二胎出生后大哥的情绪
很多妈妈担心二胎会让大哥出生后性格大变。其实二胎出生后,注意老大的情绪,出生顺序对孩子不会有太大影响。这里强调一下,老板的心情很关键。
老二出生后,我更加注重每天和大哥独处的时间。我经常利用老二睡觉吃饭的时间和老大玩游戏看书。
而且,我会有意识地树立大宝“老板”的风格,在生活中尽可能地给老板自主权。这样既能让他感到被重视,又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教育”时间。
比如带老二的时候,邀请大哥帮忙换尿布,喂弟弟喝水。我们三个人在一起的时候,让老板出主意,玩我们三个人可以一起玩的游戏。这样不仅能让大宝成为你的好帮手,还能帮助他树立责任感,有效防止他欺负鲍尔。
当然,有一点确实存在。父母的爱不会平均分配,孩子会互相竞争。这些是无法完全避免的。我们应该为孩子抛开各种标签,关注他们的需求,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两个孩子在一起,总会有没完没了的冲突。我该怎么办?
我的主要原则是:第一,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当孩子寻求帮助时(比如抱怨,请大人评判),你可以参与。
比如两个孩子为了抢座位发生争执,我会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把他们拉到一起讨论,就像现场解说员一样。
我会在讨论中关注:
让每个孩子都有发言权,都能表达自己。我负责帮孩子总结,做事实陈述,引导话题,提醒孩子注意别人的感受,但我不会做判断。
如果其中一个孩子还不会说话,我也会帮他表达。
比如我会对老板说:“我哥说你坐了他的位子,他很生气。他想让你还给他。」
老板可能会说:“他昨晚刚坐到这个位置,又不是固定位置。我可以早上坐着。另外,他先推我是不对的!」
然后我对我哥说:“我哥说这个位置不固定,可以坐。他说是你先推他的,这也不对。」
在这个场上讲解的过程中,两个孩子会觉得自己被别人理解了,问题可能在中途就解决了。我哥可能会让我哥继续坐那个座位,也可能我哥换个座位。
但是,还是有很多时候,他们可能还是会说同样的话,你我互不要。这样的情况,我会请两个孩子给出解决办法。
能达成一致最好。如果不能,也没关系。至少双方都能理解对方对这件事的感受。这对孩子来说,比决定谁坐哪个位置更有意义。
当然,即便如此,他们可能还会继续争论下去。我该怎么办?
我会选择,这次听我哥的,下次听我哥的。也就是说,临时确定一个方案,大家都遵守。但如果吵架影响到别人,包括我和他们的父亲,我会说:“看来你们俩还没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你有权利吵架,我和我爸有权利不受影响。你可以去别的地方解决。通常这个问题会瞬间解决。
总之,对于会表达的孩子,我们可以通过帮助两个孩子说话,来示范如何通过沟通来化解分歧。这有助于孩子理解别人的想法。
结论
最后,我想强调一点,和谐的家庭氛围对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如果家庭成员相亲相爱,气氛温馨,那么这个家庭的孩子在快乐、满足、自豪的积极情绪中的时间会更长。这样不仅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也让我们的育儿过程更加快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