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上,总能看到小孩拿着手机刷QQ空。孩子总是戴着耳机听歌,我可以跟着大嗓门哼唱。我抬头的时候,眼神总是呆滞的。每次看到这一幕,我都会叹气,然后低下头继续看手机。
其实高科技产品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的好处。我们不用装个溜溜球扔来扔去,也不用拿个铁箍滚来滚去,更不用抓蟋蟀然后来比赛了。因为一部智能手机可以给你带来一切,但是俗话说,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伤害,孩子成绩下降就是其中之一。今天,让我们放下手机,听一听学而思网校的郑武老师。
孩子为什么会依赖手机?其实经过多年的观察,我发现孩子依赖手机的原因各不相同。第一种是社交依赖,即手机通讯录有200个好友,微信朋友圈有300个好友,各种QQ群有4000多个好友。如此强大的网络,让孩子难以割舍。
第二类是游戏依赖。儿童手机里有很多游戏,都是连连看、魂斗罗、超级玛丽等大型网游。长期战斗中积累的功勋和经验,让孩子们舍不得离开,他们更愿意战死沙场。
第三种是娱乐依赖。手机里朋友和游戏不多,都是电影,音乐,电子书。电影往往是励志大片,比如电视剧《还珠格格》,动辄上百集。歌曲范围从黄家驹的新歌到中世纪的法国民谣,再到大悲咒。电子书往往不是世界名著,而是一些校园新鲜小说,比如《我是校花》、《我怕谁》等等。所以,如果孩子对手机特别依赖,我们要先分析他属于哪一类,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对于孩子玩手机,家长们有哪些管束方式?
查阅了近十年的法制晚报,了解到一些关于管理孩子手机的新闻。在这里,我分享给你。比如武汉一中为了禁止学生使用手机,老师当即用锤子砸碎,并设置了“手机尸体展示台”。再比如,上一年级的女儿玩智能手机上瘾,着急的妈妈为了一部三千多的新手机大发雷霆。等等,大家都看得出来,这些方法其实没什么效果。如果你砸了孩子的iPhone5,你很可能会改变主意给她买一部iPhone6plus。这真是你老婆的损失,你军人的损失。
第一种:只玩——给孩子买智能手机,不限制使用。只要孩子闯红灯不打游戏,家长就听之任之,不予理会。
第二种:随意管理——给孩子买智能手机,根据场合、使用时间等因素进行照顾。当你觉得需要照顾他们的时候,不需要的时候就不要在乎。比如,听说隔壁王二毛的同学玩手机成绩下降,回家就把孩子的手机没收了。后来听说王二毛离家出走了,赶紧把手机还给孩子。
第三种:软隔离——给孩子买智能手机,但是限制使用时间,时间到了就没收,或者不给钱买流量包。在非娱乐时间,孩子的智能手机除了打电话、发短信,剩下的唯一功能就是看时间。只有一款贪吃蛇游戏被强制卸载。
第四种:硬隔离——不要给孩子买手机,或者给孩子买82年的黑白屏手机。比如买一台诺基亚大屏老人机,原价199元,优惠195元。只为了你能随时随地联系到孩子。
我觉得如果能一直保持第四种的话会很有效果,但其实很多家长都经历过这四个阶段,基本都是从第一种变成第四种。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从人性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吧。
家长的管束效果为何越来越差?0-3岁,父母会因为孩子会玩电子产品而高兴。看到宝宝切水果比自己快,同龄的小伙伴还处于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的状态,我们觉得孩子终于没有输在起跑线上,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不仅不禁止,还会教孩子一些一刀切切多个水果的技巧。
3-6岁,父母会想,没时间陪他们玩,就让他们玩手机。反正孩子没事干。小孩子玩手机,至少不会为我哭。这时候孩子们已经可以排好队,用几个豌豆射手扫一群丧尸了。家长们忙着在群里抢红包,无暇顾及孩子。
6-12岁,父母会进行条件控制。我们会觉得孩子这么辛苦,学完了再玩是没问题的。人,最重要的是开心。只要你开心,一切都会好的。偶尔在网上看到有孩子玩手机,什么都没了,会有点担心。不过,看到孩子这么听话,我也就放心了。至于人,最重要的是开心。
12-18岁,开始进行高条件控制。因为这个时候已经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孩子看到手机眼睛直了,傻眼了,眼睛里的光比手机屏幕还亮。孩子跟父母说话越来越不耐烦,却愿意为了一个基本没用的设备耐心刷十几个小时的机。这个时候事情就失控了。有的家长放弃了,拿起手机刷朋友圈解闷。
所以你看,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们往往是等问题严重了,才想办法从源头上处理。此时,没有来源。也就是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并没有非常清晰的认识。等到我们有时间或者精力去处理的时候,已经太晚了。那么我们需要做什么呢?
那么该怎么办?搜索
为了让我的建议更中肯,我先翻墙去国外网站看看国外的家长和学校是怎么做的。到了南非,我发现人们根本不担心这个问题,因为孩子们没有手机。所以我去了发达国家。西班牙一份研究报告指出,重度手机成瘾者中,会出现莫名其妙的身体疼痛,社交能力大大减弱。这些症状与很多地方的药物依赖或赌博导致的心理症状不谋而合。网瘾”已被纳入“精神疾病”范畴,以提高公众对此事的认识。在韩国,孩子入学前有一个手机储藏室。手机放学后一定要放下再拿起来。在日本,学校会成立各种课外活动小组,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跳高、跳远、骑马舞等等。
但是,这些事情只有全社会和学校的后盾和支持才能做到,而且在现在的中国很难马上实施,除非我们的受众包括教育部长什么的。父母能为我们每个家庭做些什么?我们总结一下。
一、尽量晚让孩子接触和玩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
孩子上学前尽量不要给孩子玩太多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等孩子上学后有了一定的自制力,再慢慢培养他们使用电子产品的习惯。尤其是两三岁之前的孩子,不要和他们玩,因为屏幕的刺激对眼睛的发育影响很大。孩子对电子产品的抵抗力就像磁铁的负极对正极的抵抗力,基本没有。所以不要以为孩子玩电子产品是为了培养智力。我觉得把泥捏成球比切水果好。
二。把家里的电子产品尽量藏起来,让孩子不知道
孩子对什么都有强烈的兴趣。只要你把手机收起来,他自然会去找另一个他感兴趣的东西,比如iPad等等。当然,iPad也得收起来。
三。父母以身作则,不在孩子面前玩游戏等。
父母要以身作则。不管他们多喜欢玩游戏,只要孩子在,他们就不能玩。如果想玩,可以一个人在孩子看不到的地方玩。从法律上讲,如果你靠近朱者赤,你就是黑人,我们就是手机的奴隶。不要影响你的孩子。我看到有的家长居然向孩子炫耀自己新手机的很多游戏功能。这不是教唆犯罪。
四。当孩子淘气的时候,不要把玩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当成奖励
这是很多家长犯的错误。只要孩子不听话,不吃饭,就给孩子电子产品玩,以换取吃饭或者听话。往往孩子一旦想玩,就会闹,不吃饭,什么都不做,跟你撒。这个时候,估计很多家长的钱还没亏完。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所以建议抓住这个关口的开始,不要让孩子养成这个坏习惯。其实就像有些人听说喝酒有害健康,所以用了十年才最终用抽烟代替喝酒。这有什么用?
五、多给孩子一些有趣的书,或者带孩子去户外参加集体活动
一旦孩子已经上瘾,也不要太着急。帮助孩子慢慢戒掉。尽量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比如给他们很多有趣的书,陪他们读故事,或者带他们去户外活动,和他们交朋友,慢慢培养他们的其他兴趣,这样他们玩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的兴趣就会逐渐降低。有家长跟我抱怨,作为书香门第的孩子,根本不喜欢什么书,一本都不看。我问爸妈你们有什么书?真不知道家长怎么说。所以,你看,只有父母真的爱读书,爱分享,孩子才会慢慢喜欢。
六。放学后需要用的时候,控制好时间和内容,避免游戏的诱惑
孩子上学后,因为学习需要,或多或少会用到这些电子产品,比如小猿搜题、猿题库、家长帮、百度作业帮、有道词典等等。此时,尽量不要在手机、ipad上安装游戏等会上瘾的应用,尽量多安装一些学习工具或与学习相关的学习软件。同时,控制孩子的使用时间,一次尽量不要超过1小时。我看到有的家长手机里有各种吃喝玩乐的软件。唯一的学习软件是有道词典,从来没有安装过。这样的手机会对孩子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七。多陪陪孩子,培养孩子的兴趣
对于一些孩子来说,玩游戏也有很深的历史渊源。例如,父母太忙,没有时间照顾他们的孩子。这个时候,孩子就会用游戏来消磨时间。长此以往,他们会对游戏产生依赖感。如果父母能每天抽出时间陪孩子读书学习,在孩子面前做一个严格自律的人,一定会把更多的心思和精力花在学习上。
八。和孩子制定三条规则,依法管理家庭
现在有些孩子已经对手机产生了不可磨灭的感情。没有手机,人处于生不如死的状态。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如果用枪指着孩子,手机被残忍地收起来锁在保险柜里,保险柜的钥匙也被锁在保险柜里,这可能会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严重的伤害,他们可能会一怒之下做出过激的行为。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和孩子制定三个规则,每天可以玩半个小时,但必须是在所有作业完成之后,如果玩超过半个小时,下次会相应减少时间。
九。让孩子赢得自己玩手机的时间
首先,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冒险的行为,但是对于那些确实无法在短时间内完全摆脱手机的孩子来说,真的没有办法。有的孩子用心经营自己的游戏账号,在游戏世界里已经做到了一统天下的地步。如果他走了,国家会怎么做?这种家国情怀,让孩子们舍不得离开。还有的孩子搞了几年QQ空,交了很多全国各地的好朋友,甚至东南亚北非。如果瞬间消失,这些跨越国界和肤色的友谊该何去何从?所以,对于这些情况,我们可以制定奖励措施。如果每天作业做得好,准确率高,我们就赢得了半个小时的游戏时间。这也是对孩子的一种激励。
十、让孩子意识到玩手机的危害,帮助孩子加强自控能力
有些孩子从来不认为玩手机有害。如果他们考得不好,可能会认为自己没发挥好,这和他们玩不玩手机关系不大。班里的学霸也是边玩游戏边复习。所以,如果孩子根本意识不到玩手机的危害,我们就得想办法和他们沟通。最好是让他们经历一下自己这几年的变化,比如耐心的减少,体重的增加,成绩的下降,朋友的减少等等。,并帮助孩子增强自制力,比如向自制力强的同学学习,自己制定每天的作息计划和每周的学习目标,等等。
当然,方法其实是多种多样的,孩子的特点也是千变万化的,那么需要什么样的方式来控制孩子呢?每个人也需要结合自己家里的实际情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