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努力的孩子,会有和其他孩子不一样的思维模式。看看你的孩子,对吧?最近燕燕妈妈留言,跟我说了这样一件事。或许很多家长都能从孩子身上找到类似的影子:
亲子运动会那天早上,燕燕刷牙后穿衣时突然拒绝穿运动服。她反而哭着说要穿那件深红色的格子裙。在运动会上穿裙子显然不合适。燕燕的妈妈一开始不同意。燕燕拍着胸脯说“穿裙子会更辛苦”,眼看时间到了,燕燕妈妈只好同意。路上,燕燕很开心。看到同学们都穿着运动服,她不但不觉得尴尬,反而显得很兴奋,妈妈也很不解。
燕燕参加接力赛,几个小朋友推着工具车去捡球。比赛中,燕燕从蹲下捡球到站起来推车的过程中,不小心踩到了裙子,差点摔倒。走了几步,她站稳了,最后燕燕的B组输了。比赛结束后,燕燕看到A组孩子胸前的金牌,不以为然地说:“有什么大不了的?要不是我穿了裙子,我就揍你了。”妈妈很纳闷,既然孩子都知道穿裙子会妨碍比赛,为什么还要坚持出门穿呢?
当然,有些没心没肺的孩子只是想变漂亮,但有些孩子却故意给自己设置障碍(简称自我障碍)。早在1986年,美国心理学家艾尔肯就发现,儿童有时会通过故意摧毁自己来保护自己。孩子的心理底线是这样的——我不是真的失败,而是因为某种原因,我本来会做得很好。
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找到类似的情况:
一个孩子在唱歌表演前,会故意对一个大人说“我今天嗓子不好”;
一个孩子会在掰手腕比赛前说“我还没吃早饭呢”;
一个孩子可能会在跑步前告诉老师“鞋子太松了”;
一个孩子在跳舞前可能会说“脚刚碰到台阶”;
一个孩子也可能在滑板前告诉别人“滑板有问题,可能会影响成绩”;
在一场重要的考试前,一个孩子甚至可能把他的闹钟“弄坏”或者“误了车”……
其实孩子的这些情况是很常见的,只是往往被家长忽略了,因为大多数家长往往不加思考就把孩子的这些情况当成了事实。当然,这些情况有时候真的是客观存在的,但同时也反映了孩子消极的一面:为什么不努力消除阻碍成功的不利因素,然后再投入呢?
习惯自我设限的孩子,背后的心理是这样的:
这些孩子自尊心很强,往往害怕失败,害怕表现不好,会对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在他们的观念里,当他们努力失败的时候,他们会受到比“我失败是因为我没有努力或者其他外在因素”更大的打击。如果努力后失败了,他们会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失去信心。而当他们自我设限失败后,很容易找到借口,不是自己的能力,而是别人或外界的问题;当他们自我设限成功后,他们很容易往脸上贴金——“你看,我没试就成功了,证明我能力不错”。
父母应该警惕那些习惯于自我设限的孩子
一个习惯于自我设限的孩子,就相当于把自己困在笼子里,把自己埋在坟墓里,像青蛙一样跳进深井。这种孩子做事前不尽全力准备,也不尽全力参与。他们错过了从失败中学习的机会,这最终会阻碍他们的进步和成长。
这些孩子也善于创造自己的幻想虚荣。他们经常吹嘘自己不努力,比如“如果我像你一样努力,我一定能拿第一”,“我很聪明,但我就是不努力学习”,“我是个好运动员,但我鄙视奖牌”…
等他们长大了,可能会说“我就是看不起这钱,不然我就拼了”,“要不是公交车耽误了,这个公司早就录取我而不是他了”...
自我设限最终禁锢了他们的成长和一切可能。可惜,他们一直在为自己编造谎言,却依然原地踏步。如果父母发现你的孩子有自我妨碍的迹象,他们不应该轻视你的孩子。
父母应该给孩子养成这样的习惯
记得有一次在幼儿园遇到一个可爱的小朋友。他说:“阿姨,我以前跑得比你家大牛还慢。和昨天刘翔一样,穿着内裤在家跑了半个小时。猜猜发生了什么?今天我和你的丹尼尔一样快。我今晚就回去练穿裤衩,明天就比你大牛还快……”我忍不住笑了,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天真,更是因为他懂得努力和坚持。
同样,作为父母,从小时候起,我们就应该鼓励孩子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成为最好的,不管他们发生了什么。我们可以允许他们失败,但不能允许他们不努力。我们要鼓励孩子正视失败,不要为了避免失败或者怕让自己难堪而给自己设置障碍或者找借口。从小就给孩子灌输这种思想:“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找不到自己的缺点。更可怕的是你无法进步。”当然,家长也不要有自我设限和自吹自擂的习惯。如果他们失败了,他们就会失败。珍惜剩下的努力机会,以积极的态度为孩子树立榜样,鼓励孩子以坦然的态度面对挑战,尽一切努力追求成功。即使他们失败了,他们也不需要害怕。
当孩子有一天满脸沮丧的告诉你“妈妈,我尽力了,还是失败了”的时候,你一定不要忘记赞美他们的勇敢和努力,因为这样的孩子没有掩护,没有借口。你只需要鼓励他们吸取经验,继续努力,总有一天他们会带着丰硕的成果回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