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不听话倔强娃?别着急,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你

家有不听话倔强娃?别着急,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你,第1张

家有不听话倔强娃?别着急,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你

1

小时候,邻居家的孩子,

有一个很响亮的外号——“能斗”。

他有什么能力?

说到学习,他的成绩很差。

我因为调皮经常被老师训斥。

他的能力主要是对抗他的父母。

用她妈妈的话说:

“我们家这小子,叫他往东走,他就得往西走,

是一头小倔驴。"

因为经常惹事,能豆被父母打了。

有一次,我亲眼目睹他犯罪,

还被他妈打了一巴掌。

但是能豆一句话也没说,甚至哭了。

出了家门,他的眼泪终于落下来了。

我问他:疼吗?

如果是我,我早就痛得哭死了。

他擦掉眼泪,变得很严肃:

哼,再痛苦我也不会向他们哭诉!

长大后,我学习和研究心理学。

我才知道,其实是当时小能斗的固执,

只是个门面。

一个人越固执,他的心就越柔软。

固执只是他的保护色。是极度自尊的表现。

在他们的字典里,输了就不能放弃。

倔强孩子的心,

是嘴闭到人群散去的瞬间,

会偷偷抹眼泪。这是他们最后的尊严。

是一种说不出的痛。

还有那些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倔孩子,

到底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2

心理学认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会有两个“倔强期”,

一个3到5岁,一个12到15岁。

这个倔强期也叫叛逆期。

这其实是孩子成长的正常阶段,

是自我意识发展的表现,

如果家长知道这条规定,

如果处理合理,孩子可以顺利度过。

另一方面,如果此时父母承担了绝对的权威,

不考虑孩子的心理特点,

只会压抑,或者放任,

是固执、叛逆、不听话的孩子的培养模式的开始。

有人说,拧孩子就有拧家长。

所以,固执也是一种性格遗传,

是基因造成的。

虽然我同意固执可以“遗传”,

但是我觉得倔强不是基因里自然形成的,

不可变。

固执比遗传更有传染性,

是行为模式的复制品。

其实是父母的行为,

由接触它的儿童复制,

形成“遗传”错觉。

如果父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调整培养模式,

你也可以养一只不扭不倔的,

举止从容的孩子。

理解和尊重孩子不仅仅是一句口号

理解和尊重成了口号,

大家都知道,可惜,

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前几天,和孩子在操场玩的时候,

我刚看到一个

真正的“倔儿子VS倔爸爸”大戏上演了。

一对父子来骑自行车,

5、6岁的儿子骑上自行车,

兴奋地沿着环形跑道骑行而去。

爸爸在背后大声叫儿子:

你骑错方向了。这是相反的方向。回来吧!

儿子不想回头,但还得继续骑。

爸爸态度坚决,命令道:

照我说的做,回来!

儿子依依不舍的回来了,

但是明显委屈了。原本的气势减少了一大半。

后来孩子的车骑过一个小水坑的时候,

它弄脏了轮胎,溅了一些泥水在我身上。

他停下来求父亲洗轮胎。

水龙头就在草丛边几米远的地方。

爸爸坚决拒绝,提高了声音:

不行,回家再洗!

孩子哭了,不愿意再停了。

而且爸爸明显很烦,

从孩子手里抢走的自行车,

捡起来朝车的方向走。

小男孩哭得更厉害了,父亲无动于衷。

反而怪他:你没救了!

坐车可以这样哭吗?

在这个场景中,我是一个旁观者,

看在眼里,忧在心里。

这个父亲根本不了解孩子的心理,

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指令做事,

结果事与愿违,孩子不高兴了。

他也很沮丧。

因为他缺乏对孩子的理解和尊重。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海姆?Guinot说:

“在情绪激动的时刻,

没有什么比得上一个人的倾听和理解,

更让人欣慰。"

父亲无视孩子的感受,

孤傲不妥协,

是典型的固执行为模式。

这种简单粗暴的交流方式,

是亲子关系的大忌。

作为父母,孩子的合理要求,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要尽量满足。

不合理的要求和做法,

父母也要有同理心,要和孩子有“同理心”。

感受他的痛苦。

先告诉孩子要理解他的感受,

去感同身受,去体会他的情绪。

当情绪平复后,

我们来说说为什么不能认同他。

让孩子慢慢接受,

我不会因为被拒绝而发脾气。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模式,

是孩子与他人建立关系的基础,

也是一个孩子性格和情商的基石。

没有无缘无故发脾气的孩子,

更不会无缘无故的固执,

这背后的原因,

我们需要有思想的父母去仔细探索。

对于孩子的自主感,

父母应该做的是尊重和理解,

然后引导孩子倔强,

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

过多的干涉会适得其反

倔强孩子的一面,

经常会有一个唠叨又爱管闲事的家长站着。

干涉过多是很多家长的通病。

我认识一个朋友,他的孩子很瘦,

与同龄孩子相比,他们身体虚弱,容易生病。

她全拿走了,

都归结于孩子挑食。

她和老公一起上班,公婆一般帮忙看孩子。

而且我婆婆以前是搞食品科学研究的,

特别注意全家人的饮食起居。

按理说,孩子应该白白胖胖的养。

但是就因为我婆婆太在意食物的营养搭配,

反而限制了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

孩子从小就被要求定点吃饭,

每天吃什么,怎么吃,奶奶说了算。

但是这种过度的干扰,

让孩子逐渐对吃失去兴趣。

我朋友的老公从小就挑食,

所以婆婆经常抱怨她的孙子:

“这孩子倔。让他吃菜,他偏要吃肉。

就像他爸爸一样。"

但是我不知道,两个孩子的粮食问题,

其实是她栽培不当造成的。

控制欲太强的父母,

喜欢唠叨骂,

时间长了,孩子自然就烦了,

父母的话会渐渐充耳不闻,

有时候他会顶嘴,

即使知道自己错了,也要争辩。

好孩子可以夸,坏孩子可以骂

当代西方教育一直很重视对孩子的表扬,

认为适当的表扬是一种有效的鼓励,

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鼓励和肯定也是训练倔强孩子的最好武器。

一个倔强不听话的孩子,

经常有演出,

就是和父母或者老师乱搞,

甚至经常故意犯错,

来表现自己的存在感和成就感。

鼓励和肯定就可以了

很好的满足他的需求。

在澳大利亚的学校里,

在你孩子期末带回家的成绩报告里,

没有具体的分数,也没有“差”的选项。

老师的评语中,大部分都是鼓励的话语。

孩子的优秀表现会得到强烈的肯定和表扬;

如果你不擅长,你会委婉的指出问题。

例如,在性能报告中,

你很难看到“倔强,不听话,不爱交际”[h/]

代替这些否定词,

是“精力充沛,培养专注力,多发展友谊”[h/]

等等。

这样的措辞,

既不会挫伤孩子的信心和积极性,

家长看完后,

我也意识到我孩子的问题。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

我们对自己的了解,

其他人的反馈。

家长和老师的积极反馈,

会让孩子感受到关心和爱护,

他不需要表现得出格叛逆,

以显示他们的存在。

你越是肯定和鼓励他,就越是表扬他。

他越能克制自己,

他的自我标准会越来越高。

相反,被别人说的不好的时候,

人会本能的反驳,往往越是被否定。

越是要为自己说话,这是人之常情。

经常被否定被骂的孩子,

固执,向父母示威,

成了他保护自己,实现自尊的方式,

因为这是个小他,

能控制的最后一点权力。

所以,对于那些所谓不听话的倔强孩子,

父母应该学会鼓励肯定,同时

减少唠叨,给孩子更多选择。

并适时做出一些让步。

毕竟父母和孩子的关系,

也是一种人际交往,

只是这种关系更加微妙和敏感,

要多关心。

聪明的父母常常设身处地,

能够从孩子的角度看待和处理问题,

并且在必要的时候,站在他的立场,因势利导,

培养孩子全面多元的发展。

这样的成长过程是符合天性的,

一个孩子的小倔强和坚持,

可以被他照顾和利用,

帮助孩子有一天成为更好的自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604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4
下一篇2022-11-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