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被打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中学的时候,我遇到过这样一个历史老师。一年级公认的优秀老师,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总是眯着眼睛,背着一本书,来给我们上课。我不记得他的讲座是什么样的,但我特别深刻地记得他讽刺的努力。如果你一次考不好,他就会以你的良心为靶子,攻击你的感情,配上鄙视和不屑的眼神,分分钟让你死好几次,然后激起你深深的愧疚,让你专心学习。
后来我看到很多老师用攻击和讽刺学生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最典型的就是下面这个流传甚广的鸡汤。
故事版本一每个班里,总有一个这样的学生。他很有天赋,有点聪明,但他不知道如何学习。他整天游荡,让老师叹息。于是,终于有一天,老师气得说:“如果你能考上大学,我的姓就倒着写!”诸如此类的事情。结果这个学生一般就开始生气了。为了向老师证明,我一定会考上好大学,最后我考上了。结果大家都开心,老师开心自己的教育有了成果,学生开心自己能上大学,对老师感恩。鼓励读者遵循这种做法。
故事版本二这个天资聪颖的学生,成绩始终没有起色,看课外书,打游戏,晚上不归。老师积攒已久的怒火终于爆发了:“天理不容你这样考上大学!”这样的话到了我的嘴边。结果那个学生开始生气了,每天努力学习,天天向上,最后考上了一个好大学。但是,他再也没有回母校,也没有去见那个这样打他的老师。他得了抑郁症。
我从不否认人的内心的脆弱,尤其是青少年的心理,所以我不敢教中学生。鼓励他进步和伤害他之间往往只有一线之隔,我没有信心能处理好这条中线。
而且人的心理也很奇怪。打击,嘲讽,冷漠,一两次。没关系。如果长期害怕这个,久而久之就会变成“慢性病”。就像龚都剧中那些阴险的“坏人”一样。他不是直接和你对抗,而是用表面的善意,比如给你带毒香之类的,来假惺惺的。
这是情绪战术,这是情绪虐待,这是隐形暴力!
表面上,我处处想着你,希望你一切安好;潜意识里,却满脑子想法,想杀了你。因为他的主观意识是“为你好”,但他的潜意识想控制你,他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他甚至认为自己真的像菩萨一样高尚。他做了这样一件好事。你们这些崇拜我的人来崇拜我。
知乎上有个问题“情感虐待是什么心理,怎么治?”其中,《三联生活周刊》记者鲁旸的回答引起了人们的共鸣。她在提到施暴者时说,“他们对忠诚、尊重和钦佩的需求很高。但是这种关系理想化的过程结束后,他们不会对你的付出做任何回报。不管他们怎么欺骗,怎么撒谎,怎么挑你的毛病,甚至直接操纵你,你都得在他们面前表现得完美无缺,否则你会被视为‘不稳定’,立即被取代。”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无条件的,哪怕是一些母爱。不管你从对方那里得到什么,潜意识里他都期望从你那里得到回报。比如你可能听过这样的话:我辛辛苦苦把你养大,你现在这样对我!现在不找工作,以后怎么孝顺父母?你看他这个样子,真是一文不值...他们心中有一个完美的你的形象,但如果你完全不符合他们理想化的形象,你就会面临被指责、被辱骂、被言语威胁的风险,而长期生活在这种威胁下的你,就会变成一个自卑、懦弱、觉得自己没有价值、心理能量被榨干的软弱可怜的人。
有一个网友的故事,很典型。父母婚姻失败,她从小听着母亲的责骂长大,这种责骂通常包括这样的话:
“你跟你爸一个样!”
“我真该这样掐死你!”
“你怎么不去死!”
“你可以做任何你喜欢的事情。跟我有什么关系!”
在这种语言环境中生活了三十五年之后,她成了一个害怕结婚双收入没有孩子的人。她的心灵已经千疮百孔,她不愿意带着一个无辜的孩子去承受和她一样的痛苦,更害怕自己成为这种痛苦的施加者。
如果说中学老师的攻击和讽刺的杀伤力值是5,那么这种赤裸裸的语言攻击的杀伤力就更加直接和明显,达到了10。两者本质上都是情感暴力,只是程度不同。
在这种情况下,你该如何走出这段痛苦的感情?
加藤哲三在《情感暴力》中说:“情感暴力的受害者无论如何都要先离开对方,断绝联系。你所伤害的,可能不被社会理解,但你要相信它,尽早逃离。”而这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治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正如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在《重写你的历史》一文中所说,一个人童年经历的作用总是有限的。之所以影响你至今,只是你的纵容。你可以把自己从那些信条中解放出来,重写你的历史。
最后,愿所有被伤害过的你我改写历史,活出新的自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