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生的时候只是个“小动物”,是个纯天然的人。要成长为一个社会人,就必须遵循逐渐成长的顺序,就像一颗种子必须按照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过程成长一样。首先要让孩子得到温饱、安全感、爱、亲情等自然需求,然后才能发展更高层次的自律、合作、利他等意识和能力。
把孩子和父母隔离开来,是不可能锻炼出很强的自理能力的。
周末聚餐认识了一对父母。他们的儿子才5岁。两年前,孩子三岁的时候,被送到北京一家很有名的幼儿园。那个幼儿园的硬件和软件都很好,大部分都是国家机关或者娱乐圈明星的孩子。普通人很难把孩子送进去。父母都很有能力,人到中年,有孩子。两个人都工作忙,所以给孩子全职照顾,一周一次或者两次。他们好像对幼儿园很满意,说孩子住幼儿园比住家里好,孩子可以自己洗袜子和内衣,睡觉也有起床的意识。
孩子看起来很聪明乖巧,坐在妈妈旁边,默默吃饭。妈妈不时在他的碗里放蔬菜。就在大家杯子纵横交错,酒热的时候,小男孩突然泪流满面。大家都问怎么了,我妈一脸疑惑。她赶紧抱住孩子,问发生了什么事。男孩哭得说不出话来,看起来很伤心。母亲哄了几句,见孩子哭个不停,就带着孩子出了包间,父亲也跟着出去了。过了一会儿,听到孩子的哭声平息了,爸爸进来了,内疚地笑了笑,解释说没什么。就是那个一直想吃腰果炒虾仁的孩子,每次盘子转过去,他妈妈总是给他一个虾仁。他以为妈妈故意不让他吃腰果,就大哭起来。
大家听到这里,都放松下来,笑了,觉得小家伙太矫情了。母亲把男孩领回包间后,大家赶紧安慰男孩,告诉他在叔叔阿姨面前不要拘束,想吃什么就拿什么。妈妈也是一遍又一遍的说,想吃什么就告诉妈妈。如果你不告诉她,你怎么知道?或者你可以自便。没关系。这些叔叔阿姨都是爸爸妈妈的好朋友。你不必害怕。
每个人的话都好像对这个男孩没用。男孩依旧沉默,轻轻啜泣,没有动筷子,眼里满是委屈和悲伤。
那天一起吃饭的还有另外两个孩子,都是五六岁。两个孩子不一会儿就熟了,在饭桌上吃了一会儿饭,然后就跑到旁边的沙发上玩去了。这位家长建议他的儿子和他的孩子一起玩,但是小男孩拒绝了。他一脸不高兴的坐了一会儿后,爬进妈妈的怀里,抱住妈妈的脖子,和妈妈做爱。过了一会儿,他爬进父亲的怀里,和父亲做爱。他看起来非常沮丧和焦虑。他再也不吃东西,不说话,一直不肯下去陪孩子玩。
可见孩子有很强的委屈感和不安全感。
仅凭血缘关系不足以确立子女与父母的关系。要有在一起的时间长短和频率。孩子越小,越需要父母的爱,越需要在一起的时间和频率。这对孩子获得安全感是必要的。长期寄宿的孩子,潜意识里害怕被父母抛弃,对父母心生怨恨,往往表现出委屈、排斥、过分缠绵和不讲理。
其实寄宿制导致的情感疏离,不仅仅发生在孩子的心里,也发生在家长的心里。没有相处的时间长度和频率,他们之间的情感联系就会稀疏,爱情的专注度和质量都不会高。虽然这个孩子是你在这个世界上最喜欢的孩子,但不代表你们的沟通和理解是最好的。很多父母不能很好的理解孩子,和孩子很好的沟通,这和他们小时候缺少和孩子相处的机会,建立的情感联系很稀疏有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