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李天一的妈妈萌哥在接受《鲁豫有约》采访时这样评价儿子:“他(李天一)很有个性,很有棱角,所以叫他小孩子,所以你要他这么听话,这么守规矩,按照你的意志,那是不可能的。”
她期待儿子获得诺贝尔奖,被送出国留学,却纵容儿子在公共场所玩耍,引发矛盾;那时候李天一才15岁。他没有驾照,但他开的是一辆没有牌照的宝马。而这辆宝马是梦鸽送的。
一位网友作为李天一的邻居,透露了几个李天一嚣张跋扈的故事:“李天一高中的时候和一个同学在车库打冰球。我刚把车开出车库,球就从我身边飞过。我叫了保安来阻止他。居然是李天一拿着曲棍球棒追着保安满车库跑。保安叫来了他家保姆,李天一拿着曲棍球棒追他们家保姆。”李天一曾多次与邻居发生冲突。孟戈听到这个消息,第一反应就是看看他有没有受伤,然后才会表明身份,为儿子做点什么。
太多的纵容让孩子陷入越来越多的麻烦,无法无天,目中无人。最后,李天一因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十年刑期对未成年人来说似乎太重了。但辩护策略让李天一失去了轻判的机会,辩护策略由李天一选择和协调。可以说,李天一其实活该被判更重的刑。
对于轮奸的强奸,起点是10年。但是,情节轻微并有悔改表现的,可以作为减轻和从轻处罚的依据。悔罪情节包括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认罪态度较好,积极进行赔偿,取得被害人谅解。如果李天一悔罪,将获得减轻处罚——即减刑至10年以下。但李天一配合律师的辩护策略,翻供,不认罪,当庭不赔偿,失去了轻判的机会。
惩罚的一个负面作用就是改变不了孩子的认知。打孩子给孩子的“教训”,无法融入孩子内心的是非观。所以你在惩罚孩子的同时,一定要正面教育孩子,让他们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只给惩罚,不讲道理,不说为什么要惩罚,很容易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惩罚导致的四个R:
[/h]1..怨恨——“这不公平!我不敢相信大人!”
[/h]2..复仇——“这次他们赢了,但我会夺回来的!”
[/h 3..反叛——“我决心与它作对,以证明我不必按他们的要求去做。”
[/h 4..撤退)a.偷偷——“下次我绝不会让他抓到我。”b.自卑——“我是个坏孩子。”
惩罚过重,会让孩子觉得不公平,引起敌意和报复。
对于家长或老师来说,有时可能需要在孩子表现出无法接受的行为后,剥夺他们的特权。这种惩罚所包含的原则不是,也不应该是成人对儿童的报复或反击。如果这种惩罚是为了教育孩子,那么一定是合理的,符合逻辑的。
绘本《妈妈,我真的生气了》给出了一个很好的模型。
乔希生气的时候会扔玩具,弄坏玩具,甚至会打他的小弟弟。母亲的惩罚是什么?如果她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愤怒,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她会把自己扔掉的玩具放进一个专门的盒子里。她不让他们玩,所以她明天才能玩。作为一种惩罚,这是乔希行为的合理和合乎逻辑的后果。只是今天不准玩,好几天不准。这种惩罚对孩子来说是公平的。如果惩罚不是玩所有的玩具,那就是过度惩罚。如果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范围,不会带来有益的结果,只会促使孩子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会引起敌意和报复。
或者,乔西乱扔玩具的时候,妈妈对他的惩罚就是剥夺他最珍惜的权力——“你再不听话,我就不带你出去玩了。”父母会把“不要再听,不要带你出去玩”当成灵丹妙药,“不做作业,不要带你出去玩”,“不要好好吃饭,不要带你出去玩”,“不要再打姐姐,不要带你出去玩”。
当孩子最珍视的权利被父母盲目剥夺时,孩子会觉得父母的行为是报复,并不是不当行为的合理后果。
在发生的事情和想法之间建立逻辑联系,可以让各种学习过程更加有效。这就是为什么一个能教会孩子一些东西的有效惩罚也必须建立逻辑联系。
如果孩子犯了错,惩罚应该与所犯的错误有关。就像乔西的妈妈一样。乔西乱扔玩具,他妈妈一天不准他玩被扔的玩具。
如果我们在管教孩子时坚持孩子能从中受益的原则,那么剥夺孩子“出去玩”的权利,只能在孩子有与出去玩有关的过错时使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