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痛苦的不是失去,而是我本可以,却没有尝试。我的同学唐长相并不出众;论学历,不拔尖;平时我没听她跟领导有多亲近,但她总能得到器重,赶上升职加薪。原因是,与其他同事相比,她更渴望失去。
有一次,一个客户无意中说,最近忙着跟人谈一个合作项目。小安不失时机地问:你签合同了吗?我们公司有可能做吗?
对方有点尴尬地说,不好意思,我们已经对一个单位感兴趣了,都谈好了。人们通常在这里停下来,但是安没有。她连夜写了一个方案,第二天一早发给别人。
看完方案,客户有点为难的说:还是有些问题...安坚定地接过话茬:没关系,告诉我有什么问题,我改。不合作也没关系,至少我努力过。
就这样,冷把这张不可能完成的单子变成了囊中之物。
小安告诉我,她今天的努力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小时候一场篮球赛的影响。因为那场篮球赛,彻底改变了她对“输”的看法。
她说:我不是生来要努力的。每个孩子都害怕失去。小时候特别怕输。我个子小,虽然喜欢打篮球,但是只敢自己偷偷练习,从来不敢参加篮球比赛。有一次学校组织篮球比赛,女生太少,只好让我当替补,直到比赛最后几分钟才上场。没想到,我一上场,竟然得了好几个分,同学都在为我加油。那一刻,我突然想,我能行。为什么我之前一直畏手畏脚?只是因为害怕失去,害怕被人嘲笑。但是因为害怕失去,所有可能让我变好的努力,从一开始就被自己扼杀了。那一刻我明白了:没什么好怕失去的,可怕的是因为怕失去而止步不前。
小安是对的:事实上,每个孩子都害怕失去。
我还记得小长假带着我家姑娘出去郊游,为了缓解小家伙堵车时情绪烦躁,和她在车后座打牌。一开始,她还挺热情的。输了两次后,她退出了。小脸气红了,生气地说,我不想再跟你玩了。你总是赢!(拜托,如果我每次都假装输给你,那就太不尊重了)
在《爸爸去哪儿?,有一场猪赛。林志颖的儿子基米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参加比赛,甚至为此哭了。另一个孩子因为自己的猪一直不动,每天都在辛酸地埋怨爸爸:你选的猪不符合我的性格。如果我知道我应该换一头猪,我可能不会输...
孩子害怕失去是一种很正常的心态。
随着他们的成长,自我意识逐渐发展,他们会想做一些事情来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了。越是想证明自己,越是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这个时候,输在他们眼里就成了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他们觉得输了就完了。所有人都会嘲笑我,看不起我。我该怎么活下去!
成年人觉得这种想法好幼稚,因为我们也经历过那段旅程。回想起来,我们自然觉得好笑。年轻的时候,我们也一样害怕失去。我还记得,有一年的6月1日,我被安排表演独舞。我越害怕犯错,就越容易犯错。我跳舞,却发现我把裙子穿反了。弓在我屁股后面跑,但是我发现的时候心情特别好,接下来的舞蹈都是强撑着完成的。跳完之后,我冲回家,趴在床上哭,想着大家嘲笑我的样子,感觉整个人生都是灰暗的。过了很久,我小心翼翼地问坐在前排看表演的同学:你看到我跳舞的时候裙子是反着穿的吗?同学一脸茫然:你裙子倒了吗?我怎么没看出来?……
这就是孩子,他特别渴望被认可,而这种渴望无数次放大了“失去”的后果,让原本不那么可怕的“失去”变得可怕。
那一个怕输的孩子怎么会怕输呢?
其实答案特别简单:多输。
这种感悟是从朋友和孩子的故事中获得的。一个朋友说,她孩子刚学象棋的时候,很害怕和别人比赛,因为比赛难免会输,她儿子觉得输了很丢人。但后来我加入了一个象棋俱乐部,每隔一段时间就组织各种比赛,成了家常便饭。而且,俱乐部还会组织大家去其他学校。四五个学校的同学会聚在一起比赛,差不多就是练习,比赛,比赛,练习。一两个星期的棋局损失比之前的总损失还多。
这样,你就没什么好怕丢人的了。你一点都不会害怕:)更重要的是,她儿子慢慢发现,其实学生是不会看不起那些比赛输了的孩子的。相反,如果他们不参加任何比赛,他们会被看不起。这样,失去在他心里就变得不那么可怕了。
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天,朋友的儿子回家说,我今天赢了所有的棋赛。我朋友觉得奇怪。赢了不开心吗?她儿子说,因为今天最优秀的男生没来,如果他来了,我可能就拿不到全部了。
朋友突然觉得,经过这段时间的“多次失利”,儿子不仅不那么怕输了,对输赢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开始意识到,输赢是相对的,不仅和自己的能力有关,还和对手的能力有关。无论怎样,你都不可能永远输,因为总会有不如你的人;同样,无论怎样,你都不可能永远胜利,因为你总会遇到比你更优秀更强大的对手。
后来,他儿子输了一场比赛后,一个朋友带着他过了马路。眼看人行道上的绿灯就要变红了,朋友催儿子快点。但儿子一脸严肃地说,妈妈,你不知道象棋输了就跑不了吗?好奇的朋友问:为什么?我儿子说:因为我跑了,我忘了我是怎么输的。我得慢慢走,分析一下我刚才是怎么输的。快乐,我的朋友。这个孩子在明白了输赢之后,开始学会从“输”中积累经验和教训。
学期结束后,朋友的儿子让她换社团。原因是他在现在的俱乐部总是赢,有点无聊,还得找另一个有对手的俱乐部。这是自己的“吃亏”吗?就好像小家伙已经脱离了输赢的概念,开始追求棋局本身的乐趣。
我们可以看到,在不断的“失去更多”中,孩子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失去,习惯。习惯了比赛模式,熟悉了输的结果,发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就不再害怕了。第二阶段——输了你就明白了。在输赢的过程中,要明白输赢对于当前的比赛来说只是一个排名,它会根据自己能力和对手能力的变化而变化。这次的输赢对下次比赛的结果意义不大。第三阶段——输了就超越。在理解了输赢的内涵后,孩子不再受困于输赢的结果,而是开始尝试从‘输’中汲取营养,明白除了输赢还有更重要的东西可以获得。
当然是“多输”,也不是让孩子一直输。大人在鼓励孩子“多输”的同时,也要注意孩子在比赛中要有赢有输,而不是一直输,差距很大。这样的失落很容易导致过度的挫败感,打击孩子的自信心,甚至兴趣。注意:“失去更多”的重点不是“失去更多”,而是“失去更多”。多尝试,多参与。多了就有赢有输。你不会自大,你不会害怕失去。
还记得吗,我很小的时候,每天晚上睡觉前,特别害怕我家后院的小树林。我总觉得树林里藏着妖怪,晚上会出来。我妈无数次跟我说:别怕,那片森林里没有妖怪。但我还是很害怕。
然后,有一天晚上,我爸递给我一个手电筒,让我和他一起去树林里探险。
我们一起走进树林。刚开始我很害怕,紧紧地握着父亲的手。慢慢的我发现,其实夜晚的树林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可怕。月亮照在树枝上,看起来像个怪物,但走近一看,你会发现那不过是月光温柔的投射。仔细听,你能听到蟋蟀在唱歌。这么美丽的森林里怪物在哪里?就算生活在怪物里,也应该是个脾气好的小怪物吧?
那晚之后,我再也不怕小树林了,很快就可以晚上睡觉了。
我觉得,“失去”就像是生活在孩子心里的小怪物。孩子越害怕它,它的形象就会越狰狞。如果我们让孩子靠近它,孩子会发现它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
儿子,你怕输吗?那就多输几次!输了就不怕了。:)
“失去更多”是害怕失去的最好解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