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原则”让孩子学会与同伴相处

“三不原则”让孩子学会与同伴相处,第1张

“三不原则”让孩子学会与同伴相处

家长们经常抱怨现在的孩子不懂得包容,这都归结于独生子女问题或者“溺爱”问题。其实根本原因是父母过多介入孩子的矛盾。不必要的干预,或者说干预不当,一方面会刺激和放大孩子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也没有给孩子学习和解决人际问题的机会。第三个缺点是,孩子遇到一点小矛盾就容易觉得是大事,反而变得斤斤计较,小心眼。

小孩子在一起玩的时候,相互之间有点小矛盾小摩擦很正常。家长不必把这当成问题,马上介入,并因此而生气。

不严重的话,假装没看见,把矛盾留给孩子自己解决;严重的时候,干脆拉开,不管孩子吃亏还是占便宜。你可以简单说明原因,但你可以做到不说。关键是要保持友好放松的心态。这看似有些不作为,却是培养孩子健康人际关系最基本、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我把这个方法总结为“三不原则”:不生气,不掺和,不怕亏。

这“三不原则”看似消极,但其意义是非常积极的。它的主要功能是避免成年人的破坏性参与,它包含了一种信念,即儿童有能力自己解决相关问题。

建立这种信念是很有必要的。它是儿童科学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转移到其他问题的解决上。没有这个信念,“三不原则”就失去了支撑力。很多家长在接触到这个原理的时候总是持怀疑态度。一旦他们在生活中尝试验证,多半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结果。对孩子的能力也会有新的认识。

这个原则不仅适用于邻里孩子的相处,也适用于有双胞胎或多孩子的家庭,以及幼儿园或小学,因为世界上所有的孩子都是一样的。

首先,不要生气:不要担心是否有冲突

女儿圆圆4岁前的固定玩伴是婷婷和小哲,都是女生,同时出生,住在同一层。三个小家伙总是在一起玩。

婷婷和媛媛很温柔,小哲不耐烦。他们抢东西的时候往往会占上风,发生冲突的时候会狠狠地咬对方一口。记得有两次袁媛去小哲家玩,突然哭着跑回来,说小哲咬了她,胳膊上有明显的牙印。

我总是看着她的小胳膊,笑着对她说:“哦,又打架了。”然后轻轻吹她一口,问她:“疼吗?”如果她说还疼,我就再吹一次,或者轻轻的亲一下。母亲的吻是最好的止痛剂。如果她说不疼,我会开心的说,好吧,不疼。然后再去找小哲玩。

我的态度对袁媛有非常明显的影响。眼泪湿湿的她总是心情很好,只是转身又去找小哲了。偶尔会表现出执着的情绪,说不想去找小哲,想自己在家玩。我也笑着说:“好吧,那就在家玩吧。”她想要什么都行。很多时候她坚持不了十分钟,然后就想找小哲,或者小哲自己跑过来,两个人很快就好了。

其实婷婷经常被小哲打哭,或者媛媛和婷婷有时候靠着比小哲高,比小哲壮,一着急就会把小哲推倒,把小哲弄哭。

我们几个家长也持类似态度。当然,我们都告诉孩子,要和孩子玩得开心,不要打架,不要抢东西,尽量通过引导来化解矛盾。同时,对于孩子之间的打闹和争吵,我们也很平静,很开心。没有人会在这里算计自己的孩子有没有吃过苦或者抱怨别人的孩子。所以三个孩子一直在一起玩得很开心。

父母的这种态度给孩子传递了一个信息,就是冲突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不用担心,过去的都过去了,也无所谓谁对谁错,怎么相处就是怎么相处——这样一种心理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是孩子正常发展人际关系不可或缺的基础,是一个豁达友善的成长土壤。

其实孩子确实很快学会协调,吵架的次数也越来越少。

圆圆4岁的时候,我们搬到了烟台,小哲随父母搬到了青岛。烟台和青岛都不远,两个小家伙隔几个月就会见面。在我的印象中,从那以后,无论他们在一起玩了多少天,都没有发生过争吵。他们总是那么幸福默契,每次分手都哭着流泪,迫不及待的想再见一面。这种友谊一直持续到他们长大后的现在。

二、不要介入:留给孩子自己解决

有一对双胞胎兄弟,经常为了事情或者其他事情打架。一开始,母亲的解决办法是找出打架的原因,判断谁做错了,打谁的手,或者关掉暗室,告诉孩子为什么要惩罚他。

但是弟弟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减少。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数量越来越多。他们一天哭着无数次来找妈妈吵架,让妈妈非常抓狂,经常发脾气。而且两个小家伙越来越会推卸责任,有时候甚至为了互相指责而撒谎。

这位妈妈开始意识到自己以前的方法肯定有问题,但一时又不知道该怎么办,就来找我咨询,然后带着自己轨迹中的“三不原则”回去了。

几个月后,我收到她的邮件,说咨询的那天晚上,她正在厨房做饭,听到两个小家伙又在客厅声嘶力竭地争论着什么,然后像往常一样一起哭着来到厨房和妈妈说话。当时她像往常一样准备处理的时候,突然想到了我说的“三不原则”,于是改变了主意。她一边继续做饭,一边带着轻松的笑容对两个小家伙说:“哈,又打起来了。以后不要找你妈打架。管好你自己的事。妈妈忙,没时间照顾你。”

两个小家伙没想到妈妈今天的态度。他们愣了一下,然后在厨房里吵了起来,扭打起来,哭了起来。他们都一边玩一边看着妈妈,等着妈妈站出来评判。母亲停下手里的活,笑着用温柔的语气对他们说:“厨房太小了,打起架来伸不开手脚。要打就去客厅打。”之后把两个小的送到客厅,回厨房继续做饭。

她刚回到厨房,仍然很担心。不要真的提出问题。没想到,孩子们的冲突似乎也跟着他们走出了客厅。两个小家伙没有继续吵闹,很快就听到了他们的笑声,妈妈也就放下了悬着的心。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这位母亲总是用这种方法来处理两个孩子之间的矛盾。令她惊讶的是,弟弟们真的相处得越来越好,学会了协调,也开始懂得谦让。现在他们基本上不再向她抱怨了。这个让她头疼了好几年的问题很容易就解决了。

家长们经常抱怨现在的孩子不懂得包容,这都归结于独生子女问题或者“溺爱”问题。

其实根本原因是父母太介入孩子的矛盾。很多家长看不到孩子有矛盾。孩子出了事,家长马上站出来。好像他们不出面就没有尽到责任,也担心别人说自己不好好管教孩子。不必要的干预,或者说干预不当,一方面会刺激和放大孩子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也没有给孩子学习和解决人际问题的机会。第三个缺点是,孩子遇到一点小矛盾就容易觉得是大事,反而变得斤斤计较,小心眼。

三。不怕吃苦:用开放的心态看待世界

孩子的世界很简单。很多所谓的问题,其实都是大人强加的。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把孩子的冲突关系看成是“犯错误”,尤其是看成是欺负和被欺负的关系。

现在很多家长都会对孩子说:我们不欺负别人,但也绝不会让别人欺负我们。或者直接告诉孩子:你不要主动打别人。如果别人打你,你必须反击。有的家长甚至对孩子说,要加强自我保护:你在外面被打了,不还手,你回家我就打你。

这样的教导或许能让孩子学会不吃苦,但人生很长。“不吃苦”是护身符还是隐患?

发生在成人世界的无数事实告诉我们,从不吃亏的人,或者报复心强的人,反而生活在飞刀的危险中。

比如一个壮年的小伙子,在女朋友和他分手后,又找了一个男朋友,他去杀了别人才自杀。这样的行为,表面上是出于爱,实际上是出于恨。狭隘的复仇心态,让他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去摧毁一个让他觉得被欺骗的人。

虽然大多数“不吃亏”的人都能过上安稳的生活,但是“不吃亏”真的能为他赢得更多的幸福吗?

我曾经遇到一件事。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一天我去接她,带她去幼儿园院子里玩滑梯。突然,我听到旁边有个妈妈在哭。原来她发现儿子胳膊上有淤青,上面有牙印,好像是被小孩咬的。母亲马上问孩子:“谁咬的?”正在开心玩耍的男孩被妈妈的语气吓到了,突然哭了起来。母亲又大声问孩子:“怎么回事?谁咬的?”他一边说,一边用眼睛看着周围的孩子,好像每个孩子都是嫌疑人。没有回答,小男孩立刻拉着妈妈的手走了,哭着说:“我不想玩了,我们回家吧,我们回家吧。”然而,这位母亲却带着孩子去找校长一探究竟。

看着这个妈妈一脸怒气的把自己的孩子拽到校长办公室,我真的觉得对不起她的孩子。相对于孩子的清纯美丽和自尊,这个妈妈的行为是如此的低俗。她不仅在羞辱她的孩子,还在破坏他们的关系。

她这样做与其说是出于对孩子的爱,不如说是出于关心和报复。其实她最爱的不是孩子,而是“不亏”的感觉。她这样做,只是让自己好受一点,却已经让孩子受罪了。

中国传统智慧“吃亏是福”被无数人奉为生存哲学。它强调的不是忍气吞声,而是虚心看世界。所以不是来自压抑,而是来自包容和容量。但是,如果从小就教育孩子不要吃苦,又怎么能指望他成年后体会到“苦是福”的深刻含义呢?他怎么会有“退一步海阔天空空”的心思?

当然没必要走极端。

有些父母深谙吃亏是福的道理,也想培养孩子大公无私的性格。他们遇到孩子抢别的孩子的时候,总是让自己的孩子去卖。这也是错误和极端的。

因为自私是人的本性,正如卢梭所说:我们的原始情感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我们所有的本能活动,首先是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幸福。所以,第一正义感不是来自于我们如何对待别人,而是来自于别人如何对待我们。一般的教育方法有一个错误:第一,只告诉孩子责任,从来不告诉孩子权利,所以开头反了。

孩子还没有建立起合作的观念,不让别的孩子玩自己的玩具,或者抢别人的玩具,对他们来说是很正常的。强迫孩子出卖自己的利益,并没有培养他的坦荡精神,反而强化了他的紧张感。如果孩子觉得别人总是侵犯他的私领空,干涉他的事情,他就会变得特别警惕,表现得更加自私。

孩子之间的矛盾无非就是抢玩具,或者在打斗中没有适当的限度,不小心伤到了对方。大人对这些小矛盾的态度,比告诉孩子怎么做更重要,更有影响力。用最道德的态度对待孩子,但不要用很高的道德标准要求孩子。

天生无法与人相处的孩子其实不多。只要大人减少干扰,大部分都能自行协调。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三不原则”的成功运用,只有三诫同时执行,才能有效。很多家长在执行这个原则的时候,很容易注意到他们不干预,不怕吃亏,但是却经常忽视孩子的脾气,经常打骂孩子,所以这种方法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原因是父母自己给孩子树立了一个不体贴、不宽容、不友好、爱生气的坏榜样。这也需要家长特别注意。只有大人心里有一股甜甜的味道,才能对孩子形成愉快的熏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560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1
下一篇2022-10-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