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偷拿外面东西”,被爸妈发现了该怎么办?

“孩子偷拿外面东西”,被爸妈发现了该怎么办?,第1张

“孩子偷拿外面东西”,被爸妈发现了该怎么办?

“孩子在外面偷了东西……”父母发现了怎么办?说真的,当你发现自己的孩子私自拿了其他孩子的东西,你会有什么反应?

我问这个问题是因为昨天邻居多多奶奶让我们看一会多多。老人有事要出去,带多多不方便,又担心多多一个人在家不安全。

我和小木本樱玩了一下午疯。外婆来接我的时候,朵朵依依不舍地和小木本樱说再见。

收拾东西的时候,突然发现小木本樱很喜欢的长耳朵兔子找不到了。

我一边哄着小木本樱睡觉,一边仔细想可能是丢在哪里了。这时,门铃响了。

一开门就看到哆哆奶奶抱着一个兔子娃娃,一脸又气又羞的样子,说:

“哦,对不起,我没看到所有的花就把你的兔子带回家了。”

然后,我一转头就训朵朵:“给阿姨道歉!你在做什么?!说“对不起”...你怎么能拿别人的……”

怕老太太不检点给多多贴上“偷窃”的标签,我赶紧打断她,让多多的奶奶和多多一起进屋。坐下,安顿含泪的花。我刚和多多奶奶聊了聊。

多多奶奶也是烦恼满满:最近多多不知道怎么了。她出去玩,总会“带”点东西回来。有时候是一个娃娃,有时候是一块橡皮泥,有时候是几块积木,几颗珠子……

“这个没人教她,我也怕别人没有,所以一直买给她。你说,这朵朵是怎么学会‘偷’的?这是可以做到的。她爸妈也忙,说了好几次,一点效果都没有。上次,我忍不住打了我的手,事后,我也很难过...我要去幼儿园了,所以

很多家长和多多奶奶一样,在发现孩子“偷东西”时,会感到担心甚至愤怒。我们都记得老祖宗留下的古训:“年少偷针,长大偷金。”我担心孩子会误入歧途。

其实孩子的“偷”是个伪问题。在孩子还没有建立物权概念之前,是没有“偷”这个概念的。对于没有物权概念的孩子来说,拿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东西,不算偷。

孩子2岁左右,开始慢慢进入物权意识的敏感期。

这往往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像朵朵一样,分不清自己的东西和别人的东西,自己喜欢的或者对自己有用的都可以拿走;另一种是很多原本“大方”的孩子突然变得“小气”,所以我的东西谁都不能碰,我喜欢的东西别人也不能碰。不要分享,更不要拿走“我的”东西。

面对前一种情况,家长最常见的反应是:

什么?!这是偷窃!快还给我!

这种想法没有错,但是如果家长主观上把孩子的行为定性为小偷小摸,总是着重要求孩子不要拿别人的东西,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能会强化孩子的行为。

怎样才能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物权概念?

我给多多奶奶推荐的方法是:

每次给多多买东西(玩具,衣服,日用品等。),告诉她这是多多自己的,最好给多多预留一个小空间存放自己的物品,让多多觉得自己确实是这些物品的真正主人。

再者,让朵朵有所区分。别人的东西也是别人的。比如这是我爸爸的,我妈妈的,我奶奶的……让多多明白物品的归属,以及“你”、“我”、“他”的概念。

同时,最重要的一点是,当你想拿爸爸、妈妈或奶奶的东西时,一定要征得她的同意。你也应该告诉你的父亲、母亲和祖母,得到他们的允许。

这样,朵朵就能逐渐明白,别人的东西是别人的,不能随便拿。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学习和模仿的镜子。要让孩子学会尊重别人的财产权,父母首先要尊重孩子的财产权。

其实,当孩子的财产权概念不清,发生“偷盗”时,家长最怕的就是用大人的道德标准去衡量和评判孩子。

像多多奶奶这样,不带孩子来道歉不说坏话是好的,但也是基于两家人比较熟悉的现实。我曾目睹一位母亲在超市斥责她的小男孩:

一个大约3、4岁的小男孩,在警报响起的时候走出了超市大门。

这时旁边的老阿姨提醒我“孩子手里有东西。”她捡起来看了看。果然,小男孩拿了小恐龙玩具却不付钱。

小男孩的妈妈脸上挂不住了,伸手打小男孩的头,骂着“谁教你偷的?!我太生气了!家里想买的东西都没买吗?让你偷……”一边冲店员道歉。

我理解母亲那一刻的羞愧和尴尬。但我更心疼那个不知所措的小男孩。

面对孩子所谓的“偷窃”,家长要避免这两种做法:

第一,丢了面子,要先训斥孩子,有时甚至会说坏话,给孩子贴上“偷窃”、“人品不好”的标签。

我们都可以理解父母的心理。一方面,他们感到羞耻;另一方面,他们希望他们的孩子能学会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以免再犯。

但是,在教会孩子承担责任的同时,我们也需要认真考虑维护孩子的尊严。

是单纯的喜欢吗?还是这个物品是他渴望已久的?他想要这个东西,有需求吗?为什么孩子不来找我帮忙?……

孩子的世界和我们看到的不完全一样。我们必须更多地从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

一旦被戴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学会偷鸡摸狗”“小偷”的标签,那就是孩子一生的伤疤。

父母需要避免的另一种做法是过分保护孩子。

网上关于“熊海子”的问题数不胜数,回答者也很多。

例如:

我心爱的手工制品,玩具,画板,书籍,游戏...家里来了熊海子之后,我就陷入了一片混乱,饱受苗的折磨。我涂鸦了,反正我是不会放弃我的东西带回家的。熊的父母也劝:你这么大了/你是哥哥(姐姐)了,就让我们XXX吧/反正我们孩子还小,也这样。

以前我们总说孩子要学会分享,但没有说因为孩子小或者喜欢这一项就要强迫对方分享!

分享是好事,但分享是双向的。同时要以快乐为基础。

单方面强迫对方分享,过度保护自己的孩子,不仅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也是孩子成长和心理发展的隐患。

那么对于孩子“偷”东西,用什么样的方法处理比较好呢?

首先,我们可以教会孩子“同理心”。有的家长说不听劝怎么办!大招在这里:

因为我们做了情绪上的准备,可以进一步引导孩子和孩子交流。

交换是理解物权概念的高级步骤。

这里有个小技巧。每次出门前,家长都可以让孩子带着喜欢的东西出去玩。

带着心爱的东西出门。一方面,你在和其他小朋友互动的时候有东西可以交换;另一方面,也给家长提供了一个观察的好机会。

只有使用孩子特别喜爱的东西,他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当属于他的东西被别人夺走时,他是什么感受。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非常喜欢那个玩具,以至于宁愿放弃心爱的东西来交换,可以考虑给他买一个。当然,前提是归还属于别人的玩具。

我给多多奶奶解释了这么大一篇文章,也不知道多多什么时候已经抱着一只长耳兔睡着了。

说了这么多,其实是想告诉多多奶奶和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们,小孩子拿别人的东西,往往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坏。不要急于将这种行为定义为“偷窃”然后感到内疚和指责。

人们都说孩子是一张白纸,我们的恶语太容易成为刺破白纸的针。就算是孩子长大了,刺痛他的地方也会一直在。

为了孩子单纯的爱和好奇心,花更多的精力教孩子世界的规则,比指责打骂更值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559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1
下一篇2022-10-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