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母亲对叛逆孩子说的话

一个母亲对叛逆孩子说的话,第1张

父母越说这俩字,孩子越叛逆 面对能走会跑的孩子,我们最常挂嘴边的俩字便是“不要”。孩子吃饭时,我们会说:“不要挑食,好好吃饭”“不要玩了,专心吃饭”;孩子过马路时,我们会说:“不要乱跑!”;孩子玩手机时,我们会说:“不要玩游戏!”。

和“不要……”是孩子最不喜欢的表达方式,是最容易激起孩子逆反心理的方式,也是最无效的沟通方式。

为什么越说“不要”

孩子为什么会“想要”?

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增强,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做事。尤其是处于叛逆期的孩子,他们不喜欢被大人束缚。比如第一个叛逆期的两三岁的孩子,喜欢用说“不”来凸显自我意识,但也很讨厌听到“不要”之类的否定句。

这样的否定句,对于渴望与父母分离的孩子来说,会激起他们本能的反抗欲望。他们习惯于反抗权威、控制和命令,以显示自己是独立的人。

这就是为什么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朋友般的亲子关系出现的问题最少。

当然,还是有一些孩子需要叛逆来引起父母的注意。这主要表现在父母陪伴不够或者家里刚生完二胎的家庭。

为什么孩子不喜欢听“不要……”

如果我说“别想吃鸡,大盘鸡,干锅鸡,麻辣鸡,白剁鸡,这些都别想!”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就告诉你不要想着吃鸡,但是你满脑子都是好吃的鸡吗?

心理学研究表明,我们每个人的潜意识都不接受负面词汇。越是“不要做”的事情,潜意识越会告诉你“要做”。

大人都这样,何况自制力弱的孩子?而我们的孩子也因为不断接受我们的指令而变得越来越叛逆。

我们应该如何改变这种不好的交流方式?

1。多跟孩子说肯定句

比起“别看电视了,洗手吃饭吧”,孩子更愿意接受“宝贝,洗手,我们要吃饭了”。

因为孩子的自我意识受到尊重,她会变得听话。

我性格比较直接,尤其是对家人。我觉得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就好。没必要让最亲近的人猜透你的心思。比如公公婆婆做错事,我会直接告诉他们。

但是我朋友不是这样的。她非常委婉地向母亲表达了自己的需求。有人会问我“涵涵妈妈,为什么我家宝宝总说反话?明明很难过却不难过!”

其实孩子的这些行为习惯都是家庭环境遗传下来的。如果大人平时喜欢冷嘲热讽,比如孩子想做什么,家长不愿意,嘴里却说“去,去,去!”

慢慢的,孩子也变得爱挖苦人了。他们喜欢让别人猜自己的心思,不敢正确表达自己的真实内心。

所以,一方面要注意使用肯定句,明确告诉孩子“你能做什么”,为他们指明方向;另一方面,记得不要让孩子猜中你的心思,不然总有一天孩子会让你猜中她的心思。

2。给孩子选择权

上次我们几个朋友一起吃饭,一个两岁多的小孩想喝可乐。但是她妈妈不想给她喝这种碳酸饮料,想让宝宝喝酸奶。孩子看到大人和大孩子都喝可乐,就拒绝喝酸奶。朋友生气的拍了孩子屁股几下,孩子哭了。

有朋友看不下去了,说:“给宝宝喝点东西就行了。喝一小杯没什么!”

而其中一个妈妈说:“宝贝,等你喝完酸奶,你就可以在阿姨的杯子里尝一口可乐了!”

其实小孩子只是看到别人喝可乐,所以好奇,想尝尝大家喝的东西。他们不一定要喝。而这个朋友正好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

同时,她给了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或者不喝酸奶就尝不到可乐。要么喝完酸奶,然后你就能尝到可乐了。

孩子一旦有了自我意识,就会渴望被尊重和重视。再小的选择,都能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参与感,让孩子有一种被尊重的心理满足感,让孩子觉得大人已经把自己的需求考虑进去了,从而在心里健康成长。

当然,提供选择需要一点技巧。比如语言要简单具体,意思要明确。你至少要让孩子明白你做的两个选择,否则他们会无所适从。另外,如果你希望孩子的选择符合你内心的意愿,不妨把这个选项放在后面。

比如我们这边的人比较迷信,说问孩子怀的是男孩还是女孩。那个答案是最接近事实的。有意思的是,当你问“宝宝,是阿姨肚子里的小弟弟还是小妹妹”时,小朋友一般都会回答“小妹妹”;当你是“宝宝,你是要阿姨肚子里的妹妹还是弟弟”时,孩子会回答“一个弟弟”。

所以,和孩子沟通的方式不同,效果也会不同。而且好的沟通方式不仅能让父母省心,还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554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1
下一篇2022-10-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