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知道“吼孩子”的正确方法吗?对孩子大吼大叫不就是我们一直反对的吗?但是孩子总是不听话,让你生气。父母应该怎么做?
如何正确“吼孩子”?
嗯?!
难道不需要“温柔坚定”吗?怎么能“吼”呢?
是的,我们都同意我们应该尊重孩子,不应该对他们大喊大叫。现在很多家长也在尝试实践“零呵斥”的育儿方式。
首先必须明确一个基本观点:育儿中不大喊大叫的努力是很有意义的,值得一试。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对孩子大吼大叫有时候是不可避免的。
比如李岩老师描述的以下情况:
我女儿的两个同学,一对双胞胎,因为有事让我带孩子。
我先去接弟弟妹妹,然后带他们去一家音乐学校接女儿下课,女儿在那里学钢琴。
音乐学院旁边有一个操场,但是是私人的,不对外开放。栅栏门口的牌子上特别写着“请勿入内”。
因为这是哥哥姐姐第一次来这里,所以很好奇,想进去看看。我说:“你不能进去。在别人家是不允许的。看这里。”
但两兄妹说:“没人看。进去看看你怕什么。”
我当然坚持,“你不能进去。没人看着你是进不去的。”但是他们还是不听。那个叫媛媛的男生刚刚开始爬栅栏门,准备翻身。
这时候我只好厉声喝道:“渊源,你下来!”
结果那个男生就飞了下来,两个人就不再纠缠这个事情了。
说实话,我当时想不出更好的办法,直到现在也没想到更好的办法阻止那个男生。
这种做法是否与我们之前讲的“态度温和,行动坚决”相矛盾?
不一定。那要看你吼完之后怎么做了。
李岩老师说:“如果我对他们大喊大叫,他们也会停止他们不该做的行为,但我还是在没完没了地批评他们:为什么他们这么无知?他们才9岁。告诉我你为什么不听,还要让我吼!如果是这样,就违背了我们之前讨论过的原则。”
所以,如果当时“吼”是最有效的方式,那就吼一吼,产生一个效果就好了,不要一直说下去。
也就是说-
吼,针对行为,不针对人。
这个时候大喊大叫,就相当于阻止了孩子坚定的行动。行动有效果后,要保持温和的态度。
于是,我对着那个男生吼完之后,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对不起。”
当然,这个时候,不要指望孩子这个时候的态度会有多好。男孩生气地看了我一眼,什么也没说。
女生看到我的态度,知道表达不满是安全的,就说:“你怎么这么凶!”
那么,这个时候,我是不是要用“那我刚才说你不听”来为自己开脱呢?
要不要辩?编号
因为我已经达到了阻止他们的目的,现在我不得不允许他们表达自己的不满。所以我说:“是的,我知道。”
姑娘一听这话,更来劲了:“我恨你!”所以我说,“哦,那太糟糕了…太糟糕了。”
男生也加入进来:“讨厌你,讨厌你!”于是我一边捂着耳朵,一边夸张地愁眉苦脸地说:“太坏了,别恨我,太坏了,别恨我!”这样,我让孩子们感到骄傲和有趣。
这个时候,女儿从班里出来了。她一看到这一幕,就和朋友们一起开心地喊着“恨你,恨你”...这个小冲突最后发展成大团圆结局。
听完故事
来说说规则吧
“建立规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一方面是因为孩子理解能力有限,不能完全理解规则的含义。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规则与孩子的本能冲突。
在孩子的本能中,规则要么是阻碍,要么是强迫,所以当面对规则时,本能的反应就是对抗。
当然,育儿的重要任务是帮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本能,但这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到本能的存在及其不可忽视的作用。
以前我们认为建立规则就像给电脑输入指令。当输入指令时,它应该按照指令工作。如果不按指令工作,要么是电脑坏了,要么是输入指令的人不合格。
这是一个很大的误会。
因为孩子的大脑和电脑有很大的不同,孩子的大脑里已经有了一套预先设定好的程序。我们输入的指令必须和他现有的程序兼容。现有的先天程序是孩子的本能。
有了这些基础知识,我们在建立规则的过程中就可以更加从容。
对于一个一两岁的非常小的孩子,我们只需要保护他的安全和健康,不需要告诉他任何理由。所以,如果自然分流的方法还是有效的,那就应该是自然分流。
比如他要去玩垃圾桶,我们就吹一个气球,再放一次,让它满屋子飞,然后吹起来递给他。同时,我们会很自然地把他和垃圾桶分开。
这个时候,如果你很认真的告诉他“垃圾桶很脏,不能玩”,那么通常的结果就是让他更加重视垃圾桶。
然而,当孩子长大后,这种自然转移的方法很快就会失效。
没关系。我们还有很多方法给孩子建立规则(准确的说是设定界限)。
在孩子小的时候,建立规则主要是一个设定界限层面的工作。我们只需要保证安全、健康、保护财产、维持基本秩序、保证不影响他人等。这就够了。
不要对4岁前的孩子要求太多的自律,因为他的大脑还没有相应的生理功能。
也就是说,只要孩子的行为符合我们的要求,我们的目标就达到了。别指望他现在会自觉理智地遵守规则。
那么具体做法来说,首选什么呢?游戏是首选,因为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冲突。
当然,很多时候我们想不出什么游戏,或者分享游戏不合适,那么直接阻止孩子做不该做的事情,或者直接要求孩子做该做的事情,都是完全可以的。只需注意3点:
1。我们应该停下来,用行动要求,少说空话。
如果孩子不排队和别的孩子抢摇车,那就走过去把他抱走,而不是站在旁边说,不行,回来排队。
2。我们的态度要足够温和。
我们是成年人,他是孩子,有时候孩子也会不懂事。成年人应该允许孩子无知,这似乎是一条基本的自然法则。
因为我们要用行动阻止孩子,所以在肢体接触时,不同的态度会体现在我们行动的力度上。孩子不懂事的态度会让我们的行动变得强硬,而温和的态度会让我们的努力恰到好处。
一般来说,我们只需要“制止”孩子,而不是强迫他做某件事。
3。做好充分的准备——当对孩子有要求时,孩子难免会不高兴,甚至会哭。
设定界限是强迫性的,所以孩子被强迫的时候会抱怨,会对我们不好,会打架,甚至会发脾气,会哭。
在这样的时候,对每个人来说都会是一个挑战,因为我们的大脑中都有情绪本能,所以要做好准备,不要陷入情绪对抗。必要的时候,需要用我们之前微信文章里讨论过的方法,给孩子情感上的安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