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日常抱怨”项目中,这一项通常是必不可少的——被同学起外号。
他又气又委屈地跟你抱怨,说班里有些孩子给他起了个难听的外号,你除了安慰,也不知所措。
为什么昵称如此普遍,在孩子的社交生活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无论哪个时代,“外号”在学生中都很流行,有的人甚至有五六个外号。
通常情况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无害的,比如因为学习好被称为“学霸”;另一类是令人不快的,尤其是基于他人生理特征的昵称,带有很强的歧视意味。
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孩子在语言敏感期感受到了语言的力量,加上丰富的想象力,可能会根据同龄人的一些特点选择一些相应的昵称。比如在一个球队里,大家的昵称就是彼此的球衣号码,是搭档之间的代名词,也是一种充满团队感的娱乐方式。
只要言语中没有不敬的话,孩子玩得开心,那么这种叫小名的方式是完全正常的,不需要干预。
另一方面,可能来自于被关注和被认可的内在需求。这个阶段的孩子,没有什么比叫别人的小名更能吸引注意力的了。当他发现这种方式很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时,他乐在其中。别人越生气,他就越会做。这种行为虽然很幼稚,但深层原因是内在需求没有得到重视和满足。
所以我们必须明白,孩子被起绰号并不是因为他们自身的问题,而是因为他们正处于寻求关注和宣示能力感的阶段。
而这一点,与其说是堵,不如说是需要正确的引导。
老师和家长应该怎么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