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要个好男孩?还是个好孩子?”听起来好孩子和乖孩子没什么区别,但是仔细想想,乖孩子真的好吗?好孩子真的一定要乖吗?今天,我为女孩们准备了三个小故事。看完他们,也许你就明白了。
●●●
我
有一次,我和一群朋友去一个闺蜜家。她的孩子大概是看到有人来访就很兴奋,有点“疯”的样子,不停的给我们看玩具玩。
吃完饭,闺蜜对孩子说:“你去洗澡刷牙,看完书再睡觉!”似乎孩子们对这个订单不太满意。“妈妈,我想先看书,然后刷牙睡觉。”
“睡前看书容易安静。”
“可是我现在不想洗澡。”
“叫你去你就去!”
孩子撅着嘴,哼哼着进了房间,开始哭。我们一群朋友看到这一幕都有点不好意思,只好说再见……
●●●
两个
还有一个闺蜜。夫妻俩对女儿的教育和生活要求非常严格,吃饭睡觉玩耍都有严格的作息时间。所以孩子一直是大家眼中的乖宝宝。
但当孩子经历了2-5岁的“第一个消极阶段”后,一切都变了。
让孩子自己吃饭时,她总喜欢用勺子碰大人的食物,结果弄得一塌糊涂;显然,许多故事是在晚上讲的,但是到了睡觉的时候,孩子们不仅没有睡觉,反而精神抖擞起来...简而言之,他们怎么会叛逆呢?
有时候夫妻对孩子发脾气是不可避免的,甚至会使用体罚。因为孩子的不听话,他们非常焦虑和疯狂。她说她的规则被一个孩子彻底打乱了。
●●●
三个
最后说一个当爸爸的朋友。有一次,他和他的孩子试图通过猜拳来决定玩多少局。规则是这样的:如果父亲赢了,就打三局,如果孩子赢了,就打四局。
结果父亲赢了,孩子瞬间躺下哭了。
虽然表面上孩子“输”了一局,但他和父亲已经达成共识,制定了规则。
爸爸把抽泣的孩子抱在怀里,讲了一个道理:想再玩一局,爸爸能不能因为作弊就不玩了?孩子哭了一会儿,渐渐平静下来。
●●●
听话就好,好吗?
我会忍不住去想自己的亲子关系,有时候会给孩子制定一些“硬性规定”。
有些规则是客观规则,有些我认为应该如此。偶尔他的反对会让我有点恼火,甚至还没来得及多沟通,我就选择直接发号施令。
很多时候,我们让孩子做某件事,只是因为我们的控制欲,而不是这件事本身有多重要。
压力和命令的后果往往是妥协,但这种“服从”真的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吗?
曾经有人观察到,100个在2-5岁时有强烈反抗倾向的孩子和100个没有这种倾向的孩子都是在青春期。结果发现,前者84%的人意志坚强,有主见,有独立分析、判断和决策的能力。后者只有26%的人意志坚强,其余的都不能独立做决定和承担责任。
大人刻意要求听话,说不定真的会“坑”我们自己的孩子。
听话的“好孩子”往往按部就班,胆小怕事,缺乏创造力。孩子习惯依赖大人,因为他们的生活都是别人规划安排的。一旦他们有了打破规则的妄想,就被贴上了“不服从”的标签。在他们常年灌输的意识里,不服从=错误。
●●●
最好有个学位
研究表明,创造力高的孩子大多有三个令人讨厌的特点:
1。调皮、淘气、荒诞、放荡不羁;
2。你的所作所为是无序的;
3。不算固执幽默,但难免有戏谑的态度。
以上这些孩子的特点,看起来一个个都够头疼的,在我们眼里好像都是不听话的孩子。
但是真的允许他们调皮捣蛋,成为没有任何规则的“恶霸”吗?显然,不应该。
所以,我们不妨试着在听话和不听话之间确立一个度:把“听话”分成不同的等级,什么时候该听,什么时候该听,什么时候不该听。
超严格的社会准则社会行为准则是人类共同决定的准则。这个守则不要超越践踏,比如交通,公共秩序,善待他人的行为准则,告诉孩子避免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这部分规范,我们必须严格执行。
好商量的时间安排孩子每天要保持相对规律的作息时间,这有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生活更加丰富。在这一部分,孩子可以逐渐参与讨论,适当满足和引导自己的想法,大家可以一起画出规则并严格执行,这也是他们学会自我安排的第一步。但是,一定要注意这一步。规则一旦定下来,就不要轻易改变,否则很容易变成讨价还价的坏习惯。
该放手的做事方法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甚至可能会给他们一些“不服从配额”。同样的事情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如果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实现目标,可能会冒险,或者脱离大人的方法,但只有放手,才能在努力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父母总希望在孩子面前树立权威。但是,真正权威的基础往往来自于信任和自愿。
虽然孩子生来就是叫我们爸爸妈妈的,但其实父母的自我修养和对家庭的贡献都决定了权威的程度。
如果你真的想让孩子听自己的话,不妨先自我反省一下:你是否以身作则,有深入的亲子沟通?不要只靠暂时的压制就得到结果。这样的“精心训练”可能真的会适得其反。
如果你真的想让孩子听自己的话,不妨先自我反省一下:你是否以身作则,有深入的亲子沟通?不要只靠暂时的压制就得到结果。这样的“精心训练”可能真的会适得其反。
做个好孩子还是乖孩子?现在,你有答案了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