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为了维持友谊受委屈,该怎么办?

女儿为了维持友谊受委屈,该怎么办?,第1张

女儿为了维持友谊受委屈,该怎么办? 最近发现女儿新买的画册怎么没跟着回来,询问后,女儿说被A拿走放在书包里。后来女儿带一本旧的,又被A拿走放书包,没还给女儿。虽然A有征得女儿的同意,但询问女儿真的愿意放A那吗?她回答不愿意,但不敢跟A说,怕被排挤。我不希望A与B是因为画册才愿意跟女儿玩,这样的友谊太薄弱,我该让女儿自行去处理这问题,还是我们大人出面呢?或我可以如何教她处理?该告诉老师吗?

天晴诊所临床心理学家张代梅回答:

三岁到七八岁的孩子对友谊中的互惠有一种简单而具体的感知。在选择朋友和玩伴的时候,他们注重的是表面的、实际的因素,比如他长得好看不好看,住的近不近,和他在一起有没有乐趣。他们重视人际关系中的眼前利益和社会得失。所以,好朋友的定义是能和我一起玩,或者和我分享有吸引力的玩具和饼干的人。

从人际交往中,孩子逐渐了解到,为了维持友谊,有一些必要的行动,比如互相分享东西或者和朋友一起玩耍等。,他们会严格地把它们当作必须遵守的规则。当孩子们遵守这些规则时,友谊可以持久;相反,如果你不小心违反了这些规则,关系会立刻结束,你会被拒绝,除非他们事后做了什么来弥补,以示友谊。

所以,这个阶段的友谊很容易建立和破裂,但也很容易重新和好。所以大班的孩子会把好的东西拿给好朋友分享,把材料作为交友的方式,这是这个发展阶段的正常现象。小学三四年级以后,孩子在选择朋友的时候,会开始注意到对方的性格或者共同兴趣。

所以,首先你要肯定孩子愿意和朋友分享图片。和好朋友分享好东西可以带来友谊。确实是现阶段的人际规则。但是,当一个孩子因为怕朋友不喜欢他而不敢向朋友要相册的时候,他就默许了别人占有他的东西,对方就会认为这样做是对的。学龄前儿童对物权的概念还比较模糊,在社会认知的发展中,没有办法站在他人的立场上与他人感同身受,所以往往会有更多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

你可以教孩子,专辑是他自己的。向朋友借了之后,你可以向他要回来。如果对方还想一起看或者玩,你可以找他向自己借,然后借给他。教孩子用委婉的方式表达,这样对方就不会和他做朋友了。同时帮助两个孩子理解物权的概念,学习“给予”和“借用”的区别,学习“借用”和“归还”的人际规则。

如果孩子害怕主张自己的权益,不知道如何表达,家长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示范,让孩子提前排练要说什么。除非孩子真的很难做到,否则从小帮助孩子建立自我肯定的表达能力很重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531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9
下一篇2022-10-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