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妈妈认为“会说话”是在一岁以后。现在宝宝还小,不用担心。其实在宝宝开始说话之前,ta一直在努力“储备语言”。从ta出生开始,和TA聊的越多,TA的储备就越多。和TA聊的越丰富,TA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就越强。
婴儿小时候的语言能力不仅仅意味着说话的能力
表示TA一辈子的情商和人际关系
0-2岁宝宝的语言发展规律请对号入座
0-3个月
新生婴儿懂得用不同的哭声表达“困、饿、病”等需求;2周左右的宝宝能分辨出人的声音和其他声音;一个月后,宝宝说话时会对别人不同的情绪做出不同的反应,比如生气地骂TA时会哭,温柔地安慰TA时会笑。
2个月后,宝宝对各种声音都很敏感。当他听到熟悉或陌生的声音时,他会有不同的反应;婴儿能分辨妈妈的声音,更愿意听妈妈的话;会发出“咕咕”的声音,会发出a、o、e的声音;把声音和图像联系起来,试图找出声音的来源。
4-6个月
婴儿更喜欢自己牙牙学语。兴奋时会大声喊叫或发出滑稽奇怪的声音,玩得不亦乐乎;开始发辅音,如D(da)、M(ma)、B(ba);看到熟悉的人或喜欢的玩具会发出悦耳的声音;特别喜欢妈妈的声音。听到她温柔悦耳的声音,宝宝会笑着摇摇手脚。
宝宝可以分辨不同的音色,男声和女声;宝宝辨别声音位置的能力更强。在房间另一边和TA说话的时候,TA会把头转向你;对自己的名字特别敏感,叫宝宝的名字会转头;我喜欢观察动作和声音的关系,比如摇一个铃铛,会发出铃声。
7-9个月
宝宝喜欢主动模仿大人的声音,可能几天只重复一个TA喜欢的音节;能重复发某些元音和辅音,如“Ma-Ma(妈妈),Ba-Ba(爸爸)”,但没有任何参照物;对奇怪新鲜的声音感兴趣,喜欢模仿大人发出的奇怪声音,比如“舔舌头”、“假咳嗽”。
会逐渐用语音提出要求,如“拿”和“啊”;发音越来越像真实的语言,我开始明白一些单词的意思;会挥手告别,会拍手;能区分高音和低音,表现出偏爱高音还是低音。
10-12个月
能够理解一些单词的意思,比如“爸爸,妈妈”;能听懂话,比如按要求指自己的耳朵、眼睛、鼻子;如果有些东西很难理解,就创造一些词来指代事物,比如把一只狗叫做“汪汪”。
喜欢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叫声,如“喵喵喵”“哇哦”等;我对肢体语言更感兴趣,我的肢体语言更丰富。比如我同意点头,但不同意摇头和手。
13-18个月
宝宝语言的里程碑,用动词,比如“抱抱,吃吃喝喝”;喜欢用叠字表达需求,比如“吃个饭”、“被妈妈抱抱”、“出门了”;对实体卡片或宝贝书感兴趣,喜欢通过书说话;可以说出熟悉的事物和人的名字,比如“阿姨,哥哥”。
能看懂简短的指令,比如“拿拖鞋”;婴儿喜欢用昵称称呼自己,却不能用“我”来区分自己。宝宝对学说话很感兴趣,特别喜欢重复妈妈说的一长串单词的最后一个单词。
19-24个月
会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需求,比如“尿尿”、“出去玩”、“吃冰棍”;当你开始用名字称呼自己的时候,你可以说五个字左右的句子,比如“我的心爱我的妈妈”“吃糖对牙齿不好”。
喜欢反复听一首儿歌或者一个故事;听完故事,可以简单的说出是谁,是什么;可以和大人一起读几首儿歌;我说话喜欢变调,和大人说话可能会故意变调。
这样教宝宝说话才是对TA最大的帮助
0-3个月
就是个话匣子,听不懂也得讲
宝宝还是听不懂的时候,妈妈就要不停地和TA说话,各种话都会在宝宝的大脑里留下记忆。TA一旦会说话,就会把记忆中的话带出来,一张嘴就能说很多。妈妈可以站在不同的方向,用温柔的语气和宝宝说话。比如,当宝宝自言自语“啊,啊,哦,哦”时,妈妈可以站在离宝宝1米左右的地方说:“嗨,宝宝,妈妈来了”。当宝宝的目光转向自己时,用愉快的语气逗逗宝宝,然后慢慢走向另一个方向。重复这种和宝宝的互动,宝宝会很开心。
4-6个月
成为一个讲述者,说出你所看到的一切
宝宝四个月的时候上半身力量增强,可以抱着他四处看看,一个一个跟他解释,告诉他哪个是冰箱,哪个是电视,电灯,水壶等等。妈妈可以抱着宝宝喜欢的玩具,让宝宝说话。例如,一位母亲手里拿着一个铃铛,面对着她的宝宝。她一边打铃,一边对宝宝说,“**(宝宝的名字或者小名),打铃(或者其他玩具),你喜欢吗?”或者可以准备一些会发出不同声音的玩具,放在宝宝的床边,让宝宝翻身踢脚的时候,不小心碰到玩具发出声音会很好玩。这时候你妈妈可以说“嗨宝贝,你踢小号了”。
7-9个月
语言结合动作让说话更有趣
妈妈可以一边做动作一边和宝宝说话。例如,母亲对自己说“妈妈”,对父亲说“爸爸”,对她的手说“再见”,对她的手说“高兴”...慢慢的,宝宝会逐渐把语言和语义联系起来,理解或者恰当地表达出来。可以准备一些可以区分高低音的玩具,比如“钢琴曲”。当母亲敲击低音时,她用低沉的声音来调和婴儿的讲话。妈妈在打高音的时候,用高音来调和宝宝的说话。和宝宝一起发现发音的乐趣。
10-12个月
到户外去,接触新事物
带他去户外,陌生的环境,接触新鲜事物。让宝宝把单词和事物联系起来。比如带孩子出门,可以把看到的东西告诉宝宝。比如看到一棵大树,可以指着大树和宝宝说:“大树,绿叶,树干壮”。或者你问他大树在哪里?TA会准确的给你指出来。妈妈也可以通过肢体游戏和宝宝进行语言交流。比如和宝宝玩“五感”的游戏,可以充分调动宝宝手、眼、耳、脑、肌肉的协调性。
13-18个月
结合场景增强理解
妈妈可以和宝宝一起读识别卡,或者结合生活中的场景,增加宝宝对语言的理解。比如宝宝在绘本里认识一头大象,就可以带TA去动物园看真正的大象;在这个阶段,让宝宝学会做一些简单的判断,如\不,是\不,你的\我的等。,比如给宝宝吃糖果时,强调“给你一颗,给我一颗,给他一颗”。在这个阶段,你也要教会宝宝说“谢谢”和“再见”。
19-24个月
抓住“词汇爆炸期”[h/]
从19个月开始,宝宝掌握新词汇的速度加快,平均每月掌握25个新单词,这就是所谓的词汇爆炸期。妈妈可以准备几个简短易懂的故事,经常讲给宝宝听。比如《三只小猪》,你可以每次讲完都问宝宝一个问题,比如“哪只小猪最努力”,也可以让宝宝简单重复这个故事,鼓励和诱导孩子开口说话。和宝宝说话,或者给宝宝讲故事,尽量生动,用丰富的表情和语音语调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语境。你的宝宝会特别注意地听和模仿。
2岁以后
尽量扩大和丰富宝宝的词汇
这是提高宝宝语言能力最简单的方法。重复你的宝宝说过的话一遍,但是要扩展一点。用相对丰富完整的语言重复宝宝的话,有助于引导宝宝的语言顺利走向更高的阶段,无形中给宝宝提供了语言中的各种语法结构。
比如宝宝说“妈妈去上班了”,妈妈可以引申为“是的,妈妈去上班,晚上回来”;宝宝说“我要喝奶”,妈妈可以扩展为“你饿了要不要喝奶?很快就好”;宝宝说“积木都拆了”,妈妈可以展开为“对,积木都拆了,我们再一起搭吧”...
教孩子说话的禁忌你犯了几个
避免
和孩子说抽象、笼统、模糊的话
★妈妈给儿子买了辆新车,对他说:“好好保管你的玩具”。但就在他转过脸的几分钟内,他的儿子摔下了车门。母亲愤怒地质问孩子:“我不是告诉过你要爱护玩具吗?”儿子瞪着大眼睛,天真地问妈妈:“什么是爱?”
很多时候,父母认为自己已经跟孩子说清楚了,但是孩子“明知故犯”就会特别生气。但这真的委屈了自己的孩子,因为父母高估了孩子的语言能力。笼统抽象的词语会让小宝宝难以理解。所以,在和宝宝说话的时候,要改变形象,说一些具体的话,比如“不要摔玩具”,让宝宝听得懂。
避免
用连珠炮似的话语指挥孩子们
★吃饭前,妈妈对宝宝说“你去叫奶奶带你去尿尿,然后洗手,拿着你的小碗过来吃饭”。结果宝宝只听到最后一句“过来吃饭”,就爬上椅子准备吃饭了。
年幼的婴儿很难一次接受并记住一个以上的指令信息。一次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指令,超出了孩子的理解和记忆范围,影响孩子的执行力。
避免
和孩子说话讽刺,或者话中有话
★宝宝喝粥,不小心打翻了粥碗,粥洒了一桌子。妈妈跑过来说:“看你做了什么”。第二天,宝宝喝了牛奶,故意倒在桌子上,兴奋地叫妈妈来看,说“妈妈,我做了件好事”。母亲生气地问:“我告诉你多少次了,不要把食物放在桌子上?”宝宝仔细想了想,说:“不知道(多少次)”……
“看看你都干了些什么”是很多父母抱怨孩子时常用的一句话,意思是“不是什么好事”。但是,孩子只能明白,妈妈说“好”就是好,我也要做好事。这就是为什么后来他们会让父母哭笑不得。
“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这是许多父母训斥孩子的口头禅,意思是“我告诉你很多次了,你不应该这样做。”但孩子只能理解“妈妈在问我,我说了多少遍了?”但是他们真的不知道这话被妈妈说了多少遍。
同样,“再打我试试(宝宝爱打人,妈妈表示再打人会被惩罚)”,但宝宝真的会“试啊试”。听起来很可笑,但都是父母在和孩子谈话时常见的错误。结果只有一个,孩子根本无法理解,更谈不上教育意义。
避免
盲目纠正儿童语言错误
★一个男婴,说话晚,经常说错话,比如“狗喵喵叫”“我要尿尿”。每当宝宝说错话的时候,妈妈一定要第一时间上前纠正:“不,不是狗喵喵叫,是狗在叫,记得吗?再说一遍。”宝宝最常从妈妈那里听到的是“不!”慢慢的,他越来越不爱说话,一着急就结巴。我妈更着急纠正,怕孩子养成口吃的习惯,哪怕孩子口吃,她也会打个口型,让他好好想想。孩子的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越来越严重。
宝宝在学习单词的过程中难免会犯错误。粗暴的纠正或者盲目的预防,只会让孩子对说话产生恐惧和不安全感。与其纠正孩子的错误,不如示范什么对孩子是对的。不要指责孩子做错了什么,而是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孩子的意思。比如孩子说“我要尿尿”,不要纠正,要说“我要便便”,而是说“宝贝,你要便便吗?”。当孩子口吃时,父母可以说得慢一些。把孩子说的话再说一遍,孩子会慢慢纠正自己。
避免
模仿孩子的“童言童语”取乐
★再来七次(吃肉),找事(找奶奶),armsnou(手肘)。很多家长喜欢说和孩子一样的话,模仿孩子在萌萌听起来很可爱的语言。时间长了,他们会发现如果不下意识地说对,就很难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
虽然刚学会说话的宝宝基本上可以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但是很多宝宝的发音还是不准确,比如把“吃”说成了“七”,“老虎”说成了“烦老虎”,“香蕉”说成了“香”等等。这是因为宝宝的发音器官发育还不够完善,有些音的发音方法还不能正确掌握。如果父母为了好玩而模仿孩子的发音,宝宝会被错误地暗示他的发音是正确的,甚至他的妈妈也会说同样的话,这是很难改变的。
避免
2岁以后用叠字和宝宝说话
语言学习初期,宝宝会用叠字来表达。为了更好地与宝宝交流,父母还喜欢使用叠词,如“吃饭了”、“睡觉了”。2岁以前,这样和宝宝说话还可以,但是2岁以后,宝宝会逐渐向更高层次的语言能力发展。对于处于不同语言发展阶段的孩子来说,如果家长还在用以前的说话方式,喜欢用叠字和宝宝说话,这很可能会延缓孩子过渡到会说完整单词的阶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