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理能力差的人就像一个“巨婴”。即使他们在学习上所向披靡,也很难独立生活,甚至会影响到一些生存的必要路径,比如交友、找工作。
自理能力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在孩子心智成熟之前,慢慢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自尊、自信,让孩子以后更从容的处理生活。
Q1我们常说应该鼓励孩子做自己的事。为什么?
只有让孩子学会照顾自己,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比如宝宝刚进幼儿园,第一次上小班,很多孩子会一直哭,哭很久。但有的孩子很快就能适应幼儿园,甚至很少哭。
大部分是自理能力强的孩子。他们觉得自己完全掌控了自己的生活。同时,父母的焦虑指数会大大降低,父母和孩子之间会有更多的信任,有利于宝宝的自理和自立。
如果你不给宝宝锻炼和培养自理能力的机会,他永远也不会学会“做自己的事”,所以他长大后会遇到很多麻烦。比如,当别的孩子可以自己收拾书包,自己上学,自己准备第二天郊游的物品时,他们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自尊心和自信心会下降。
显然,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关系到孩子自信心的大事。
Q2宝宝想做很多事情,但是都搞得一团糟。由我来做更好吗?
当然不是。我们的父母不应该代替做所有的事情。不要怕麻烦,不要怕孩子做不好或者浪费时间,给孩子一个练习的机会。
想想吧。我们做任何事情,不都是经历从出生到成熟的过程吗?——从一开始不会做,到慢慢会做,到会做好,最后做好,成为专家。
自理能力,表面上看是孩子自己穿衣吃饭的行为,其实背后是孩子对自己能力的自信:我可以,所以我愿意尝试。
Q3那么孩子什么时候可以尝试“做自己的事情”呢?
其实是在很小的时候,比如宝宝1岁左右的时候。当我们把勺子递给宝宝时,他会试图自己去拿,甚至送到嘴里。有些宝宝会拒绝大人喂,而是想自己吃。他会弄乱食物和桌子,把自己弄脏。
这个时候很多家长不信任孩子,不让孩子为所欲为,其实是错过了孩子学会自理的最好时机。我们应该鼓励婴儿从很小的时候就自己动手。如果因为怕脏怕乱而不让孩子做,宝宝永远学不会自理。
教育学上有个实验叫期望效应。当我们希望孩子优秀有能力的时候,他们可能符合我们的预期,真的朝着那个方向发展,并且做得很好。这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也说明了父母的期待和放下是多么重要。
Q4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科学地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最重要的是了解孩子的兴趣和需求。
比如你的孩子想帮你擦地板,鼓励他拿拖把去擦。其实孩子刚开始做家务的状态是一种游戏状态和游戏心理。
当孩子表现出一些愿望时,你应该让他去做。不要怕麻烦。他擦完以后,哪怕我们大人以后再偷偷擦,也要先鼓励孩子:你干得不错,擦了每个角落,今天干得不错。
这个时候是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好时机。你要关注孩子自己的表现,关注他对什么感兴趣。有的孩子喜欢打扫地板桌子等家务,有的孩子喜欢喂鱼照顾别人,这些都是自理能力训练的一部分。
Q5明明孩子在外面也能做的很好。为什么回到家父母什么都要为他做?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家里和外面完全不一样的孩子。比如他们在幼儿园自己吃的很好,但是回到家就要妈妈喂,从来不自己吃。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之一是溺爱导致的依赖心理。想一想,为什么孩子在幼儿园要自己吃饭?因为如果宝宝不自己吃饭,前十几分钟可能会饿。老师会一个一个喂他,最后他会来帮他的。但是在家里就不一样了。宝宝不吃,马上有人喂。在家里,孩子们往往会产生依赖性。
第二个原因是孩子想和大人一起撒娇。宝宝一整天都没见父母,在一起的时间也很少。可能宝宝只是想通过喂奶来宠你。作为一个敏感的家长,你很容易就能看出来。
这时候你可以说:宝宝想跟妈妈撒娇。好吧,我今天就满足你的愿望,我来喂你。可是妈妈说好啊,你能今天喂我,明天自己吃吗?幼儿园老师说,你很好,自己吃饭也很好。我妈妈很想去看。我相信大多数孩子听了你的话都会说好的。
父母要满足孩子的撒娇,想和父母亲近。同时,他们要让他在家里和幼儿园的表现尽可能的一致。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养成让孩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是一门学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