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个没有标准答案。换句话说,坚持还是放弃都不是问题。重要的是,我们需要知道以下原则。否则,兴趣班本来是好事,到头来却可能成为亲子冲突的导火索,成为摧毁孩子兴趣的武器。
有时候,兴趣班变成了家长的兴趣
▌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长寿,关心孩子的兴趣至关重要
爱因斯坦的那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被背诵了无数遍,但真理就是真理。
如果你想让孩子们更长时间地坚持他们所学的东西,关心他们的兴趣是很重要的。
比如学习乐器,不能把重点放在练习和考试上,更多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对音乐的热爱,给孩子更好的音乐氛围。
如果家长能首先对孩子所学的技能感兴趣,孩子会在共同学习、讨论、陪伴练习中更享受与家长的互动练习,不会因为过于枯燥、孤独而对学习失去兴趣。
更何况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犯错。如果一犯错就被批评甚至惩罚,孩子很快就会把练习和各种负面情绪、不好的经历联系起来,不愿意继续学习。
所以,在某项爱好或技能的学习中,鼓励、奖励等。更适用。
▌如果只关注结果而忽略过程,坚持与否都没有意义
如果学钢琴的家长只关注孩子学了哪首曲子;
学画画的家长只关注孩子有没有画完整的画;
学珠心算的家长只关注孩子能不能算快;
学舞蹈的家长只关注孩子是否学会了跳一个完整的舞蹈
……
我们给孩子选择兴趣班的初衷,往往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开阔眼界,有更丰富的人生阅历,陶冶情操等等。
我相信很少有家长在给孩子报班之前就计划孩子一定要学到一定程度,否则不行。
可以说,从一开始,家长关注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
但是,曾几何时,父母学会了学习,心态就变了。变得越来越功利,越来越注重结果。
如果孩子稍有偏差,家长就会急于让孩子朝着自己设定的方向和目标发展。例如,他们必须在几年内通过几个级别;必须得某某奖;必须做出什么成绩等等。
当我们的初衷发生改变,孩子的学习状态自然会失去原有的兴趣和创造力。那么,坚持与不坚持都没有意义。
与其让孩子和大人在痛苦扭曲的学习中挣扎,不如走出自己的路。
死板枯燥的练习让兴趣越来越没有吸引力
▌坚持还是放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父母的陪伴和尊重,孩子的选择和责任
孩子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很可能会进入倦怠期甚至厌倦期,尤其是那些平时需要努力和练习的爱好。
但有时候,我们只看到孩子表面的情绪,从学校罢课到要求放弃兴趣班,却忽略了背后孩子的一些深层次原因或需求。
当孩子想要放弃一个兴趣班的时候,我们首先要考虑的不是放弃还是坚持,而是要经过仔细的观察和与孩子的沟通,了解孩子是否有什么需要照顾的心理需求。
给孩子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后,再考虑是放弃还是坚持。
最后,选择坚持还是放弃,其实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在整个过程中,父母都有面对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和孩子一起做各种努力和尝试。孩子的依赖,父母的陪伴,也算是很大的收获。
最后我们要么鼓励孩子坚持,要么尊重孩子的意愿选择放弃。但是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有选择的权利,并最终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如果你选择再坚持一次,就要做好可能会很辛苦很无聊的练习准备;如果你选择放弃,那你以后就要好好表现。目前可能真的很难重新获得最宝贵的学习机会。
利弊之中,家长可以和孩子充分沟通,然后交给孩子选择。
放弃不一定是结束,也许是新的开始
▌孩子不同阶段的兴趣转移也是一种宝贵的人生经验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接触和体验的东西会越来越多,兴趣也会随之改变。
之前在一本书上看到一个学琴孩子的这种经历:
刚开始,孩子对学钢琴很感兴趣,妈妈在支持下给他报了班。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因为练习的枯燥和辛苦,孩子产生了放弃的念头。
经过妈妈的鼓励和解释,我没能坚持下来。相反,我对打球更感兴趣了。
母亲尊重孩子的意愿,不强求。
很多吵着要放弃的孩子,在真正被允许放弃后,并不一定会感到释然和开心。他们也可能觉得自己失去了什么。而是在完全不接触之后,他们才能有更真实更深刻的思想感情。
他们失去的可能是“咬紧牙关坚持”的体验。坚持的痛苦和孩子的快乐不一定是矛盾的,但是放弃本身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和父母不一样的体验。
好在孩子天性积极,会努力成长。
一次意外的遗弃,不会在孩子的一生中留下“虎头蛇尾”、“半途而废”的习惯烙印。而是很有可能因为这次失去的经历,以后面对类似的选择时,他会更加谨慎,更倾向于选择坚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