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建莉的育儿观念

尹建莉的育儿观念,第1张

尹建莉:不要让孩子上学前班

即使是纯粹的无所事事的玩耍,也比违背孩子天性的“提前学习”要好。

不要让孩子上学前班

1学前班≠学前教育


我一个外地亲戚给我打电话,她面临着要不要让孩子上学前班的选择。

我一直反对孩子上学前班。

家长愿意送孩子去学前班,大多是出于跟风和盲目。一是误以为学前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就像三年级必须先读二年级一样;二是出于对孩子未来学习成绩的焦虑,认为上学前班是“提前打基础”,在学习上领先一步。这就像我亲戚的担心一样,她说。身边的人都把孩子送去学前班。到一年级,拼音和100以内的加减法都学完了。如果我的孩子不上学前班,基础不如其他孩子。那不是比别的孩子落后一步吗?

这种亲戚“打基础”的想法在家长中很典型,但却是家长的误区。一是不知道孩子需要打下的“基础”是什么,二是不知道学前班的真实情况。

我对亲戚说,假设父母花了钱,小学收了钱,孩子上学前班确实能打好学习基础,走在其他孩子前面。也是值得的。但从这些年的实际情况来看,结果恰恰相反。学前教育给孩子打下了“基础”,但往往是不好的基础。

电话里能感觉到亲戚的惊喜。可能是她第一次听到“基础不好”这种说法。她没想到把孩子送去学前班会有相反的结果。其实她没想到的也是大多数家长没想到的,因为家长一般不知道下面的情况。

目前国家对学前教育教学只有指导性意见,没有明确统一的学前教育教学大纲和教材。所以学前班怎么教,还是看小学自己的意见,或者老师自己的感受。虽然学前班能给小学带来经济效益,但由于其非义务性质,学前班的教学成果不需要计入整个学校的教学成果,学校一般也不重视这项教育。

几乎所有的学前班招生宣传都会说,学校为学前班提供了优秀的、经验丰富的师资。事实上,居住在小学校园里的学前班非常边缘化。除了设备差,更重要的是学校不会给学前班分配优秀的老师。从我的所见所闻来看,学校分配到学前班的老师普遍教学水平差,或者和领导关系不融洽。校长不能让这些人回家,所以他只是把他们放在幼儿园。

也有一些学校师资紧张,从外面聘请一些退休教师。概念上,退休教师是“有经验”的。其实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几乎都是退休女教师)对学前儿童教育的研究并不多。所谓“经验”,不过是当年教小学生的一些方法。而且由于几十年来我国小学教师的入职门槛较低,很多小学教师的文化或教育造诣较低。他们的工龄可能是40年,但他们没有40年的“学历经验”,40年往往只用一种工作经验。那些“经历”不适合小学生,更不适合学龄前儿童。

所以,现在的“学前班”并不是教育学意义上的“学前教育”,它基本上是小学一年级的缩略版。虽然学前班的课程比一年级少,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玩耍,上学和放学的时间比一年级更自由,但整体的教育模式和教育价值取向与一年级相同。

从上课的形式来看,孩子们每人都有自己的固定课桌,有机会上课和做作业;从内容上看,学习的一般是拼音、书写、英语单词、100以内的加减法等。老师总是要求孩子们乖乖地坐在座位上,把手放在背后,认真听课。每天,孩子们都被要求在作业本上抄写生词和拼音,给他们打分,甚至布置作业。老师的目标是培养孩子听话,认识一些单词,写作业工整。这让老师很有成就感,而这些“成绩”往往得到小学领导和家长的认可。尤其是家长,觉得孩子在学前班就学会了读写作业,孩子没有“输在起跑线上”。

但是,这些是“赢”吗?

学前班的那种死记硬背,没有创意,没有乐趣可寻,就算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也够僵的,更别说学龄前的孩子了。学前班有课,有作业,有纪律,但没有智力活动。学前教育让孩子付出一些不正常的、消极的脑力劳动。苏姆林斯基说,“在不让孩子每天发现周围世界各种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地方,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会被熄灭。”——失去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对孩子的学习是致命的。

也就是说,就目前国内的“学前班”而言,不仅不能让孩子在智力、习惯、创造力等方面得到更高的提升。根据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但他们在这些方面受到阻碍。所以,学前班的存在,成了正常教育体系中的“骨质增生”。但是这个多余的东西现在被很多人当成天使背上的翅膀,以为这样的“多”比“少”好,这真的是大错特错了!

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但事实是孩子的腿被绑在起跑线上,开始麻木。

2学前班是“智慧训练”的反义词[h/]


我把上面的事情告诉了亲戚。虽然她明白了,但还是有点担心。她说,我也看过一些书,说幼儿教育很重要。如果初期教育没有做好,孩子以后的学习会很困难。

我明白她的意思,对她说,你说的对。孩子的早期教育真的很重要。一个人的智力水平,是否接受过早期启蒙教育,会有很大的不同。启蒙运动越早开始越好。甚至有人说,如果你从孩子出生后第三天开始教育孩子,你就晚了两天。苏姆林斯基说,“离一个孩子的出生越远,这个孩子就越难被教育。”他这里说的“智慧训练”,就是“启蒙教育”的代名词。

现在我们要讨论的是,学前学习是“启蒙教育”吗?

好的启蒙教育在形式上应该是嬉戏的、奔放的、变化的、与生活相关的,在内涵上应该具有技能训练、语言发展、想象力激发等一系列智能启蒙功能。目前的学前教育迫切希望孩子掌握书本知识和考试知识。书桌限制了孩子的自由,封闭的学习内容羁绊了孩子的想象力,教学方式违背了孩子的天性,枯燥的作业扼杀了孩子的学习热情——是功利化、奴役化的学习,让孩子远离了智慧训练,走向了“智慧训练”的反面,这是一种反智慧教育的行为。充其量只能称之为“早教”,而不能称之为“启蒙教育”。

电话那头我亲戚沉默了。她可能在想什么。过了一会儿,她说:“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分析。我需要慢慢消化。但还有一个问题。”——她犹豫了一会儿,然后说:“不仅听别人说过,我自己也见过一些上学前班的孩子。他们入学后,比没上过学前班的人强……”

她确实说了一个现象,也正是我要对她说的。

我说,我理解你这里说的“强”应该是指阅读、计算、考试,但这样的判断是片面的。目前小学教育最大的问题在于教学模式和价值取向。从学校到老师再到家长,在手段和目的的问题上,大家都很迷茫和失落。他们对一些教育问题的理解是肤浅的,在孩子的教育上形成一些不正常的、浅薄的价值判断。学前教育迎合了这样一种错误的价值取向,鼓励孩子在作业、考试或纪律上早早表现出“训练有素”的样子。但这“强”吗?

且不说这种“训练有素”涉及多少反师范行为,留下多少后患。孩子一个人表现出来的“学业优势”是短暂的,这种状态不会持续太久。培养人生策略,比如长跑策略,开始跑在前面的人不一定能领先。不信可以去小学三四年级调查。孩子学习的差异和是否上过学前班没有因果关系。

我的话可能真的打动了亲戚的心。她说:“哦,好像是这样,那这是为什么呢?”

我说,教育上早就有这样的发现了。如果孩子在学习中没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一些问题,体会不到克服困难的乐趣,只是反复咀嚼已经知道的东西,就会导致对知识的冷漠和轻视。“学前班”后的孩子,他们的课程知识略高于普通孩子,因此没有新鲜感、发现的乐趣和克服困难的兴趣,很容易变得轻浮,不努力学习。父母以为把学过的东西再学一遍,孩子的基础会更扎实,但事实往往并非如此。

再者,由于幼儿教师水平差,大部分教师素质不高,教学方法不当。特别容易对孩子的学习情绪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孩子厌学,让孩子对上学早失去兴趣,甚至产生恐惧心理。“兴趣是天才”。什么样的“聪明”或“早动手”能胜过“兴趣”二字?所以,“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是最宝贵的东西,也是最重要的“基础”。孩子未来在学习上的潜力和智力也来源于这两个方面。良好的科学教育可以让一个孩子小小的身体像核弹头一样储存巨大的能量;急功近利的教育,就是把孩子做成一个烟花,只能炫一会儿。

我的话好像真的对亲戚有影响。她说:“我最初的想法很简单。本来没打算让孩子在学前班学多少东西,只是觉得幼儿园好玩,学前班也是。至少,学前班可以学点东西,尽量多学点。现在就算你这么想,难道没必要送孩子去学前班吗?”

亲戚的这个初步想法确实有代表性。可能很多家长也有同感,认为学前班至少能学到点东西。这种想法包含了当前教育中一个典型的观念错误,就是轻视孩子玩耍的权利。把玩看得一文不值,认为玩可以多可以少,可有可无,认为“学习知识”是有价值的。学总比不学好。持有这种想法的家长不知道,对于幼儿来说,智力的成长不是在课桌上,而是在游戏中。

卢梭在他的教育论著《爱弥儿》中提出了一条“最大胆、最重要、最有用”的教育法则,即在儿童的早期学习中,“不但不应该争取时间,而且还必须让时间白白流逝”。他强调要让孩子自由玩耍,反对用课程学习来占用孩子的玩耍时间。就目前的学前教育教学而言,无论你是否对孩子提出了学习要求,只要你把孩子送到了学前班,这个环境就会主动剥夺孩子玩耍的权利。

孩子年龄越小,启蒙教育的迫切性越强,越需要一个良好的智力成长环境。他被剥夺了一年心智发展的黄金时间,不知道以后会损失多少。心理学上认为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是在六岁之前。从这个意义上说,真的是“一寸光阴一寸金”。怎样才能让这黄金时间变成生锈的铁?即使是纯粹的无所事事的玩耍,也好过违背孩子天性的“提前学习”。

3成绩差和“没上学前班”没关系[h/]


就在我们结束谈话,刚刚放下电话的时候,我又接到了另一个亲戚的电话。

这个亲戚是来投诉我的。

当初她还问我要不要让孩子上学前班。我告诉她不要,同时告诉她要多给孩子买书,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现在她的孩子上小学三年级。据她说,孩子写字很差,做作业很马虎,整天就喜欢看课外书。言语间,她抱怨这是因为自己的孩子没有上学前班,没有提前学会写字,说邻居家的孩子上过学前班,基础打得好,所以能比她家孩子写得好,比她家孩子学得好。

我详细问了她孩子的情况,她是怎么和孩子沟通的,心里基本清楚了。

父母在着急的时候会胡乱归因,就像一个人不小心踩到沟里,抱怨袜子颜色不对一样。我理解她的焦虑,也愿意真心实意地帮助她,所以不得不批评她。

我说:“现在的孩子不爱学习,作业也不认真。不是因为他们没上学前班,而是因为你从他一年级开始就太重视作业和考试了。你在这方面太紧张了,总是这么严厉地批评他,让孩子精神负担特别重,产生逆反心理。你必须改变这一点。”

这位亲戚还是抱怨道:“我觉得他就是没打好基础,不重视学习。他就是喜欢整天看些轻松的书,手边一份报纸能看半天。你以前跟我说,一个爱读书的孩子,字写得很好,但是他不爱写字,不爱写日记。反正他不喜欢写任何字。”

我说:“孩子有这样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基础。他们本来应该是喜欢并且会写作文的,现在只是被你频繁的指责吓到了。另外,你不明白读书的价值。当你说孩子爱读书的时候,你很无聊,很无奈。其实孩子爱读书胜过上三节学前班。你真应该为此感到庆幸。”

亲戚说:“他的成绩不如上过学前班的孩子,这是很明显的事实!”

我问亲戚“你调查过吗?你们孩子班有多少人上过学前班,有多少人没有?上过的就一定比没上过的好吗?上了学前班又掉队的孩子是什么,没上学前班又学习好的孩子又是什么?”

亲戚答不上来。

我说:“成绩的好坏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不可能是单一因素导致的结果。现在你的孩子上初三了,我敢肯定,如果你的孩子上过学前班,周围其他教育因素不变,他的情况也会和现在一样。好在他还是喜欢读书的,有这样的阅读基础。只要父母和老师不伤害他的自信心,不阻挠他读书,他的优点就会慢慢显示出来。”

我进一步帮这位亲戚分析一下,现在孩子的问题明显是缺乏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所以改变他的状态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提高他的兴趣和自信心。父母不应该整天批评、唠叨和干涉他的孩子,而是应该欣赏和鼓励他。

这位亲戚听了我的话,最后说,以后要注意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不能再这么简单粗暴了。但我隐约能听出她对自己和孩子的不自信。考虑到父母教育方式的改进是从具体的事情和细节开始的,我反复跟这位亲戚说,如果具体的问题他不知道怎么办,会及时打电话给我商量。我觉得这是帮助她最直接的方法。

我愿意给其他家长一些建议。但是,有很多事情是父母要自己体会的。比如要不要上学前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415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1
下一篇2022-10-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