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幼儿期这些做法有关~

小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幼儿期这些做法有关~,第1张

小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幼儿期这些做法有关~

“我家有个男生刚上一年级,根本不想写老师布置的‘一二三上下’之类的作业。我试过让他觉得写起来很容易,跟他玩“加一笔改一笔,减一笔改一笔”的游戏,他就是不愿意写,也不去摆弄。但是,如果他写完之后玩一会儿手机游戏受到刺激,就会变得很有动力,写得更快。这个方法暂时很有效,但肯定是错的。我该怎么办?”

我总能收到很多类似的问题。问题男生比较多。当然也有很多具体原因,比如学校要求太高,进度太快,教学方法枯燥;孩子上学前手部肌肉锻炼不够,很难做作业。他们越害怕,就越会拖延。男生在某些方面的成长需要更多的时间...所以,要改进方法,需要家长耐心观察,了解孩子的具体困难,再思考对策。

我今天要说的是我观察到的一个现象,和上面的表现有关,但可能不仅仅是在学习上,而是一种普遍的状态。我发现有些孩子做什么事情好像兴趣不大,做的时候也不能集中精力。他们总是拖拖拉拉,即使是为了好玩。他们似乎缺少的不仅仅是专注力、自制力等等,而是孩子应有的那种朝气和活力。父母反思,要求自己,关注自己,也不是特别严格,也不经常打骂。那么,哪里可以改进呢?

下面是我个人总结的两个想法,不一定全面,也不一定是你孩子表现的根本。它们仅供参考。这也是对幼儿家长的一个提醒。

在幼儿时期,孩子们应该有很多机会玩自发的游戏,

掌握自己的生活,这样他就可以发展自己的自主权

我们希望小学生能有主动性,能自觉写作业,自觉努力练琴...我认为这种主动性的基础部分来自于幼儿时期大量自发的游戏。每天有很多机会玩自己想玩的游戏,让孩子逐渐发展小指挥、主观意志和头脑中的“我”。没有这些,这个“我”就是软弱的,孩子总是被外界的东西所牵引、干扰和控制。他很难有足够强大的意志去动员自己去做该做的事。

一想到女儿年幼的孩子,每天真的玩够了。我很小的时候,每天都在玩吃饭、上幼儿园、开店等等情景模拟游戏。都是自发的,很快房间里就有摊位了。后来经常用塑料储物柜搭建小家,我们给小白兔玩体检。她还喜欢画画,做工艺品,做各种各样的东西。我曾经用几个大纸箱做了一个像样的房子,带一个套间,她可以进去。前几天她在收拾东西的时候,翻出小时候做的工艺品,自言自语道:“我那时候多手巧啊!”

这样的事,但有些孩子可能会失踪。不会这样吧列出了以下几种情况:

  • 我的一个朋友回忆说,小时候在他奶奶家,她奶奶很整洁。她收拾好所有的东西,包括孩子们的所有物品,然后环视了一下房子。什么都没有,都在箱子和柜子里。这样,孩子无聊的时候就到处走,没什么可玩的,就什么都不干了。现在孩子们长大了,他们开始知道他们的书在哪里。

  • 对于有孩子的家庭来说,家里的整洁度应该保持在一个微妙的水平。不要什么都摆出来,也不要那么固执。如果东西太多,孩子会无所适从,无法深度玩耍,甚至会感到压力和焦虑。但是东西太少,外界刺激太少。孩子不仅感受快乐的机会少了,还习惯了无所事事的四处游荡。

  • 很多家长说,我让他玩,他自己不会玩。他总是拉着大人和他一起玩。对于年龄小一点的孩子,家长确实要先带着他们玩,比如和他们一起搭积木。但是在玩的过程中,家长不应该起主导作用。如果孩子问你,你可以帮忙示范,但很多时候,你不用教他怎么玩,只是提供一个陪伴,一个好玩的氛围,是配角,是帮手。如果你教得太多,有些孩子会太依赖。大人走了就不玩了,好像怕玩“错”。有些孩子的爸爸喜欢教孩子玩,妈妈可以一起去。他们不必试图去改变他们,只要给孩子一个和不同家庭玩耍的机会。

  • 有些家长对不同的游戏有偏见,总想让孩子玩“有教育价值的游戏”,而不是孩子真正喜欢的游戏。比如父母因为听说可以锻炼手,就希望孩子多画画;玩积木,因为可以在空之间开发智力;玩high和机器人,因为可以发展成“体面的爱好”;听绘本可以培养阅读兴趣;听英语视频可以打好基础...这些当然都是好的,但不一定是你的孩子目前最喜欢的活动。我一直认为,排除电子游戏,孩子们平时投入的游戏才是他们此刻成长最需要的活动。所以家长可以让孩子的游戏包括这两种——家长想要的和孩子自发做的。

    女儿上初三了。放学后,女生还是会一起玩社交情境模拟游戏,但内容更复杂高级。比如他们把树叶当钱,把别人当商品,有的贵重有的便宜,他们说自己在玩“生意”。他们还玩出租车车库的游戏,假装开车回家,他们每个人都把车停在不同的地方,这算作进入车库。他们正在发展他们对社会的理解和实践他们的生活。

  • 有些幼儿园白天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上课上,教孩子写数学之类的识字课,让孩子白天没有时间自由玩耍。如果家长要求孩子做幼儿园作业,放学后参加各种兴趣班,孩子在小学真正需要学习的时候,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 让孩子做一些需要努力的事情,

    需要承诺、长期坚持、身体力行的事情

    很多家长把孩子当成机器人,以为我让他做什么,他就应该能做什么。但在教养方面,说教对年龄较小的孩子就没那么有效了。孩子的心智还在发展,前面说的“我”还在萌芽,他很难自觉按照父母的说教去行动。孩子需要在自己动手、身体力行的过程中,培养坚强的意志、自我效能感、对世界和自己的真实感受等等。

    所以,对于四五岁以后的孩子来说,当他们大体上可以和父母理性沟通的时候,而不是动不动就躺在地上,就应该开始要求他们每天做一些需要努力和坚持的小事。这可以是做家务,如洗自己的袜子和洗碗,做各种各样的小杂事,学习一些天赋或技能,养花和宠物,爬山或做其他体育锻炼,收集一些东西,种植,做一个大的手工或木工,完成一个大的建筑活动,编织,等等。这可以是孩子喜欢的活动,也可以是孩子一开始不愿意做,但在大人坚持的驱使下。

    家长经常说孩子不感兴趣,或者刚开始喜欢,做了一段就不感兴趣了。我想,兴趣很大一部分不是来自于活动本身的内容,而是来自于我们的投入和坚持。我们大人做,孩子看几天,就忍不住过来一起做。那么有了最初的兴趣,就要想办法帮他坚持下去。如果你真的能坚持一段时间,你的孩子会对自己的能力更有信心,会慢慢变得不那么害怕困难,害怕挑战,甚至喜欢挑战。他会相信自己能学会,能做成……这样,一种内心的意志意志会逐渐沉淀,你会觉得这个孩子总是挺有活力,充满朝气。他可以努力玩,努力学习。

    事实上,我们成年人并不总是认为我们的思想支配着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身体和思想也在相互作用。对于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因为他们的自我意识没有那么强。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往往是先让他们知道,身体上,然后或者同时。男生在某些方面可能和女生有不同的发育节奏,这一点尤为必要。教他打骂他不是好教育。还不如带他一起上班。

    我想起有个朋友曾经说过,她的孩子在一家华德福幼儿园,他们幼儿园的每个毕业生毕业前都会花半年时间磨一把木剑。孩子要自己磨,最后才能刻出一些喜欢的图案。我觉得这个活动挺好的,因为要求孩子动手,可以锻炼手;这是一个长期的项目,让孩子有成就感,培养韧性和责任感。剑的形象也很有象征意义。孩子心里会被这个形象暗示,感觉一个阶段的结束,另一个成长阶段的开始。他们必须获得像英雄一样的利器和工具,探索世界……

    以上两条,看似简单,但很多家长可能根本没有做到,或者做的正好相反。如果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注意这些,很多问题根本就不会出现。其实这两条本来就是相对自然成长中才会有的状态,现在被人为的改变了。符合规律太重要了!

    最后提醒一下男孩的家长,除了以上两个,他们还可以多关注这些方面:

  • 看一些有英雄故事的绘本、童书。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读一些名人传记。这些会给他们指引,帮助他们建立一个模糊的目标:像那些人一样成长,实现自己的梦想,改变世界。男生需要有内心的目标来引领。

  • 让孩子接触到他们眼中成功、权威的人,有机会聆听他们的教诲。以前这个角色本来是父亲,然后可能是老师,教练,年长的亲戚朋友。现在很多孩子的父亲都是缺位的,弱势的。放学后,女老师多,孩子和社会接触少。通常,他们的生活中缺少这样的角色。

    对于男生来说,应该有明确的规则和要求,有一个框架,帮助他们学会自律,学会承担责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392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0
    下一篇2022-10-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